在这个鬼蜮世界里,人该怎么生存?
《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很多不怕鬼的故事,“南皮许南金”是很经典的一例。
这位许南金,号比庵,是纪晓岚的老师。他是直隶南皮县许庄人,康熙十九年(1680)生,自幼父母双亡,矢志苦学,曾受知于康熙名臣李光地,补博士弟子员。雍正元年(1723)中举,这之后连续三年不第,遂不复进取,潜心于儒家学问,以设馆教书为业。他学问深湛,德性宽厚,性情平和,有蔼然长者之风,在附近州县有很大的名声。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后来都成为一方名士。纪晓岚乾隆五年(1740)从京师回乡,应童子试,并娶妻家居,由亲戚介绍,拜在许南金门下,成为他最后一批学生。同纪晓岚一起师从许南金的,还有他的从兄纪易。纪晓岚师从许南金两年之后,许南金因病去世。
纪晓岚所记许南金的故事是这样的:南皮的许南金先生,最有胆量,他在一座破庙里读书,和一位朋友合睡一张床。半夜时分,许南金先生发现北边墙壁上点着一对灯烛,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张人脸从墙壁中钻出来,长得像簸箕。而那对灯烛,就是那张鬼脸上的两只眼睛。跟他一床睡的朋友见了,吓得要死,腿肚子直哆嗦。许南金不慌不忙穿好衣服,欠身而起,说:“我正想读书,可惜蜡烛点完了,你来得正好。”便拿上一册书,背着那对烛光坐下,高声朗读起来。读了没几页,那怪物目光渐渐隐退,许南金拍着墙壁叫它,再也没有出来。又有一个晚上,许南金先生上厕所,小书童托着蜡烛跟随着他。这张人脸突然从地底下钻了出来,对着他笑。小书童吓得扔下蜡烛,昏倒在地。许南金拾起蜡烛,放在那怪物的头顶上,说:“蜡烛正好没烛台,你来得又正好。”那怪物仰着头,顶着蜡烛,一动也不敢动。许南金说:“你什么地方不能去,却到这个地方来?我听说海上有一种一味追逐臭味的鬼怪,你大概就和它们是一类的吧?你既然来了,我也就不辜负你的来意了。”说着,把刚刚擦完粪便的手纸往那家伙的嘴巴上一抹,那怪物立刻恶心得大呕大吐起来,狂叫了几声,甩掉烛台,隐身而退。
许南金不怕鬼,还拿鬼寻开心,除了他有出奇的胆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一身“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的凛然正气。
还有“鬼避姜三莽”的故事。
纪晓岚的故籍景城,有个人名叫姜三莽。这人生性勇猛,却又有点憨气。有一天,听人说了宋定伯卖鬼得钱的故事之后,很是兴奋,说:“我现在才知道鬼是可以捉得住的。如果每天夜里捉住一个鬼,啐它一口唾沫,让它变成一只羊,天亮后再把它牵到集市上卖掉,就足够我一天酒肉饭费的开销了。”从此之后,姜三莽总是每天晚上肩扛木棒,手拿绳索,在荒坟野地里行走,如同猎人守候狐狸野兔一般。但是一直没有遇到过鬼。就在那些人们一向说有鬼的地方,姜三莽装出一副酒醉后昏睡不醒的样子,想把鬼引出来,但还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天晚上,姜三莽隔着林子望见远处有几星磷火闪动,急忙跑步追了过去。还没到跟前,磷火已隐隐约约散去,连个鬼的影子也没看见。就这么守了一个多月,每天都是空手而归,只好罢手。
纪晓岚发表议论说:原来鬼欺侮人,往往是钻了人怕鬼的空子下手的。姜三莽确信鬼可以捉住,这样,在他的意念中,早就蔑视鬼了。他的气势足可以震慑鬼魅,所以鬼反而躲着他。
这两个故事也看出了纪晓岚对鬼神的态度,他借故事说出自己的观点:鬼不足畏,那些和鬼一样的恶人也不足畏。只要你真的不怕他,他肯定就捣不成鬼。
纪晓岚讲的另外一类不怕鬼的故事,则更有深意。比如一个姓曹的人,住在一户人家,半夜里有一个东西从门缝里进来,看起来好像一张纸,变成人形,是个女人。这个人并不害怕。鬼又散开头发吐出长长的舌头,做吊死鬼的样子,他笑笑说:“头发还是头发,只是乱一些;舌头还是舌头,只是长一些,有什么可怕呢?”鬼又把头摘下来,放在桌子上,他笑笑说:“有头的都不怕,何况没头的!”鬼拿他没有办法,一下子就不见了。后来他又在这房子里住,半夜里门板一响,那东西又来了。鬼刚一露头,他就嚷道:“又是这个讨厌的东西!”鬼一听他的声音,赶紧隐身不见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他的好朋友戴震一个族祖某人,胆大不怕鬼。有一天住进一座空宅子,到晚上,阴风惨惨,出来一个大鬼。问他:“你真不怕?”那人回答:“不怕。”那个大鬼做出种种恶样子,又问:“怕不怕?”还是回答:“不怕!”大鬼只好客客气气地说:“其实呢,我这么吓唬你,也不一定是非要赶你走,只要你说一声怕,我就走了。”那人说:“岂有此理,我明明不怕,怎能说假话?你要怎样就怎样吧!”鬼再三央告他:“求求你了,你说一声怕行不?”他干脆不再理睬那个鬼了。鬼只好叹一口气,说:“我在这儿三十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你这号顽固的人。像你这样的蠢材,怎么能跟你住在一起呢?还是我走吧。”就一下子消失了。有人责备他说:“怕鬼是人之常情,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撒谎说个怕字,可以息事宁人。如果彼此这么叫劲儿,那个鬼也和你纠缠个没完没了,可怎么办呢?”他回答:“道力深的人可以用定、静来驱魔鬼,我不是道力深的人,只能以盛气来对付它。气盛鬼就不敢进来,稍有迁就气馁,鬼就趁机而入了。这个鬼想法引诱我,幸好我没中他的圈套。”
纪晓岚曾在一篇故事后面发过这样的议论,他说:鬼何必要让人害怕他们呢?能叫人害怕,对于鬼来说又有什么荣耀呢?他又征引裘曰修的话说:让人怕我不如让人敬我,尊敬发自人的本心,是不能强求的。
在他的笔记小说中,纪晓岚曾发出一连串的“鬼问”,那么这一类故事算是“问鬼”之作了。纪晓岚意在告诉人们:天底下还真有那么一类人,他以让人怕为乐趣。对付这些人,也有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根本就不怕他。况且他也真的没有什么可怕的。
纪晓岚还写到了许多不但不让人怕,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的鬼。有一位名叫王昆霞的道士,曾到嘉禾那地方去游历,那时正是秋高气爽,便在湖边上散步。走到稍稍偏远一点的一个地方,偶然进入一个官宦人家的废园。这个园子草木丛生,荒寂无人。王昆霞道士在园子里漫步,走了一会儿,他觉得困乏了,就找了一个地方打起盹来。梦中看见一个人,穿着古代的衣装,向他作了一个长揖,说:“在这静僻的荒林之中,难见您这样的嘉宾。见到仁人君子,实在满足了我的心愿,请不要以为我是异类而排拒我。”王昆霞道士知道是鬼,便问他的来历,鬼说:“我本是耒阳县的张湜,元末流落到这地方,死后也就埋在这里了。我很喜欢这地方的风土,就不想回乡了。这个园子先后换过十几位主人,可我仍旧没有离开。”王昆霞问:“人都是怕死而乐生的,你为什么却偏偏喜欢鬼界呢?”他回答:“生死虽然不同,但性情却不会改变,环境也不会改变。山川风月,人能见,鬼也能见;登高望远吟诵,人可以,鬼也可以。鬼又为何不如人呢?况且幽深险阻的胜境,人到不了,但鬼可以轻松地去游;寂寥清绝的佳景,人看不到,而鬼却可以去自由地赏玩。有时人还不如鬼的。那些怕死乐生的人,因嗜欲而乱了心神,又眷恋妻儿,一旦抛舍这些,进入冥冥之中,便如同为官者被罢职,隐遁山林,势必心中凄然。他们并不知道,原来就住在山林中的人,平素耕田凿井,恬淡安适,心里哪会有他们一样凄恻之情呢[9]?”
鬼的世界,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一种投射,另一方面,也不妨是一个赋予了理想化色彩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做鬼的乐趣要比做人的乐趣多得多——幽深险阻之境,人不能至,鬼得以魂游;萧寥清绝之境,人所不睹,鬼得以夜赏。这个理想化的境域,多少带有纪晓岚的一些心向往之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