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十月十八日从京师启程,二十二日赶到热河,首先会同商办,先将名部内颠舛应挪之书照册检查,计算匣数,次第办理。热河总管董椿,仍派前次纪晓岚来热河校书时协助工作的苑副、千总等帮助纪晓岚做一些检运收发方面的事情。武英殿库掌伊昌阿带领匠役和材料到热河,开工制作,刻制匣盖,修做匣口、面页、环带、夹板等项,有修定完好的,随时归阁,照式安设。
十月三十日,在热河校书的纪晓岚给皇帝上了一件奏章,报告文津阁库书办理情形:
臣纪昀跪奏,为书匣抽添分合核算已清,恭报办理情形,仰祈睿鉴事。
窃臣仰承恩旨,办理文津阁书匣,恭请圣训之后,于十八日启程,二十二日至热河。即于二十三日同董椿将从前签出应撤应添应挪各书,应换应改各匣,挨次取出,臣一一详加核算,并恭赍翰林院所贮《钦定简明目录》原本,逐架重加对比。尚有颠舛之处,不在原查之内者。缘陆费墀排架之时,凡系巨帙,俱挨次装匣,凡系零帙,则不论朝代,不论门类,俱以数种合为一匣,以省配搭之烦,遂致纷纷错乱。今于排架既定之后,逐种抽出,归还原次,须通盘合算,一一设法插补,方能与流号数目相符。臣现在将错乱之书,先行按次排定,然后比量尺寸,照原匣数目另自搭配。分函其间,或应抽衬,或应入衬,或应将书匣增减分寸,务期整齐顺序,不见拆补之痕。其不动原匣,但换匣面者,臣亦将应换字样一一标注,仍按架排顺。今伊昌阿带领武英殿官匠已到,现在开工,至诸多书移出一部,须将前后匣摊补,插入一部,须将前后匣匀并,虽所换匣数较多,臣现将撤退各匣,细量分寸,一一记明。与现存分并各书逐加比较,或彼此互换,或高匣改低,俱可斟酌充用。偶有不能相合者,亦可作续入各书之空匣,不致弃捐一转移间。除改刻匣面以外,应添造者无几,庶不致虚糜旧料,多费新工。谨将办理情形据实奏闻。
乾隆皇帝十分赞赏纪晓岚的做法,在此处批道:“竟通。不料竟能如此[1]!”
因为纪晓岚这次校书,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当时总校陆费墀排架时,凡是大部头的书,都按次序装匣,凡是零星的则不论朝代、不论门类,全部以数种合为一匣,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如果把这些书全部理顺次序,那现有的书匣改动就太大了,而且要新做大批木匣。况且文津阁抽换书册、篇页、书匣的支出,全由他一人赔付,这就须多花数倍的钱。况且如此错乱又确不是由他造成,承担如此巨额费用实在有些寃枉。纪晓岚想了个办法,废物利用,把替换下来的书匣进行改造,量材而用,小做修补。有的只是刻换匣面,有的须把高匣改成稍低一些的,实在不能改造的,则留作续入名书的空匣。这样就大大节约了开支。
乾隆皇帝没想到这个纪晓岚还有这么精的算盘。赞赏之余,他于十一月初五日寄谕浙江巡抚琅玕,将纪晓岚的这份奏折原原本本发给陆费墀,让他好好看看,想想一个人该怎么做事情,想问题。并要求陆费墀明白登答,如实复奏:
据纪昀奏前赴热河办理抽换书匣各事宜一折内称:从前陆费墀排架时,凡系零帙,不论朝代门类,将数种合为一匣,以省配搭之烦,遂致纷纭错乱。现经逐种抽出,归还原次,并将书匣彼此互换,改刻匣面,毋庸多为添造,等语。所办竟通,不料纪昀竟能如此。四阁陈设全书,一切装函排架事宜,俱系陆费墀一手承办。今经纪昀查出,纷纭错乱之帙甚多,则陆费墀前此办理乖谬,已可概见。著将纪昀原折抄寄琅玕,发给陆费墀阅看,令其明白登答,据实复奏。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寄谕浙江巡抚琅玕将纪昀原折发给陆费墀阅看明白登答》)
乾隆皇帝嘉许的谕旨驰送热河,纪晓岚跪读之下,不胜感奋。又奏明皇帝:现将改正各书三百五十八匣,全数交伊昌阿趱办,已刻出一百二十余匣,臣也正在督促属匠修理装潢。只有陆费墀所留空匣二百三十二个,臣未知其为数太少,不敷书成装贮之用,未经办理。兹于十五日接到武英殿提调吴裕德字寄内开:现在文渊阁清查撰卷册函,并将留空各匣按书之篇页多少,核定实数,乃撤毁、补入、添纂、添缮各书,依次将换之一百余匣,以免误工。一面缮写清单,恭呈御览。请敕下军机大臣,将臣所改之单与吴裕德所改之图比较异同,详加酌核,务使移书增匣,不致两歧。奏定清单行臣遵办,庶章程可以划一,工作亦免稽延,而秘籍益臻完善矣[2]。
同一天,纪晓岚还上了一件奏章,提议撤去库书中次等之书,以为插入空匣留出余地,奏章说:“伏查《四库全书》,久经合架,借抽衬加衬,分函并函,伸缩增减于数部之间,尚易办理。至于添入多匣,殊费周章,而现在匣多书少,又万万必须添入,致不得已而拆动千函。臣窃思编辑之时,虽采掇群言,全收精萃,亦间有意求赔备,以稍次之书节取备于考者。如择次等之书,量撤数部为插入空匣之地,则全书去取益精,亦可省多行拆动,似乎两得。臣因此事现费商酌,仅将管窥之见夹片附奏。是否有当,伏候圣裁[3]。”
十一月二十三日,军机处奉旨致函纪晓岚:“大人奏到那改文津阁书匣一折,本日面奉御旨:此项书匣增改较多,兼有续入之《一统志》《平番纪略》《万寿盛典》《通志》等书,卷页浩繁,现在办理文渊阁书匣,必须俟此间酌定章程后寄自热河,再将文津阁书匣划一办理,方不致被此两歧。现在纪昀在彼,若无现行应办之件,著即先行回京,并将匠役人员一并带回,以省糜费。钦此。为此奏闻,惟熙遵照。顺候近祺不一[4]。”
接旨后,纪晓岚很快安排妥当善后工作,带匠役人员回到京师。
刚回京不久,十二月十一日,乾隆皇帝又谕示,“所有文源、文津两阁书籍,著交纪昀照此办理[5]”。
没有来得及歇一歇疲惫的身子,纪晓岚又奉旨到文渊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