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这个名字是乾隆皇帝钦定,所谓“四库”,是经、史、子、集的总称。“四库”之名和经、史、子、集的分类法并不始于乾隆。
四分法始于晋代,晋初荀勖与张华整理政府藏书,撰述目次,即将其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为六艺、小学之书;乙部为诸子、兵法、术数之书;丙部为史记及其他记载之书;丁部为诗赋、图赞、汲冢之书。经、史、子、集之顺序排列定于东晋。东晋初,政府藏书混乱无序,李充删除繁重,以类相从,仍旧分为四部:甲部为五经之属,乙部为史记之属,丙部为诸子之属,丁部为诗赋之属,这里已经有了经、史、子、集的明确分野。
“四库”之名,则始于初唐。玄宗时于两都各聚书四部,仍以甲、乙、丙、丁为次,为经、史、子、集四库,经、史、子、集四大类从此确定,“四库”之名也由此确立。至于“全书”之名,则始于宋,盛行于明代。明代一些个人全集,也往往叫“全书”。
《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一项浩瀚的文化工程,不仅要有周密的组织与筹划,而且要有一批有相当学术水平和眼力的学者参与其事。所以东阁大学士刘统勋两次上奏章,首荐纪晓岚出任总纂官。
乾隆皇帝同意了,下谕:“大学士刘统勋等奏,纂辑《四库全书》,卷帙浩博,必须斟酌综核,方免挂漏参差。请将现充纂修纪昀、提调陆锡熊作为总办[1]。”
因为对纪晓岚,乾隆皇帝心里很有底。在谪戍乌鲁木齐之前,纪晓岚在翰林,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当考官,二是修书。他主持和编纂过许多国家重要文化工程。凡有编纂之事,修书之役,纪晓岚必在其中。他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同钱大昕一道纂修《热河志》,二十三年(1758)充武英殿纂修,二十四年(1759)出任功臣馆总纂官,二十五年(1760)任国史馆总纂官,二十七年(1762)任方略馆总校官,三十二年(1767)任三通馆总纂官。对于修书,他称得上学力深湛,经验丰富。让他出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是能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