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墨子:大匠的智慧与困惑 一、大匠墨子与墨家学派(1 / 1)

人文九课 何香久 2608 字 2个月前

讲课以前我收到了一位朋友递的条子,问:墨子为什么叫墨子,他姓“墨”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比如说孔子姓孔,孟子姓孟,这都没有争议,且不论中国有无墨姓,墨子是不是真的姓墨才叫墨子,还真的是一个应该说一说的问题。我们先来从训诂学的角度说这个“墨”字。“墨”字的训诂,有“墨刑”、“瘠墨”“绳墨”之意。“墨刑”是中国五刑之一,即在犯人脸上刺字或图案,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西汉时刘邦的大将英布为什么又叫黥布?就是因为他曾受过墨刑。墨刑是商周时的叫法,到了秦汉时期,就叫“黥刑”了。所以钱穆先生认为“墨盖刑徒役夫之称”、“墨者,譬今之所谓劳工也,”“古人以罪人为奴隶,墨家斥礼乐而尚劳作,其生活近于刑徒役夫。墨子至楚,穆贺谓墨子曰:‘子之言诚善,而吾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所为而不用乎?’‘贱人’即犹云‘刑徒役夫’也。公尚过为越王迎墨子,墨子曰:‘若越王听吾言,用吾一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宾萌’者,客籍之民,亦犹‘刑徒役夫’也。(《尚贤》篇以国中之众,与四鄙之萌人分言。)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故,此‘刑徒役夫’之生活也。故荀子曰:‘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礼论》)则墨家薄葬,类于刑人也。又曰‘自为之者,役夫之道,墨子之说也,’(《王霸》)是明以墨道为‘役夫’也。为墨徒者,多以裘褐为衣,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当时非笑之者曰:‘此刑徒之所为,黥墨之所务也。’因而以呼之曰‘墨’。”(钱穆《国史概论》)钱穆先生是国学大师,他这段话说得很详细,考证也很充分。但我觉得,“墨”是否仅出于刑徒役夫似难定论。墨子曾以“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论》)自诩,所以现代学者多认为墨子出身于工匠,其墨家集团成员也多是“农与工肆之人”。他们是由小生产者阶层而上升为士的。

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展开讨论。

现在我们来看墨子的生平。墨子名翟,他的生卒年和籍贯都难以准确考证。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墨子的传记,只在《孟子荀卿列传》里附了一笔,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这么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且语焉不详,一个“盖”字,加上两处“或曰”,模模糊糊,什么也没说清楚,所以后人对墨子生平的争论也就最多。现代学者推测墨子的生卒年大约在孔子死后、孟子诞生之前这一段时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论呢?因为墨子的辩论对手,多是孔子的后学,而不涉及孔子,这是他生活在孔子之后的一条论据。另一条证据是,孟子辩论的对象,是墨子的后学,也不涉及墨子,所以认为墨子与孟子不是同代人。孔子死在公元前479年,孟子大约生在公元前372年,这中间隔了107年,墨子就生活在这一时期。据孙诒让先生考证,墨子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也就是说,他在孔子死后11年出生,在孟子诞生前4年去世。墨子活了92岁。以后各家的考证,相差无几。任继愈先生认为,墨子活动的主要年代,或者“在战国之初,止于韩、赵、魏三家正式分晋和田齐代姜齐之前”,(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这里我多说几句。“姜齐”指的是姜子牙封疆营丘始建立的齐国,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田齐”,指公元前386年田和为齐侯后的齐国。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这一段时间里,却已显出了积贫积弱的颓势,昔日霸主地位一落千丈。春秋末年君权渐为大臣陈氏(即田氏)所夺,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田和(?----前384年),田氏,名和,又称和子,号太公。田常曾孙。初为齐康公的丞相,齐康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391年,他把齐康公迁到海岛上,使食一城而奉先祀,十八年,他与魏武侯会于浊泽(现在河南新郑西南一带),求为诸侯,次年,周王室承认他为诸侯,这是“田齐”代“姜齐”之始。这样算下来,墨子活动的年代在战国之初到公元前386年这段时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墨子是孔子和孟子之间的一个著名的思想家。

墨子的籍贯在哪里呢?清代学者孙诒让认为,墨子“生于鲁而仕于宋”(孙诒让《墨子问诂。墨子传略》),那么墨子是鲁国人。顾颉刚先生则认为墨子的祖先可能是宋人,墨子是宋公子目夷之后(见顾颉刚《古史辩》七。下编)。这么说,墨子又成了孔子的同宗了。

为什么说墨子和孔子是同宗呢?我们先得弄清这个目夷是谁。宋国最早的开国国君是谁?是微子启,也叫微子开,从微子那里一代代往下传,一支传到了孔子,一支传到了墨子。墨子支系中有个叫目夷的人,他是微子启的第十七代孙,是宋襄公的大哥,宋襄公的父亲宋桓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目夷,小儿子叫兹父。本来,目夷应该是继承国君之位的,但是他一再推让,兹父就做了国君,就是宋襄公。目夷呢,他就做了国家的左师,也就是军队的统帅。从目夷再往下,差不多七代,就是墨子了。按这么推算,墨子是微子的二十四代孙。《淮南子。要略》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其礼繁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按照这个说法,墨子最初的学术也是跟着儒家学的,学习儒学,首先是接受孔子的影响。但是学到最后,他觉得孔子的这一套理论和他的想法对不上号,首先是儒家的礼节过于繁琐,这一点在孔子在世时就有人批评过。礼节过于繁琐了,往往会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儒家是讲究厚葬的,人死了不论贫富都要有棺有槨(槨是外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死了,颜回家很穷,他父亲买不起槨,就要求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墨子是主张节俭的,反对厚葬的习俗和礼节,所以墨子就和儒家学派分道扬镳了。“背周道而用夏政”,是说墨子背离了孔子所崇尚的周公的礼乐文化而以夏禹的文化精神为旨归。夏比周还要早呀。墨子不是要和儒家比祖宗,这和他的政治主张和行为有关。他崇尚夏禹,因为夏禹就是个艰苦奋斗的楷模,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亲自扛着工具,跳进黄河里去,以至于“股无完胈,胫不生毛”。大腿上的肉都瘦掉了,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所以墨子认为夏禹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是应该效法的。

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是举足轻重的一家,成为仅次于儒家的一个学术派别。甚至把儒家在思想界的地盘抢去了不少。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分别开列先秦有重大影响的六个学术派别,墨家是六大学术派别之一。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推举先秦诸子十家,也把墨家列入其中。战国末期,韩非撰写《显学》一文,更进一步确立了墨家在学术上的位置,他说:“世之显学,儒墨也。”把墨家与儒家并列了。墨子也因此成为跟孔子齐名的显学领袖。

墨子在孔子之后创立墨家私学,弟子也相当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战国末吕不韦编的《吕氏春秋》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与儒家学派不一样的地方是,墨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流派,从性质上来说更具有民间社团的因素。

首先,这个社团有自己共同拥戴的领袖,他们称之为“巨子”。墨子是当然的龙头老大,禽滑厘差不多是二号人物,副“巨子”。墨子死后,孟胜、田襄子、腹韕等都扛过“巨子”的大旗。

其次,这个社团不像其它学术派别一样组织上是松散型的,它有着严明的组织纪律,其成员在社会各界工作必须交纳社团费用。

再次,这个社团有共同的纲领,共同遵守的法规。祟尚艰苦朴素。墨子的一个学生曹公子说他在老师门下穿着粗布短衣,喝野菜粥,而且这野菜粥也不一定顿顿能喝得上,早上有,晚上有可能就没有了。社团内部以“墨者之法”为准绳,后来成为“巨子”的腹韕解释墨家“基本法”的内容时说:“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他自己的独生子杀了人,秦惠王有意赦免其罪,腹韕却不答应,严格遵照“墨家之法”将儿子处死。墨家社团纪律之严格,可见一斑。

墨子出身于平民,当过木匠,学过儒学,通晓六艺,他的社团成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工匠出身,所以后人称他们为“工匠理论家”。这很不简单呀,一群木匠、铁匠、泥瓦匠结成团体研究学术,百家争鸣的那个时代真是个了不起的时代。

在这个能工巧匠的集团中,墨子当居其首。《韩非子》记载,墨子曾制做了一只木鹰,制做这只木鹰他用了三年的时间,仅仅飞了一天就坏了。虽然这样,也是一件伟大的创举,要知道那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啊!墨子放飞他耗了三年心血制作的这架木鹰时,弟子们都来观看,他们齐声赞扬说:我们的老师真是不得了啊,他竟然能让木鹰飞上天去!也有记载说,墨子制做的木鹰,在天空中飞了三天才落下来。也有记载说鲁般(公输班)也会制造能飞翔的木鹰,《墨子。鲁问》篇还记录了一段墨子与鲁班比赛手艺的故事,那个故事说,鲁般削竹刻木,制做了一只会飞的喜鹊,这只木喜鹊能够连飞三天而不落地。鲁班自认为他很巧了。但是墨子对他说:你制做会飞的竹木喜鹊这玩艺儿,不如我制造的车辖。我能用一小会功夫,砍三寸长短一截木头,而让他能承担五十石的重量。

墨子对自己能制造会飞的木鹰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不过是供人观赏的小技巧,不如造大车的技巧更能付诸于实用。对人有用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技术,对人没有什么用处的技术,再巧也是小技巧。墨子曾对自己的学生们说:你们夸奖我做的木鹰能飞上天去,可这还不如我造车輗更巧啊。我用一根木头,用不了一个早晨的功夫,就能使大车装载五十石的重量,能够长途运输,而且坚固耐用。但是我造木鹰花了三年的时间,飞了一天就坏了。

实际上,墨子成功把自己制做的木鹰放飞到天上,这是一件划时代的科技壮举。是我们的先民第一次把自己的飞天梦想付诸于科技实践。而且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切实的应用。唐余《渚宫旧事》一书记载,楚国曾用制造木鹰的技术制造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军事侦察机了。我们现在有了“神六”、“神七”、“嫦娥1号”,登上了外太空,但我们想到战国时代墨子的木鹰,还是会肃然起敬。

墨子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木匠,他还精通皮革加工、制陶、轮车等工艺。他给弟子们上课,也常用各种工匠的技艺来打比方。在墨家学派的著作《墨经》中,就举证了各种工匠的技艺,涉及到“为衣”(缝纫)、举针(刺绣)、“禬履”(制鞋)、“铄金”(冶金)、“为甲”(造铠甲)、“垒石”(建筑)、“车梯”(木工)等方面。刚才我说过了,墨子集团的成员都是各方面的能工巧匠,他们平常从事生产劳动、发明创造,也从事教学和学术探讨,一旦发生了战争,这些能工巧匠又是难得的军工技术人才。他们制造军事器材,为守城战斗服务。司马迁《史记》中说墨子“善守御”,指的就是这一点。《墨子》中详细讲述过墨家制造的各种军事器械。比如在止楚攻宋的战斗中,墨子就曾让大弟子禽滑厘率三百门徒,用墨子亲自制造的守城器械,抵御楚国的进攻。

墨子制造的守城器械是什么样子呢?在《墨子。备城门》透露,这种器械就是从井里提水用的“桔槔”,把这种生产工具改装成守城的武器。墨子是利用桔槔的这种“举之则轻,废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的原理,桔槔这种机械,因为利用了杠杆原理,举物时显得很轻松,举一块大石头就如同举起一支羽毛。而把重物从桔槔机上取下放到地上,就显得很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墨子造出了最早的抛石机。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墨子和墨家的思想,反映在他们的著作《墨子》中。《墨子》一书,《汉书》著录71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书。艺文志》均著录“墨子十五卷,墨翟撰”(《隋书》作“宋大夫墨翟撰”)。现存《墨子》15卷53篇,佚18篇。《墨子》的早期注家鲁胜、清代学者毕沅、现代学者詹剑峰等都认为《墨子》全书是墨子自著,梁启超、高亨等认为《经》等6篇是后期墨家的作品。胡适走得更远一些,索性说《墨子》53篇没有一篇是墨子所作。同时他也认为这些文字都体现了墨子讲学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集体著作,这里面也理所当然包括了墨子自己的作品。

不论怎么说,《墨子》是墨家学者在科学、哲学、逻辑、政治、道德、军事等各方面长期凝聚的智慧结晶。

墨子在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墨子壮年时,时人对他就以圣贤称之。墨子向楚惠王献书时,楚惠王由于书中的一些思想不甚应和他的观点而对墨子不十分热情。楚国的鲁阳文君就对楚惠王说:“墨子是北方的圣人啊,您不亲自接见,如此轻谩失礼,天下士子都会因此寒心的。”这几句话说得高傲不可一世的楚惠王如梦方醒,连忙让鲁阳文君把墨子追回来,许诺封给墨子500里的土地。墨子死后,其后学继续高扬墨家学说的旗帜,显荣于天下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烧百家语,才开始出现了一个漫长阶段的衰落。

这就是墨子:一个用哲学的翅膀在空中飞翔的大匠。

这就是墨家:一个怀着经世济民思想的行动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