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该讲一讲孔子的生平了。
孔子的生平,见之于司马迁写的《史记。孔子世家》,这是最基本的资料。另外《孔子家语》、《世本》等也有重要的参价值。
我们先追朔一下孔姓的渊源。学者王大有先生《寻根万年中华:中华百家姓图腾始原》一书中释孔姓谓:“孔是玄鸟族裔的族称,少昊玄枵是孔姓的始祖,孔由左边人形的子,右边展翅飞翔的玄鸟组成,子得于‘玄乌殒卵’的传说,‘玄鸟殆卵’是东夷民族的一个传说,少昊的后裔帝喾陪同妻子简狄和建疵到桑社游玩,飞来的燕子产了一卵,简狄把卵吃后就生了商的始祖契。所以‘契’以子为姓。孔姓也是子姓的分支。”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之昌平乡陬邑,他的家族是一个很有名望的贵族家庭。往上推十几代,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先祖,可以一直追到商王室被封为宋国国君的微子启。微子启在《史记。宋微子世家》里叫微子开。为什么叫微子开?就是因为要避当时汉景帝的名讳,汉景帝不是叫刘启吗?所以司马迁就把他改了名,叫“刘开”了,“开”和“启”是一个意思。
微子启有一个同母庶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王。这里朋友们可能会提一个问题,微子启与纣王既是同母兄弟,怎么会有嫡庶之分?莫非这个娘老子生兄长微子启的时候还是妾身,到生弟弟辛的时候就成了王妃了?事实正是这样。微子启与纣王辛虽是一母所生,但两个人的性情却完全不同。微子启对纣王辛的荒**残暴非常痛恨,他也曾数次谏争,可纣王辛的一意孤行让他一次次痛苦地失望。所以微子启就毅然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绝不能跟着纣王这样的暴君走下去,所以武王平定了纣王辛之时,微子启持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他是跪着交出祭祀的权力的。国破家亡,微子启却因为没有“助纣为虐”而受到周王室的宽大,被封于宋。周成王给他的委任状上勉励他要学习他的先祖成汤,在他的封地传布德行的教化。
数年后,微子启传国君之位给他的弟弟微仲,这个微仲,就是孔子的直系先祖。
不过,这个时候宋国国君的地位已从商朝的王室下降为周朝的诸侯,到了孔子十世祖弗父何那个时代,进而又由诸侯下降到公卿。
那么,孔子家族中,直到第六世才出现了一个真正姓孔的人。这个人就是孔父嘉,孔子的六世祖。这是《世本》中的记载。孔夫嘉,《左传》上称为“孔父”。不是姓孔名父嘉,这是一种名、字连称的方式,其名为“嘉”,字孔父。这位孔夫,在宋国任大司马,地位显赫,被太宰华父督在发动宫廷政变时杀害。他死后,家道就中落了。
孔父的儿子木金父被降为士,从这个时期起这个世代通显的大家族就走上了下坡路。孔父嘉的曾孙孔防叔,他也是孔子的曾祖父,为避战乱从宋国迁往鲁国。从此就在鲁国定居下来。孔防叔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爷爷,名叫孔伯夏,孔伯夏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也是名、字连称,名纥,字叔梁。“纥”读“仡”,是壮武有力的意思。果然名如其人,叔梁纥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据说身高十尺,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折合现在的尺寸是两米三一,比姚明还高。孔子这个家族,都是大块头,孔子本人身高多少呢?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有多高?根据以上换算标准,是两米二一还要多,哗!赶上姚明了!
叔梁纥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孔武有力。证明他孔武有力的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鲁褒公十年(前563年),晋国和他的盟国联军进攻一个叫偪阳的小国,这个小国就在现在山东枣庄西南部,叔梁纥以鲁国贵族孟献子部将的身份参加了攻打偪阳的战斗。守城的人不知怎么回事,兵临城下却城门大开。攻城的人没有想到这其中会有什么“诈”。他们心里太瞧不起这个猫脸儿大的小国了。可是当他们如入无人之境攻入城门才发现中了圈套。又一道重重的悬门突然从天而降,这一下已经进城的部队就会被“包了饺子。”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大力士举起双臂,稳稳托住了正在降下的千斤悬门。几乎陷于绝境的攻城部队火速撤出战斗。这个大力士就是叔梁纥。
叔梁纥虽然孔武有力,屡建战功,但终其一生,不过是做了一个郰邑大夫的小官,属于下大夫之流(鲁国大夫之职,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之分),他管辖的地盘,只不过相当于一个乡镇。
叔梁纥娶过三房太太,头一位姓施,给他生了九个闺女。没有传承香火的人,叔梁纥很不开心。于是这位施姓太太就张罗着又给娶了一位妾,这个女子倒是生了一个男孩儿,却没想到一生下来就带着残疾,是个瘸子,起名叫作孟皮。“孟”是庶长之意,“皮”可读为“跛。”以隐疾而取名,这在古代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了儿子却是个残废,这成了叔梁纥的一块心病。按照当时礼制的规定,他这个跛脚的儿子是连参加祭祀祖先典仪的资格都没有的。
到了六十多岁时,不死心的叔梁纥亲自到一户姓颜的人家登门求亲了。颜家有三个姑娘,他选中的就是三个姑娘中最小的那一个。《孔子家语》把这一场富有喜剧色彩的求婚描写得非常生动。颜家三个姑娘,都在青春妙龄,如花似玉,最小的那个,名字叫徵在。三个女儿的父亲问他的女儿们:“郰邑大夫叔梁纥虽然父祖都是士人,但是这个家族却是圣王之裔。叔梁纥这人身高九尺,武力绝伦,我很是看好他。虽然他年纪大了些,性子也有几分严苛,但这都没什么。你们姐儿三个,谁愿意嫁给他呢?”老大、老二都不吭声,老三颜徵在说:“从父所制,将何问焉?”听凭父亲安排就是了。颜家老汉说:那就是你了。于是颜徵在就嫁给了大她四十多岁的叔梁纥。
这对老夫少妻经常要到尼山去祷神求子,祈祷神灵给他们一个健康的男孩子。果然,一年后颜氏生下一子,取名为丘,字仲尼,也就是后来的孔子。仲尼是行辈加字,古人排行,按伯、仲、叔、季,仲排行第二。
关于孔子的出生,既使是在《史记》这样严肃的正史中,也有很多神秘主义的色彩,司马迁说叔梁纥与颜徵在是“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这两个字给后人留下了歧义纷乱的揣度。什么叫“野合,”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男女双方没有婚姻关系,在野外媾合。按照这个解释孔子就是个“私生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批林批孔”运动中,“野合”被大做文章,一是说孔子来路不正,二是说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贫农女儿颜氏生下孔子。另一种解释是双方年龄差距悬殊,不合礼仪,是谓“野合。”张守节《史记正义》说:“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通,七七四十九**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后人专门为圣人出世编造的神话。象征孔子是感天地而生的圣人。
这三种说法我都不同意,我的解读是:叔梁纥和颜氏数次到尼山神庙求子,他们在求子归来的路上难免会有“情不自禁”的时候。司马迁对孔子充满了敬意,且不为圣人讳,倒是后人的附会,平添了一些喧闹。
孔子出生时,头顶是凹陷下去的,所以起名叫“丘。”司马迁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这或者是缺钙造成的病态现象,而决不是什么天人感应。
关于孔子生而异相,是后人附会上去的,《白虎通义》、《论衡。骨相》、《孔子家语》等都说他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三寸。或者说他脑门像尧,眼睛像舜,脖子像禹,嘴巴像皋陶。整个一个组装圣人。《路史。后记》更说他“反首张目,四十有九表,堤眉谷窍,参背骈胁,腰大十围。”就更“神乎其神”了。“四十九表”是什么呢?是说孔子作为圣人有四十九种与众不同的异相:即反首、洼目、月角、目准、耳垂、珠庭、龟背、龙形、虎掌、胼胁、参膺、河口、海目、山脐、林发、翼臂、虬唇、注颜、隆鼻、阜颊、堤眉、地足、谷窍、雷声、泽腹、昌兹、均颐、辅喉、骈齿………全身上下没一块不神异的地方了。还有的资料说他的长相的特点在于“七露:”即“眼露白”(眼白在黑眼珠下面,类似通常说的“翻白眼儿”);“耳露轮”(两耳后贴,正面轮廓露出来);“口露齿”(不须张开嘴就会显出门牙);“鼻露孔”(两个鼻孔朝上外露)。等等。通身都有怪异的表征了。这样一个人在地球上是很难找出一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