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谁笑到了最后(1 / 1)

九月初十,风云突变。

御史大夫曹窋应相国吕产之邀,来相府造访。吕产找曹窋,是想和他议一议郦商让他放弃军权回梁就国之事可不可行。

两个人刚坐定,朗中令贾寿来了。贾寿是吕产的亲信,刚刚出使齐国回来。吕产拉他一块讨论。贾寿说:“大王不早赴梁就国,现在才想起来要走这一步,太晚了。”??

吕产问:“此话怎讲?”??

贾寿就把他出使时得到的情报和吕产作了汇报,他告诉吕产,灌婴已联合齐、楚两国的郡国集团军,很快就要反攻长安。

吕产大吃一惊,他只会说一句话:“那可怎么办”???

贾寿告诉他,马上去未央宫,先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到时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才有主动权。

吕产依计而行。两个人前脚刚走,后脚曹窋就去找陈平和周勃报信去了。

陈平和周勃分析,现在吕产离开了南军,而吕禄尚不知贾寿带回的情报,这个时侯下手,可以说是最佳时机。

两人商议,趁这个空子,先控制北军。

前边说过,周勃虽然官居太尉,但实际上并没有兵权。他要去北军,得有皇帝签发的印信。掌握皇帝印信的机要员是襄平侯纪通,他也是功臣之后,他老爹纪信在楚汉战争时为掩护刘邦牺牲,所以纪通是倾向于功臣派的。

周勃面授机宜,让纪通签发了一道假符节,就让郦寄与典客刘揭先去游说吕禄。

两个人到了北军营寨、对吕禄说:“皇帝已经下诏,令太尉周勃接管北军,要将军您去赵国就藩。您赶快趁这机会把印信交给皇帝,自动辞去北军统帅,要不然定有祸患。”??

吕禄相信郦寄,当下就把印信交给刘揭,交出了兵权,然后离开北军。

周勃得以进入北军,他拿到吕禄交出的印信,立即传令集合全军。他在队伍前号令:“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有亲近吕家的卷起右边的袖子,有亲近刘家的卷起左边的袖子。

结果是全军将士都卷起了左边的衣袖。周勃正式掌握了北军的指挥权。

那怎么对付吕产呢,南军的指挥权还在他手里啊。

陈平召见朱虚侯刘章,让他协助周勃,监守军门。同时,让御史大夫曹窋抢在吕产之前在宫门布防,不让吕产进宫,防止他控制皇帝。

果然,吕产贾寿来到未央宫殿大门口,就被未央官宿卫拦住,双方形成了僵持状态。

曹窋急忙纵骑入北军,向周勃求援。他心里没底,如果这个时侯吕产调来南军,宿卫队是难以阻挡的。

刘章正在周勃身边,听曹窋讲了未央宫门口的情况,立刻表示愿带部队去诛杀吕产。

周勃一时吃不准局势,只好向刘章模糊地交待了一句“快到未央宫去保护皇帝”。这句话,不管刘章怎么理解,又怎么做了,他周勃太尉都不会承担责任。刘章什么也顾不上想,带上周勃交给他的一千余骑兵,直奔未央宫。

吕产正在那儿与卫队相持不下,刘章一到宫门口,就下令攻击吕产。

众军士一拥而上,吕产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吓懵了,他不明白这个侄女婿怎么会对他的叔丈人动起了刀兵。贾寿机灵,拽着吕产就溜进了郎中府。

吕产自己带来的卫队迅速被解除了武装,藏在郎中府厕所里的吕产,也被搜出来,当场给砍杀了。

少帝刘弘在宫里被困了大半天,一直陪护在他左右的审食其闻听朱虚侯刘章杀了吕产,知道吕氏大势已去,就让使者拿了皇帝的符节出宫来慰问刘章。

刘章趁机夺取符节,使者不与,刘章干脆就把使者挟持到车上,夺了符节。长乐宫的卫队见皇帝的使者与朱虚侯一起站在车上,手里握着符节,不敢拦挡,刘章顺利闯进长乐宫。

长乐宫的卫尉名吕更始,是吕党中一个元老级的人物,是长乐宫的警卫总长。刘章自然不会放过他,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被糊里糊涂砍了脑袋。吕氏一党群龙无首,全面溃败。

刘章提着吕产和吕更始的头颅向太尉周勃报告,他说:“吕氏一党最危险的人物是吕产,现在他已伏诛,天下可定矣!”

周勃大喜过望,起身向刘章拜贺。接着,他又下令部队追缉吕党余孽,严令一个也不放过。

第二天,吕禄被搜出,当即斩杀。

吕媭当然也在首恶之列,她死得更惨,是让人用乱棍活活杖杀的。他的儿子——舞阳侯樊伉和一家老少男女,全被杀光。

就连皇帝刘弘的皇后,也因系吕党子女而未能幸免。

燕王吕通,也被陈平、周勃派去的持皇帝符节的专使逮捕回长安处死。亲近吕党的鲁王张偃也被宣布废黜。

济川王刘太徙封梁王。

齐王刘襄接到朱虚侯刘章关于已铲除诸吕的通报,撤兵回国。

郦商在诸吕平定后也被释放回家,想想自己一生英雄,到老了却让人稀里糊涂暗算了一把,竟然当了一回“肉票”,心里别扭,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儿子郦寄继任为曲周侯。

周勃、陈平、灌婴召集支持政变的老臣们开会,商量如何重建大汉政权。

大家首先想到了少帝刘弘的问题。

刘弘实际上并非真正是惠帝的儿子,是吕后弄来顶替的,他的合法身分本来就受到了质疑。况且他的泰山老丈吕禄和皇后吕氏也在清除吕党中被杀,所以有人说,一旦皇帝长大亲政,他肯定会施行报复,那我们这些人可能一个都跑不掉。陈平也说,不单单是少帝,梁王刘太、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朝,实际上都不是惠帝真正的儿子,是吕后用计谋诈取他人之子,杀其母亲养于后宫,然后假装成孝惠皇帝的儿子,把他们立为继承人或诸侯王,以改变刘氏江山的血统结构,让吕氏一党控制政权。如今吕党被平定,但这些由吕氏一手制造的假后代长大后,肯定要为诸吕报仇,势必造成更大的混乱,不如借这个机会彻底摧毁,以杜绝后患。

大家都很赞同。

可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刘弘废掉后,刘氏诸王中哪一个可以继承大统呢???

第一人选是齐王刘襄,理由很充足:刘襄是齐悼王刘肥的嫡子,而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所以刘襄也就是高皇帝的庶长孙,立他为帝是顺理成章。况且在平定诛吕中,刘襄的胞弟朱虚侯刘章功劳最著,拥护刘章的人都提议应该立刘襄。这个时候刘泽站出来大声反对,说:不能立刘襄。

为什么呢?刘泽提出的理由很发人深思。他说:吕党凭什么能以外戚而几乎取刘氏而代之,就是他们中恶人太多。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也是一个恶人,比吕党更可怕,如果立齐王为皇帝,必定会再发生吕党祸国那样的种种惨剧。

刘泽为什么要反对立刘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让刘襄给骗去了军队和封疆,心里正窝着火呢。他在刘氏宗室中辈份高,说话占位置。他这一反对,别的大臣也不好再坚持了。

所以刘襄就被“一票否决了”。

怎么来摆平功劳最大的刘章呢?会议决定让他继任赵王,他的弟弟刘兴居也被指令继任梁王。兄弟俩双双被封王,且各自得了一块膏腴之地来做自己的食邑,也算没受到亏待。

接下来又有人提出立淮南王刘长。但反对者以为刘长也没有成年,况且他的舅舅家,真定美人赵氏的娘家,也都是一些恶人。

刘长又被“一票否决”。

于是代王刘恒被提了出来。

刘恒是刘邦第四子,是薄姬所生。薄氏一族在外戚中最为低调,这一点是让老臣们最看中的。

刘恒是在他七岁那年被封为代王的。虽然那时他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但从小时就受母亲薄氏教诲,好学知礼,谦虚恭谨,别看他年纪小,对宫廷政治却有一种与他的年齿大不相称的敏感。父皇死后,他的母亲薄氏幸运地逃过了吕后的魔掌,被允许到代国陪儿子就藩。刘恒更有机会得到母亲的耳提面命,他小心谨慎地偏安一隅,对与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的宫廷斗争作壁上观。因此在险恶的宫廷斗争中,这一对被遗忘的母子却意外地获得了一份安宁与平淡。

薄氏来到代国之后,或许因为水土不服,很快就病倒了,而且一病就是三年。这三年,刘恒几乎是衣不解带地侍奉在母亲身边。凡是母亲喝的汤药,他都要先尝一尝,然后一勺勺喂给母亲。因此,他的仁孝宽厚在朝野都有很大的名声。一番比较,刘恒的软件硬件都有所具备。

于是,拥立刘恒的提议被一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