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帮助张学良寻找共产党(1 / 1)

世纪名人逸事 王朝柱 915 字 4个月前

就在汪精卫被刺的四届六中全会不久,国民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骂做不抵抗将军的张学良面对华北危局,希望国民党五次大会开成救国抗日的誓师大会。但蒋介石却在《对外关系之报告》中强调对日关系“当为最大之忍耐”,并公然提出了“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的外交方针。会后,张学良仰天自语:“华北休矣!”

东北三省是在张学良的手中丢掉的,他唯有带领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才能洗刷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为此,他秘密去监狱中探望了东北政坛名士杜重远先生。

杜重远先生因《闲话皇帝》一文受累入狱。他由前来探监的老朋友——秘密共产党员胡愈之的口中获知了《八一宣言》,以及蒋介石正在秘密谋求和共产党接触的消息。因此,他希望张学良在东北军集中陕甘两省的情况下,走联合抗日道路。并指出有三个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可以联合起来;第二,陕西省的实力派杨虎城是有抗日进步思想的,他的左右也有一些进步分子,可以合作;第三,新疆的盛世才原是张学良的部属,他利用有利的地势,可以和苏联搞好关系,这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抗日力量。

张学良信服杜重远先生的见解。他为了尽快地打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想了很多的渠道,其中之一是请求原部属李杜将军帮忙。

东北抗日失败之后,李杜和马占山、苏炳文等抗日将领退入苏联国境,遂和共产党友生了联系。不久以前,他辗转回到上海,依然和共产党保持着接触。他为了快些完成张学良的托付,请求有红色牧师之称的董健吾帮忙。

这时,董健吾已经接受宋庆龄先生的付托,去陕北苏区送信,他答应李杜将军:等外出回到上海再帮忙。

诚如前文所说,童健吾带着中共中央对国共谈判的条件和复信回封上海,当面交给了宋庆龄先生,并受到宋的感谢。

也就是在这次相见中,董健吾说起在去年12月,张学良曾秘密会见李杜将军,郑重委托李杜帮助寻找中共关系,以商谈在西北联合抗日问题。他征询宋庆龄先生:可否从旁相助以及如何相助?

宋庆龄认为张学良想联共抗日是好事,应该给予帮助。说到如何相助一事,她想起前天史沫特莱和艾黎曾带来一位避难的“周先生”,“是个颇有学问、经历不凡的共产党员,很适合去从事这项工作”。她建议董健吾去史沫特莱家去和这位“周先生”谈一谈。

董健吾遵命来到史沫特莱家,他一见这位”周先生”惊得一征,禁不住地说道:

“怎么是你?”

这位“周先生”淡然一笑,风趣地说: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全是万能的上帝早己安排好厂的嘛!”

这位“周先生”的真名叫刘鼎,原在中央特科工作,先是陈赓的副手,后是潘汉年的搭档,自然和董健吾是老熟人了。董健吾惊诧地问:

“你不是早已撤往中央苏区了吗?”

但是,刘鼎同志途经闽浙赣苏区的时候,值第四次反“围剿”战争,通往中央苏区的交通被封锁。经方志敏同志的劝留―并征得中央同意,他留下担任闽浙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红军第五分校政委。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皖南挺进,不久失利被俘。刘鼎等人隐藏在弋阳仙霞岭一带活动,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1935年盛夏,因下山觅食被俘。先解往南昌行营军法处,后转送九江俘虏营。他寻机逃离九江,潜回上海。刘鼎通过原在中央特科工作的蔡厚叔同志,找到在华的美国进步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当史沫特莱听说刘鼎是来自江西的红军,遂把刘鼎带到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的家里,并嘱咐道:“他将住在你们这里,直到他去别处。”刘鼎遂以“周先生”的化名留居在路易·艾黎的家里。

董健吾把张学良想找中共关于商谈抗日的事说了,问刘鼎可否当此重任。刘鼎感到事情有点突如其来,不知底细,就说:“我急于找到党中央,希望能得到组织的指示。”董说:“到了西安才可以去陕北,这是一个条件,一定要让他们送你去陕北。这次我去陕北,就是张学良派飞机送到肤施,再派骑兵护送到瓦窑堡的。”

刘鼎听说这是找到党中央的一个途径,很兴奋,但想到事关重大,表示要考虑两天再答复。李杜得到刘鼎的答复,立即电告张学良:“寻找我朋友,已经找到了。”这时,张学良则刚在洛川会见过李克农,同中共建立了联系,但仍然很重视李杜介绍的关系,立刻选派自己的亲信,高级参议赵毅去上海迎接。从此,刘鼎摇身一变,成了中共派驻张学良身边的代表,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功勋。

时人和后人,也应该记住董健吾帮助张学良找到刘鼎同志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