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出场和退场(1 / 1)

问:我有一个朋友是位剧作家,他对人物的出场和退场一直把握不好,你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吗?

答:请他对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问:你怎么知道他没有研究过人物?

答:如果你在一场暴风雨之后,发现窗边的地板湿透了,就可以合理地推测出下雨时窗户是开着的。如果剧作家把握不好人物的出场和退场,就意味着他对人物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在《群鬼》里,当大幕拉开,我们看到舞台上是安格斯川和他的女儿,当时她在阿尔文家做佣人。几乎是一开场,女儿就警告他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吵醒刚刚经历了舟车劳顿,从巴黎回到家中的欧士华。另外,当安格斯川回以抱怨时,她表示欧士华要睡多久这件事与他无关。于是他狡猾地试探女儿是否对欧士华有所企图。吕嘉纳被他的话语激怒,这也表明了他的猜测属实。这段话,除了它应有的功能之外,还为欧士华的出场做了铺垫。并且,我们还从安格斯川的口中得知曼德牧师现在正在城里,也从吕嘉纳口中知道他马上就会抵达这所房子。他们已经为曼德牧师的出场打好了基础,而这并不是什么戏剧手法。在这部戏中,曼德牧师此时的出场理由充分。吕嘉纳刚把安格斯川推出门去,曼德牧师就进来了。她有很多话要对他说,而且都不是什么无意义的闲谈。这段对话从前一个场景中延伸出来,并很好地融入在剧情里。然后,曼德牧师为了摆脱吕嘉纳的暗示,不得不请出阿尔文太太。在阿尔文太太上场前的短暂间隔里,他挑了一本书来读,而这个动作又引发了后来的一个重要场景。这时,阿尔文太太受到曼德牧师的召唤,终于出场了。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两个人物的出场及两个人物的退场。而且,在欧士华真正出场之前,我们已经听到了许多关于他的谈论,于是我们也会期待着他的出场。

问:我了解你的意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易卜生那么厉害。况且,人们的写作方式也与过去完全不同。创作剧本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做这样精心的准备了。

答:在易卜生的时代里,剧作家的数量跟现在差不多。但你可以说出几个人的名字来?那些写着时下流行的戏码,但剧本质量堪忧的剧作家后来都怎么样了?他们都被人们遗忘了,跟你有着一样想法的人都会被遗忘。是的,时代变了,风俗变了,但人体内像心脏和肺部这样的必要器官都没变。你的节奏也许有所改变,也应该改变,但人物动机是必须保留的。一个世纪过去了,故事的起因结果与从前的已经有所不同,但我们仍然要逻辑清晰地把它们展现出来。例如从前,环境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现在依然如此。但如果你以倒水为由把一个人物支开,仅仅是为了让另外两个角色有私密的谈话空间,谈话一结束就让那个人物重新回到台上,这样的安排简直糟糕得令人无法原谅。

人们不能毫无缘由、毫无节奏地随意出场和退场,就像《傻瓜喜事》里那样。人物的出场和退场是戏剧结构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像门和窗户对房子的重要性一样。一个人的出现或者离开都是在情节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并且他的行为必须能够推动冲突的发展,并展现人物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