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江南 ——康熙帝如何开解南方汉人心中的结?(1 / 1)

康熙帝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四十六年(1707年),也就是从三十一岁到五十四岁期间,离开皇宫,六下江南,共五百二十天。其中第五次南巡时间最长,达一百一十八天。他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第一位航经运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条大江河的皇帝,开创了清帝南巡的先例。

明亡清兴的历史大变革激起强烈的满汉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到康熙第一次南巡时,整整一百年间,没有完全化解。努尔哈赤的屠杀汉儒,皇太极的七掠中原,多尔衮的强令剃发,使得中原汉人对立情绪强烈。这是康熙帝从三代先祖手中接过来的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个历史包袱至少打着三个死结,一是文化之结,二是君臣之结,三是官民之结。

康熙帝南巡,第一个期待是化解文化之结。为此,他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祭孔子。康熙帝从小就读孔子的《论语》,孔子在他心目中是至圣先师。康熙帝第一次下江南,到曲阜孔庙,步入大成门,进入大成殿,向孔子塑像和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帝还御书“万世师表”,悬额殿中。接着,参观杏坛和孔林,行三叩礼。

第二,祭岱庙。岱,指的是泰山;祭岱庙是祭祀五岳之首泰山之神。秦皇、汉武等都曾封禅泰山。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康熙帝到泰安,躬祀泰山之神,登泰山极顶,到日观峰,表明他对儒家传统文化认同景仰,顶礼膜拜。

第三,祭明陵,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康熙帝南巡,连续三次亲祭明太祖孝陵,在第三次南巡时,为明孝陵题写“治隆唐宋” 碑。

第四,祭禹陵,也就是传说中治水的古代圣王大禹的陵墓。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时到了绍兴会稽山山麓。他到大禹陵前,亲撰祭文,祭奠禹陵,行三跪九叩礼。

康熙帝的“四祭”——祭孔子、泰山、明陵、禹陵——是向天下宣告:接受汉族儒家文化。

康熙帝南巡,第二个期待是化解君臣之结。

清朝满洲官员占主导地位,汉官常有不满情绪。康熙帝通过南巡活动,尽量缓解汉族官员的不满,采取许多怀柔、笼络措施,比如,给他们“八赐”——赐匾、赐字、赐宴、赐物、赐银、赐食、赐见、赐官,表示对汉官的信用和器重。

康熙帝南巡到德州,听说安徽宣城梅文鼎(1633—1721)的天文数学造诣很深,便读他的《历学疑问》三卷,并带回宫中仔细阅读,亲笔圈点并贴签批注。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将梅文鼎召到御舟上,跟他讨论天文历法,不知不觉就谈了一个时辰。就这样,连续三天请他到御舟上讨论天文历法。康熙帝称赞他是“真仅见也”,是康熙帝所见到的唯一一位具备这么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和高超学术水平的人!因梅文鼎年老,不便到京任职,康熙帝便赐其御书、匾额等。梅文鼎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不仅能吸收西方数学的成就,还对《明史·历志》正其误、补其缺。他平生勤奋,手抄杂书不下数万卷,年八十九而卒。今安徽省宣城市有梅文鼎纪念馆,馆前树立梅文鼎塑像,以纪念这位科学家。

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到江宁(南京),遇上一件事。江宁知府陈鹏年是个清官,下令将暗娼老窝端掉,改为乡约讲堂,堂内张写《圣谕十六条》,悬挂“天语叮咛”匾。有人告发他对皇帝大不敬,定罪“论斩”。江宁织造曹寅向康熙帝免冠叩头,为陈鹏年求情:磕头磕到石头台阶上咚咚有声,以致鲜血盖住了额头。康熙帝将陈鹏年免死,让其到皇宫武英殿修书处效力。后雍正时陈鹏年做河道总督,碰到黄河决口,他自己请求前往筑坝,堵塞决口,废寝忘食,风雨不辞,竟然积劳成疾,死在工所。他家有八旬老母,官员一看,室如悬磬,穷得一无所有。雍正帝说,陈鹏年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

康熙帝通过南巡,消除同汉官特别是江南汉官的隔膜,增进了君臣感情。这里讲一个康熙帝同宋荦(luò)的故事。宋荦的父亲宋权,河南商丘人,任明朝顺天巡抚,刚上任三天,崇祯帝吊死。宋权投降清朝,仍任原官,后上书三条建议,一是给崇祯帝发丧,二是免除明末加派粮饷,三是选贤任能,都被采纳。他的儿子宋荦十四岁得荫三等侍卫,康熙朝历官知府、布政使、巡抚、尚书等,几与康熙一朝相始终。康熙帝与宋荦君臣关系亲近。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正值宋荦任江苏巡抚。宋荦送苏州太湖洞庭山出产的绿茶,康熙帝很喜欢,赐名“碧螺春”。从此,碧螺春茶天下闻名。

康熙帝还送给宋荦老花镜,又看到他年老牙口不好,就赐给宋荦内府所制豆腐,并派御厨到宋荦衙署厨房,向他的厨师传授做法,供宋荦后半辈子食用。宋荦感激涕零,以此为殊荣。宋荦三次接驾康熙帝南巡,年老致仕回乡,享年八十。

康熙帝与宋荦之间,不似君臣拘谨,而是交互往来,情谊日增。

康熙帝六次南巡,广泛接触汉族官员,对增进君臣了解、消解君臣隔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康熙帝南巡,第三个期待是化解官民,特别是满官与汉人的夷夏之结。

汉人,特别是江南汉人,对多尔衮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非常仇恨,刻骨铭心。康熙帝南巡的一个期待是,笼络士绅,维系民心,化解历史积怨,消解官民之结。康熙帝到南京,经明故宫,往明孝陵,荆榛满目,一片苍凉,下令加以保护与修整。

他每到一地,都减免田赋。如第三次南巡,命将全省积欠钱粮尽行蠲(juān)免;第四次南巡,遇村民失火,派侍卫等扑灭后,命每被火烧毁房屋一间,赏银三两。

康熙帝六下江南,前后跨度二十四年,基本达到了化解文化、君臣、官民三结的期待,取得良好效果。但其铺张浪费,亦不可忽视。康熙皇帝每次南巡,不是轻车简从几十人,而是成千上万人,地方接待费用极高。的确,皇帝南巡,也有苦累官民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