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十年《鬼谷子》附录(1 / 1)

《说苑·善》篇引《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辨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故曰,圣人不朽:时变自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索隐曰: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又《汉书·司马迁传》“朽”作“巧”,颜师古注:无机巧之心,但顺时也。

《史记·田世家》索隐引《鬼谷子》云: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注:按《庄子·胠箧》篇文与此同。)

《太平御览·治道部》引《鬼谷子》曰:事圣君有听从无谏诤;中君有谏诤无谄谀;事暴君有剥削无矫拂。又曰,君得名,则群臣恃之。

《意林》引《鬼谷子》曰:人动我静,人言我听,能固能去,在我而问。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忧累去则心平,心平而仁义著矣。又曰:以德养民,犹草木之得时,以仁化人,犹天生草木以雨润泽之。(注:以上七条《鬼谷子》逸文)

《文选》注《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

《太平御览·礼仪部》:《鬼谷子》曰,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神生。苏秦、张仪往见之,先生曰:“吾将为二子陈言至道,子其斋戒择日而学。”后仪、秦斋戒而往(注:此条疑是《鬼谷子》序文)。

晁公武《读书志》尹知章叙:仪、秦复往见,先生乃正席而坐,严颜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

《史记·苏秦列传》索隐曰:乐一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注:以上四条,《鬼谷子》序)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骃(yīn)案:《风俗通义》曰,鬼国先生,六国时纵横家。《索隐》曰: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集解》:《鬼谷子》有《揣摩》篇也。王邵云:《揣情》《摩意》是鬼谷子二章名,非为一篇也。

《法言》云:苏秦学乎鬼谷术。

《论衡·答佞篇》: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曰:“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又《明雩篇》: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

王嘉《拾遗记》曰:张仪、苏秦二人递剪发以相活,或佣力写书。行遇圣人之文,无以题记,则以墨书于掌中及股里,夜还折竹写之。二人假食于路,剥树皮为囊,以盛天下良书。每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曰:“二子何勤苦若是?”而仪、秦共与言论曰:“子是何人?”答曰:“吾死生于山谷,世论谓余归谷子也。”秦、仪后游学,复逢归谷子,乃请其学术,则教以干世俗之辩,乃探胸中韦秩三卷,书言辅时之事。故仪、秦学之以终身也。

《古史考》云:仪、秦受术鬼谷先生,归之声与鬼相乱故也。

《金楼子》曰: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注:别有《真隐传》《录异记》二条乃后人妄托,其辞鄙俗,今不录)。

【译文】

《说苑·善》篇引《鬼谷子》:人的品性不好,而能够加以矫正,这是很难的。劝说他而不见行动,教诲他而不听从,是因为道理解说得不明白;既然讲明白了而不见改正的行动,是因为对坚持正确的道理不够坚定;既然是坚定的而仍不见改正,是因为没有说中他心中的闪光点。讲解清楚了,思想坚定了,又说中了人心中的闪光点,这样的教诲神妙而珍贵,明白而易于分辨,能打动人的内心,这样的说教而不见改正行动的,天下未曾听说过。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所以说,圣人不衰败,坚持顺应时代的改变,虚无是道的规律,顺应时势是君主的纲领。《史记索引》说,这句话出自《鬼谷子》,《史记》在这里引用它,所以说“故曰也”。又有《汉书·司马迁传》中:“朽”作“巧”,颜师古注:没有机巧的想法,只是顺应时代而已。

《史记·田世家》索隐引《鬼谷子》说: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注:按《庄子·胠箧》篇文与这里一样)。

《太平御览·治道部》引用《鬼谷子》说,侍奉圣明的君王,君王会听从而大臣不必谏诤;侍奉一般的君王,大臣要谏诤而不必谄谀;侍奉暴君,君主只会剥削而大臣不得叛逆。又可以说,君王有好的名声,那么群臣便可以依靠他。

《意林》引用《鬼谷子》说:别人运动我便静止,别人讲话我便倾听,我可以停留也可以离开,了解人性就可以少些负担,了解天命便可以不再忧虑,除去这些负担和忧虑,内心就可平静下来,内心平静下来,便拥有了仁义。又引用说:用德行来抚育百姓,犹如小草、树木顺应季节而生长,用仁德来感化人,犹如上天降下甘霖来滋润这些草木。(注:以上七条是《鬼谷子》散佚的条文。)

《文选》给《鬼谷子》的序做注,说:周代有豪士隐居于鬼谷,自称为鬼谷子,来表达他远离世俗的心。但“鬼谷”这一名号,是隐士的常用自称。

《太平御览·礼仪部·鬼谷子》说:周代有豪士居住在鬼谷,被称为鬼谷神生。苏秦、张仪过去见他。鬼谷子说:“我将为你们两个人讲述最高深的道理,你们二人择日斋戒过后来学习吧。”之后,张仪、苏秦斋戒过后,便前往鬼谷子那里去学习了。(注:此条可能是《鬼谷子》的序文)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尹知章说:张仪、苏秦再次去面见鬼谷子先生,先生正襟危坐,以严肃的姿态,告诉他们二人所有的道理。

《史记·苏秦列传》下的索隐解释说:乐一注释《鬼谷子》一书的时候说,苏秦想要让他的学说变得神秘莫测,所以要假托鬼谷的名号。(注:以上四条是《鬼谷子》序)

《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曾经往东到齐国去拜师,向鬼谷先生学习。徐广说:颍川阳城有鬼谷,大概是那个人所居住的地方,以之为号。裴骃说:《风俗通义》说,鬼国先生,是战国时的纵横家。《史记索引》说:鬼谷,是个地名。扶风池阳、颍川阳城都有“鬼谷墟”,大概是那个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将其命名为自己的名号。《史记集解》说:《鬼谷子》中有《揣摩》篇。王邵说:《揣情》《摩意》是鬼谷子中两个章节的名字,并非是一篇。

《法言》说:苏秦学习的是鬼谷之术。

《论衡答佞》篇,苏秦、张仪从鬼谷先生那里学习纵横之术,先生挖了一个大坑,说:你们下来,用你们的言辞让我感动得流泪,那么你们的本事就可以让君主赏赐你们一块地了。苏秦跳下去,把鬼谷先生说得流泪了。又有《明雩篇》:苏秦、张仪用悲伤之词,让坑中的鬼谷先生流泪。

王嘉《拾遗记》说:张仪、苏秦二人互相给对方剪头发,或者出卖劳力给别人写信维持生计。看到圣哲的文章言论,临时找不到书写的竹帛,便写在手掌和大腿上,回去再折竹誊写下来。二人在路上借宿求食,剥下树皮做成袋子,用来放置天下的好书。经常在大树下休息,休息的时候会睡着。有一位先生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勤劳辛苦呢?”于是张仪、苏秦便问这位老人,你是哪位高人?先生答曰:“我生活在这山谷之中,世间大家都称呼我为‘归谷子’。”苏秦、张仪之后去游学,再度遇见了这位归谷子,便向他请教,以明白这世间的道理,进而探究他所拥有的三卷巨著,书中所讲乃匡扶世事的道理。所以张仪、苏秦学之终身。

《古史考》说:张仪、苏秦从鬼谷先生那里学习本领,“归”的发声和“鬼”相似。

金楼子说:秦始皇听闻鬼谷先生所述,便派遣徐福入海寻找金菜玉蔬。(注:另有《真隐传》《录异记》两条文献记录是后人妄加附会,文辞粗鄙低俗,不著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