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兑法灵蓍①(1 / 1)

【原文】

损兑者,机危之决也②。事有适然③,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④。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⑤。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⑥。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⑦。

【注释】

①“损兑”,指减少他虑,专心察理。“法”,效法。“蓍”,即蓍草,古人常用来占卜。陶弘景注:“《老子》曰,‘塞其兑。’河上公曰,‘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陶弘景此处引用了《老子》《庄子》来解释此句,认为所谓“兑”,就是通过内心去体察事理;“损”,即排除其他干扰,以便专心致志。通过“兑”能察知事情得失,通过占蓍能预知祸福吉凶,所以本篇叫作《损兑法灵蓍》。而俞樾《读书余论》中说:“疑此文益当作损益。揲(shé)蓍求数,有多有少,故曰损兑法灵蓍也。下文曰: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兑亦当作益,知贵乎博,为学日益之事,故曰益者,知之也。行贵乎约,为道日损之事,故曰损者,行之也。若做兑字义不可通矣。”俞樾的意思是,这里“兑”或当为“益”。用揲蓍求数,得到的数目或多或少,所以叫“损兑法灵蓍”。下文说“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其中“兑”也应当作“益”。知识以广博为贵,也是学习日益增加的事,所以叫作“益”。做事以约为贵,是说每日减少的事,所以叫“损”。此说可以参考。从整部《鬼谷子》的内容来看,此处陶弘景所注或更符合原意。

②“机危”,隐微。尹桐阳曰:“机危即几微。”是说,损兑之术,是判断事物隐微征兆的关键。陶弘景注:“几危之兆,动理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几危之决也。”意思是,事物细微的变化,吉凶的征兆,非心眼不能体察看见。

③“适然”,即偶然。陶弘景注:“适然者,有时而然也。物之成败,有时而然;机危之动,自微至著。若非情识远深,知机元览,则不能知于未兆,察于未形,使风涛潜骇,危机密发,然后河海之量堙为穷流,一篑之积叠成山岳。不谋其始,虽悔何追?故曰不可不察也。”意思是,事物的成败都是从细微的变化开始的,因此,要在危险尚处于萌芽时就要有所察觉并着手处理。

④“德”,通“得”。此处指获得信息。这两句是说,圣人以自然无为的方式来待人处事,故能从对方言谈举止的细微之处获得重要信息。陶弘景注:“夫圣人者,勤于求贤,密于任使,故端拱无为以待有德之士。士之至也,必敷奏以言,故曰言察辞也。又当明试以功,故曰合于事也。”意思是,圣人勤于求贤,并能周密地使用贤人,所以圣人常恭敬有礼地以待有德之士。士到来之后,又必定考察其言辞,测试其才能。

⑤“知”,懂得,了解。“行”,施行。这两句意思是,专心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才能更好地行动。陶弘景注:“用其心服,故能知之;减损他虑,故能行之。”意思是,用了心思,所以能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所以能更好地行动。

⑥“不可者”,不能成功的。“为”,替。“辞”,言语。这几句意思是,行动了,解说了,事情仍有不成的,圣人不强加辞令进行辩解。陶弘景注:“言减损之,说及其所说之物,理有不可,圣人不生辞以论之也。”意思是,运用减损之说,当所说之物事理有不可通时,圣人不强加辞令进行辩解。

⑦“烦”,烦琐、不简洁。“虚”,心慌。“邪”,偏颇、不正。这几句意思是,智者不排斥别人的言辞主张,所以言辞不烦琐,内心不慌乱,志意坚定不偏邪。陶弘景注:“智者听舆人之讼,采萏荛(chú ráo)之言,虽复辩周万物不自说也。故不以己能言而弃人之言。既用众言,故辞当而不烦;还任众心,故心诚而不伪。心诚言当,志意岂复乱邪哉?”意思是,智者能听取一般人的争论意见,能采纳割草采薪之人的言论,圣人即使本身能识辨万物,也不会自说。所以圣人不因为自己的言论而抛弃别人的言论。因为其言论包含众人的言论,所以其辞恰当而不烦琐,与众人的内心相合,所以其心真诚不虚伪。内心真诚,言辞恰当,志意怎么会混乱不清呢?

【译文】

心神专一是察觉事物细微变化的关键。世间万事万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偶然发生,这既可能促使事物成功,也可能使之失败。因此,事物的任何隐微变化都不可不仔细察见。所以圣人以自然无为的方式待人处事,能从对方言辞举止的细微之处获得重要信息。专心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更坚决地行动。行动了,解说了,事物仍然有不能成功的,圣人也不为此强加辩解。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因为要推行自己的主张而排斥别人的意见。这样,他们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内心踏实不慌乱,志意也会坚定而不偏邪。

【原文】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①。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②。益之损之,皆为之辞③。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④。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谿。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

①“当”,遇到。“难易”,此偏义复词,指难。“因”,顺应。“实”,实行。这两句意思是,当遇到困难的事情,进行谋划,顺应自然法则而实行。陶弘景注:“夫事变而后谋生,改常而后计起。故必当其难易之际,然后为之计谋。失自然之道,则事废而功亏。故必因自然之道,以为用谋之实也。”意思是,处事失误而后谋略产生,事情反常而后计谋兴起。所以一定在其遇到困难时,然后再为之谋划。谋划若与自然之道不合,则事败坏而且功业无成。所以谋略制定一定要顺应自然之道。

②“圆者”“方者”,指各种谋略。陶弘景注:“夫谋之妙者,必能转祸为福,因败成功,沮彼而成我也。彼用圆者,谋令不行;彼用方者,谋令不止。然则,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守其常,岂非大功哉?”意思是,精妙的谋划能转祸为福,能够使失败转为成功,能够阻止对方而成就自己。无论对方采用“圆”或“方”,都能使之不行。我的谋略发出,则使对方的谋略不能施行,这难道不是“大功”?

③“益之损之”,即增减变化。陶弘景注:“至于谋之损益,皆为生辞,以论其得失也。”意思是,至于谋略的减少或增加,都要仔细讨论其中的得失。

④“见”,察见。“威”,通“畏”,畏惧。这几句意思是,善于运用分威、散势之术,可以察见对方内心的畏惧;可察见事物变化发展的隐微征兆,然后做出正确的决断。陶弘景注:“兑所以能分威散势者,心眼之由也。心眼既明,机危之威可知之矣,既知之,然后能决之也。”意思是,之所以能用分威散势,是因为用此法需要心思去观察事物,并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细微征兆,而知道了这些征兆就可以进一步决断应对的策略。

【译文】

当遇到困难的事情,为之进行谋划时,要顺应自然法则而实行。如果能够使对方圆转灵活的策略不能实现,使对方方正直率的计谋不能确立,那就叫作“大功”。因此,谋略的增减变化,都要仔细讨论其中的得失。并善于利用“分威”“散势”之术,去洞察对方内心的畏惧,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隐微征兆,然后再依此做出正确的决断。所以,善于运用“损兑”之术的人,处理事情就像决开千仞的大堤放水而下,冲向万仞之深的溪谷中的石头,能够让其旋转一样容易。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都是形势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