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飞”,即称颂、夸奖。“箝”,即挟持、钳制。“飞箝”就是有意使用言辞称赞对方,使对方内情显露,进而控制对方为己所用。陶弘景注:“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钳,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言取人之道,先作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转移也。”萧登福亦说:“飞就是造作声誉,箝,就是钳制。飞箝,就是运用言辞技巧,替对方造作声誉,为他宣传,以此来赢取对方竭诚的感激,尔后再以各种技巧来钳制他,使他为我们所用。”
本篇是《鬼谷子》中的制人之术专论。全篇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层:
首先,探讨为什么需要“飞箝”之术。“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即因为一般人往往都是喜欢听奉承的话,所以在游说时,通过有意为对方制造声誉而获得对方的信任,然后钳制住对方,从而了解对方实情,辨析对方志意与自己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事关安危的谋略,并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论述使用“飞箝”之术的方法,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即根据情况不断地抬高对方的声誉,以达到毁掉他的目的;“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即采用物质来引诱刺激对方,以达到目的;“或量能立势以钩之”,即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称赞对方;“或伺候见而箝之”,即根据对方的漏洞,结合“抵巇”之术来实施“飞箝”之术。
最后,列举了两种不同情况下“飞箝”之术的使用,即“用之于天下”和“用之于人”。“用之于天下”即针对诸侯国君主的“飞箝”之术,要先根据该国的综合情况与君主个人的气质思想,运用“飞箝”之术维护君主对自己的信任。“用之于人”则针对一般人,也强调要周密了解对方,紧紧抓住对方,加以控制利用。
总之,本篇在《鬼谷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所言的制人之术,侧重于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来控制对方。这一点也使得《鬼谷子》受到后世儒家的批评,被认为是其不讲道德的典范之一。
【原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①。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②,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③,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④。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⑤。
【注释】
①“度权量能”,揣度人的智谋和衡量人的才能。“征”,征召。“来”,使……来归附。这两句意思是,选用人才时,要能做到权衡其优劣长短,才能征召远方或近处的贤人。陶弘景注:“凡度其权略,量其材能,为作声誉者,所以征远而来近也。谓贤者所在,或远或近,以此征来,若燕昭尊郭隗,即其事也。”意思是,君主任用人才时,能够权量其谋略优劣、才能高低,并能使远方的贤人传扬其声誉,那么就能使远近的贤者都来归服。燕君征求郭隗就是这样做的。
②“立势而制事”,控制局面,制定相应措施。“别”,鉴别。这几句意思是,要确立便于控制别人的地位和权力,制定有关策略,一定要先仔细观察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辨言论的正确与错误。陶弘景注:“言远近既至,乃立赏罚之势,制能否之事。事、势既立,必先察党与之同异,别言语之是非。”意思是,贤臣既然已招徕,就需要建立可行的赏罚机制,确立自己的权势地位。而考察对方内心的志愿与自己内心打算的异同,并且善于辨析对方言辞中的是非,这是确立自己权势地位的基础。
③“内”,指内心真实想法。“外”,指外在的言语。这两句意思是,要善于辨析对方内心想法与外在言辞是否一致,了解谋略是否有用。陶弘景注:“外谓虚无,内谓情实,有无谓道术能否。又必见其情伪之辞,知其能否之数也。”意思是,外,指的是华而不实,内,指的是真心,有无,指的是谋略是否能行。又通过其真实或虚伪的言辞,了解其谋略哪些能使用,哪些不能使用。
④陶弘景注:“既察同异、别是非、见内外、知有无,然后与之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则贤不肖可知也。”意思是,与贤人决定国家大事,从中知悉贤人是否名副其实。定亲疏之事,确定与对方是亲近还是疏远。
⑤“隐括”,矫正、修正。陶弘景注:“权之所以知其轻重,量之所以知其长短。轻重既分,长短又形,乃施隐括以辅其曲直。如此,则征之亦可,求之亦可,用之亦可。”意思是,称过才知道事物的轻重,量过才知道事物的长短。对事物轻重长短有了认识之后,然后再修正完善谋略,这样或征或求或用皆可。
【译文】
选用人才时,要做到权衡其优劣长短,才能征召远方或近处的贤人。在利用他人为自己建立地位权势、制定相关谋略时,一定要先仔细查验对方和自己志愿是否异同,并且能分辨对方言辞中的是非,了解对方言辞表面与背后的含义,清楚地知道对方提出的谋略在什么条件下有用,什么条件下无用。在此基础上,决断事关安危的大计,确定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亲是疏,进而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度量,修订完善,最终做到征其人、求其谋、用其才。
【原文】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①。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②。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③,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④。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⑤。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⑥,或伺候见而箝之,其事用抵巇⑦。
【注释】
①“引”,运用。“钩”,引致、诱致。“箝”,钳制。“飞而箝之”,故意抬高对方的声誉,以获得对方的好感,然后获得对方的实情,进而钳制对方。陶弘景注:“钩谓诱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钩箝之辞,亦有等级。故内感而得其情曰钩,外誉而得其情曰飞。得情则钳持之,令不得脱移,故曰钩箝,故曰飞箝。”意思是,因为人的才智、品性各有差异,所以“钩箝”之术的使用也须有所不同。有的须通过解决其内心的疑惑而获得其信任,有的需通过外在的赞誉获得其好感。总之,获得对方好感之后就可以钳制对方。
②“乍”,突然、忽然,此处形容变化迅速。“乍同乍异”,一会儿同,一会儿不同,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迅速。陶弘景注:“谓说钩箝之辞,或捭而同之,或阖而异之。故曰乍同乍异也。”意思是,在使用“钩箝之辞”获取对方实情时,要依据实际情况,或开诚布公表示赞同,或默而不语表示不赞同。
③陶弘景注:“不可善,谓钩箝之辞所不能动。”意思是,“不可善”就是指那种用“飞箝”之术不能轻易对付的人。“重累”,重复累积,这里指不断抬高。《吕氏春秋·行论》引逸诗曰:“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bó)之,必高举之。”高诱注:“累之重,乃易毁也。踣,破也。举之高乃易破也。”陶弘景注:“重累者,谓其人既至,然后状其材术所有,知其所能,人或因此从化也。”意思是,“重累”就是当人才来了之后,依据其才能的有无而任用,他人因此能归顺于你。
④“毁”,诋毁,即宣扬对方的短处。陶弘景注:“或有虽都状其所有,犹未从化,然后就其材术短者訾毁之。人或过而从之,无不知化也。”意思是,如有以依据其才而任用但对方依旧没有变化的,就根据其短处诋毁他,这样他或许能明白自己的过错而顺从。
⑤意思是,有时用重累作为诋毁的手段,有时用诋毁作为重累的手段。陶弘景注:“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历说其短,材术便著,此以毁为重累也。为其人难动,故或重累之,或訾毁之,所以驱诱之,令从化也。”意思是,有时高扬对方的优点使其短处显露,有时通过历数其短处而使其优点彰显。这都是根据特性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手段以驱诱对方。
⑥“立势”,确立控制对方的形势。陶弘景注:“量其能之优劣,然后立去就之势,以钩其情,以知其智谋也。”意思是,正确衡量对方才能的优劣,酌情任用以立其势来钳制对方,从而为己所用。
【译文】
一般人都喜欢听奉承赞扬的话,因此,对这些人可以先有意赞扬,以赢取其好感,获得其实情,从而钳制住他,为己所用。这种用来套取他人实情的“箝制之辞”,要根据实际情况,忽而赞同对方,忽而表示与对方相异,以套取对方的实情。如果对方难以对付,可以先征召对方,等到对方到来时不断抬高他的声誉,使其感到名不副实的压力之后,再依据其才能而任用他。如果依据其才能而任用对方,对方心性依旧没有改变的,就指摘其短处,使其自知其过错,最终对方必定会顺从于自己。所以“飞箝”之术,有时高扬对方的优点是为了显现其缺点,有时历数对方的缺点是为了彰显其优点。因此,在钳制人才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有的人可以用金钱、珍宝、珠玉、美女等迎合他;有的人可以衡量其才能,酌情任用;有的人可以通过其行事中的漏洞来钳制他。总之,用“飞箝”之术钳制某人为己所用时,需要结合“抵巇”之法。
【原文】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①,制地形之广狭②,岨崄之难易③,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④。
【注释】
①“见”,明察。“天时”,天道运行的规律,这里指国家命运发展趋势。“盛衰”,兴盛与衰败。
②“制”,控制、掌握。
③“岨”,同“阻”,险要。“崄”,同“险”,险要、险阻。“岨崄”,此处指地势阻难险峻。
④“心意之虑怀”,指君主内心的真实想法。“审”,仔细考察。“所重”,指君主所重视的事情。陶弘景注:“既审其虑怀,又知其好恶,然后就其所最重者而说之,又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既知其所好,乃箝而求之,所好不逮,则何说而不行哉!”意思是,游说之士在游说君主时,须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懂得君主的好恶,然后就君主最关心的事说起,才能钩住对方,进而钳制对方。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就说什么都可以得到实施。
【译文】
游说之士要用飞箝之术游说辅佐君主治理天下,一定要审时度势,衡量君主的才能,并且要能够看到国家命运的发展趋势,掌握国家的山川地理,弄清疆域面积的广狭、地形的险要,还要了解国家人口、财富的多寡情况,了解这个国家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君主比较亲近哪个诸侯国,与哪个诸侯国有仇恨。另外,还要了解君主内心的真实想法,仔细观察国君的意图,掌握他的好恶。了解以上这些之后,在游说时,还须从国君最看重的事情着手,并运用飞箝之术,钩住他的喜好,从而控制住他,使他能够随着自己的谋略行事。
【原文】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①。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②。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③,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④。虽覆能复,不失其度⑤。
【注释】
①“材”,通“财”。“量”“权”“料”,都指衡量、估计。“气势”,气概、勇力。“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枢”,《说文解字》:“户枢也。”本义为旧时门的转轴或承轴臼,因门枢是门上的关机部分,所以引申为重要的、关键的。“机”,本指古代弓弩上发射箭的装置,引申亦指关键。
②“以意宣之”,用对方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缀”,联结。高金体注:“缀,连而相从也。”“飞箝之缀”,萧登福注:“谓以飞箝之术连属其心。”陶弘景注:“言既知其诸侯智谋能否,然后立法镇其动静,制其放发,犹枢之于门,机之于弩。或先而迎之,或后而随之,皆箝其情以和之,用其意以宣之。如此则诸侯之权可得而执,己之恩信可得而固,故曰飞箝之缀也,谓用飞箝之术连于人也。”意思是,在游说诸侯时,掌握诸侯的智谋能力之后,就制定相应的谋划,或先迎合他,附和他,然后再用“飞箝”之术控制他,以此才能控制诸侯,自己对诸侯的恩情才能巩固。陶弘景此注稍显狭隘。
③陶弘景注:“‘用之于人’,谓以飞箝之术任使人也。我但以声誉飞扬之,故曰‘空往’。彼则开心露情,归附于己,故曰‘实来’。”意思是,“用之于人”指用飞箝之术委用人。只用语言来赞誉对方,所以叫“空往”。对方敞开心扉,表露实情,归附于己,所以叫“实来”。
④此八句是总结“飞箝”之术的功用。“从”,为“纵”的古字,古人南北曰“纵”,东西曰“横”。“引”,引导、指引。陶弘景注:“既得其情,必缀而勿失,又令敷奏以言,以究其辞。如此则从横、东西、南北、反覆,惟在己之箝引,无思不服也。”意思是,获得对方的内心实情之后,又能考察其言辞的真伪,这样就能控制对方,为己所用。
⑤“虽”,即使、纵然。“覆”,倾覆、失败。“复”,恢复、复兴。陶弘景注:“虽有覆,败必能复振,不失其节度,此飞箝之终也。”意思是,钳制对方纵然有时会遇到失败,但必定能够恢复振兴,使之始终不脱离自己的控制。
【译文】
若把飞箝之术用于同人的交际之中,首先要考量对方的智慧,权衡他的才干,估量他的勇力。这是和人相处极为关键的环节。进而再迎合他或顺从他,然后利用飞箝之术使自己与对方心意相合。这种利用对方的意图达到自己目的,就是用飞箝之术控制他人的手段。运用飞箝之术与他人打交道,实际上就是利用赞美之词套取对方言辞,使自己与对方意志紧密结合而没有任何疏漏,然后再考究对方言辞中所隐藏的实情,从而钳制对方,这样便能随心所欲地指引对方或向纵走,或向横走,或向东,或向西,或向南,或向北,或沿原路返回起点,或再返过去。纵然有时会遇到失败,但也可以迅速恢复振兴,使之始终不脱离自己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