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谢,就没有认可
“请至少写下五个别人不知道,但是自己认可的个人优点。”对话训练老师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让人很尴尬。除了“毕业于全国最好的大学”,我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东西了。毕业于最好的大学,其实也只是其他人的认可,并不是我对自己的认可。
一番冥思苦想之后,我想起了一个:亲自辅导孩子数学三个月。儿子当时上初三,数学期末考试只有六十几分,从来没有考过九十分以上。不论结果如何,我从来没有大声为此责骂过孩子,也没有生过气,而是耐心地教孩子。写下这一条之后,我又觉得,这难道不是身为父亲理所应当做的吗?
没错,除了一件外部认可的事,我对自己的唯一认可也在“理所当然”面前倒塌了。如果非要说,其实我二十六年来每个月都给父母生活费,却又觉得这是作为家中长子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所以没有写出来。为什么突然觉得很伤感呢?
未曾表达对他人的感谢,是为什么呢?
1.丧失了认识自己积极一面的能力
感谢的反义词,是自动思维里的“理所当然”。标准越高,越会把所有事情看作某种身份的义务,就会认为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也越来越不会感谢自己。其实,我们的优点比想象中多得多。通过“沟通式对话练习”一起寻找吧!
这社会已经赋予我们太多的标准。成功的条件、被比较时体会到的剥夺感、抑郁症、恐慌症等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无法满足社会的苛刻标准,所以大多数人常常处在不安之中。而孩子在不安的父母身边成长,也会不断遭遇到比较与竞争。
在这种环境中,我们不知道可以感谢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变得幸福。到处都是比我们优秀的人,更别说去和那些有天赋的人相比较了。于是,有时我们会对自己十分苛刻,总在寻找自己的不足、缺陷。自从感觉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人就很难感到幸福和自我满足。在没有满足的生活中,也很难心怀感恩。
但是,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心中有着某种心愿与希望。所以,我们不是要去寻找自己缺少什么,而是要发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好的本性。
认可自己的优秀之人,也会具备认可他人的力量。请各位记住,认可不是只面向外部的他人,也要面向自己的内心。
沟通式对话练习
(1)写下一个虽然微不足道,但让自己感到羞耻的秘密。
→互相分享自己写下的秘密。或许大多数人觉得十分羞耻,但说出来后,就会觉得根本不算什么。搭档的秘密应该也是同样“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我们可能只是自己觉得羞耻,可过了一段时间再回想,甚至都找不到把这件事藏在心里那么久的理由。
(2)写下五个别人不知道,但是自己认可的优点。
→和搭档分享是否难写,并谈一谈其中的缘由。为什么很容易就写了出来,或者为什么很难写?
→以在场所有人可以听到的音量,站起身说出来。每个人朗读自己的优点时,其他人需要为发言人祝福,并为其鼓掌。我们请此时的发言人拿出最理直气壮的一面。
※如果独自练习,也请朗读出声。或许会觉得有些尴尬和不适,但依然要试一次。请记住,当我们认可自己,便是满足自我欲求的开始。
2.因为比起认可他人,更希望自己被认可
父亲很富有,所以我小时候过得很舒适。我不想否认这一点。不过,我的公司虽然依靠父母的财产起步,我却不想啃老,自己也非常努力地发展事业。在其他人看来,我似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是我像牛一样拼命工作了二十年才到达现在这个位置。可是,父亲依然不信任我,也从来没有表扬过我。父亲总说:“你一直在花我的钱,要懂得感恩父母。”
父亲根本不知道我在多么努力地工作。我一双鞋穿了十年,努力工作和生活,却得不到家人的认可,只收到一句“应该做得更好”。
我很感谢父亲,却无法解开心里的结。我就快六十岁了,这像话吗?作为家中的长子,那么辛苦,真希望父母可以认可我一次,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了。
我们为什么那么不愿意认可对方呢?
首先,重要的是,上述案例中的父亲或许也从没认可过自己。严于律己的人,对待他人也会以同样苛刻的标准衡量,于是很难予以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对话总是“我怎么知道你在做什么”“还差得远呢”,而不是“谢谢,你真的做得很棒”。
其次,未能充分得到他人认可时,我们也无法认可他人。上述案例便是如此,这位父亲很可能未曾得到过来自儿子的认可。“我能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可以轻松地成长,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我曾经问这位学员是否对父亲说过这句话,他想了很久,表示没有说过。
对话之手总是由心理更健康的人伸出来的。如果双方都做不到这一点,就总是会对彼此失望。
沟通式对话练习
(1)闭上眼睛,思考一下“认可”的欲求在我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2)回想一下自己最被认可的经历。
(3)当时心情如何,现在想到那个人是什么感受?
(4)与搭档分别分享那段经历与情绪。
区分欲求与欲望,学会感谢
现在,我们先进行分享练习,然后再开始讲述。
练习1
对照欲求表(第107页),选择一个欲求。
写下可以满足这个欲求的方法。分别写下使用物质来满足的方法与使用非物质来满足的方法。
例:平和
· 使用物质来满足的方法
→飞去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参与传统瑜伽课程。
· 使用非物质来满足的方法
→每天早晨在安静的房间里,通过冥想的手机应用程序练习十分钟冥想。
· 使用物质满足的方法
· 使用非物质满足的方法
练习2
回顾今生,写下“爱”的欲求在心里得到满足的经历。
例:
· 小学二年级那年,爸爸打我时,楼下的奶奶跑上来抱住了我。
· 晚自习逃课时,老师买比萨给我吃,然后问我发生了什么事。
写完之后,与搭档分享自己的经历。
1.认识欲求与欲望的区别,学会感谢
我从小家境贫寒,所以认为有钱才能幸福。进行沟通式对话训练时,我领悟到金钱很有用,但是回想充满爱的时刻,又会觉得金钱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为了个人的幸福,也为了能帮助他人,我们依然需要钱,但是我现在也明白了“金钱并非全部”的道理。我猜想,带着这个观念去生活,自己以后会拥有与现在十分不同的人生。
通过练习1,我们学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能通过物质轻松地满足很多欲望。
从这层意义来讲,金钱是重要的“手段”,而且,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物质手段成为目的时,就会酿成悲剧。因为就算拥有再贵重的物品,长此以往内心也会麻木空虚。而且,不论再怎么富有,这个世界上总有比我们更富有的人,如果把金钱当作目的,就很难摆脱那种相对剥夺感。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使用物质,必须物尽其用,合理使用。
第二,不要放弃欲求。
不要因为缺乏金钱而放弃欲求。大多数情况下,就算没有钱,我们的欲求也能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满足。在我们的生活中,当尽量努力思考用多样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欲求时,就算经济条件不充足,也会感觉到幸福和感动。
通过练习2,我们可以学到,真正重要的价值会超越金钱与物质。
欲求与欲望是不同的概念。欲求是节制与满足,欲望却是想象与比较,无法得到满足。
想一下“漂亮”这个词吧。漂亮有什么绝对标准吗?有人已经对自己目前的相貌十分满意,漂亮的欲求得到了满足;有人可以通过减肥和双眼皮手术来满足自己的这个欲求。但是,有人就算不断地接受手术也无法满足,不断寻找比自己更漂亮的人,想成为他们。这个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欲求与欲望的差别。欲求与欲望的差别在于个人的节制与满足,所以我们有必要明智对待。
2.超越时空,学会感谢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老师问我死去之前想见谁时,我想起了妈妈。我总是对妈妈感到生气。给她的生活费她不花,明明知道我会回家晚还要等我,知道我不吃早饭却总是准备,这些都很令我生气。妈妈总是打扮得很土气,和她一起出门我也会不自在……但如果妈妈哪天不在了,我似乎也无法好好活下去了。以前我会那样想,真的太对不起她了。我今天真的很想立刻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感谢有你”。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我们是“向死而生”的。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似乎会活得很久,但其实不知何时就会死去。人若是意识到这个事实,所有的一切都会改变。
我学习死亡学时,认识到人生的很多东西都在不断改变。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你会和谁在一起呢?当然,我们不能每时每刻都考虑死亡,但是在重要的时刻,在与珍视之人的关系中,我们是否需要超越时空进行一场对话呢?在死亡面前,我们再也顾不上怨恨,因为我们必须跑向自己珍视的人,表达心中的感谢与爱意。
练习3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想起谁?我想对那个人说什么?写一写。
例:我应该会想起儿子。
“感谢儿子来到我的身边。妈妈能够养育你,做你的妈妈,感到非常幸福,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正确表达感谢:用描述代替评价
和金次长面对面彼此称赞时,一直很顺利。虽然有点难堪,但是只要说好话来夸他就行了。不过,老师突然让我说一下自己的具体观察,我就慌了。
“金次长真的很诚实。”老师让我把这句称赞做具体的描述,我却什么也想不起来。这句称赞并非毫无诚意的奉承之词,但是我真的想不起来金次长的具体表现。我平时也经常称赞孩子,但是回想起那些称赞的背后,要去观察对方,还要转换成具体的描述,其实并不容易。我在成长过程中也听到过很多称赞,却没人告诉过我具体为什么称赞我。我们说不定接受了太多“说好话”的训练。
1.用眼睛观察,用语言沟通
感谢是因他人的具体行为所产生的相关情绪。这种情绪会自然而然地引发语言表达。在对话中,对他人的感谢,表示我们认可某件事的实现得益于对方的能力与其付出的努力。
当我们的欲求通过他人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感谢的情绪。这种感谢,明显不同于从评价者立场对某人表达的肯定性称赞。
练习1
回想一个称赞对象,写下对他的肯定评价。
例:儿子→儿子非常诚实。
丈夫→丈夫非常稳重。
妻子→妻子非常聪明。
练习2
大家可以认识到以上语句,其实源自我们自动思维中的“肯定评价”吗?我们此时是站在评价者的立场,判断对方“做得好”与“做得不好”、“好”与“坏”、“对”与“错”等。与搭档自由分享一下自己想起了哪种思维或者想法。
称赞并非坏事。但是,源自评价的称赞与源自观察的感谢是不同的。只要出于真心,源自评价的称赞与源自观察的感谢都是有效的。但是,在一种更横向的关系中,对方为自己做出了贡献时,只有感谢才能让我们表达最真诚的心意。
2.感谢的力量
感恩可以强化我们所属的共同体、家庭、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信任,最终加深关系。习惯表达感谢的人,对生活的满足度更高,更能承受高强度的压力。这充分证明,感恩有助于个人维度的精神健康。
心理学教授麦卡洛表示,人们心存感恩时,会引发亲社会行为与道德行为,并遏制破坏性的人际关系行为。在企业中进行对话训练时,看到男性组员在彼此分享感谢的过程中,经常湿了眼眶。我也曾目睹上司对下属表达真心的感谢时,下属忍不住哭了出来。
感谢对家庭关系有什么影响呢?真正的感谢会成为夫妻之间彼此帮助的力量。而且,在善于表达感谢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更乐于助人,因为他们更能够感觉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重新观察家庭、职场与周围的人,不难在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发现需要感谢他们的地方。表达出这种感谢,人与人之间就可以牢固地建立更加温暖、丰富的关系。
如上所述,感谢有助于我们形成更深刻的关系,还可以为我们带来他人的情绪支持。而且,感谢会使我们更加宽容。可能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记恨某人时,想起对他应该表达的感谢,怨气就会得以缓解。数不胜数的学者研究过感恩。他们已经证实,感恩有助于提高生活满足度,提高日常活动的内在动机。
《幸福的神话》(The Myth of Happiness)的作者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曾说,感谢对生活的积极效果如下:
1)表达感谢可以强化自我价值与自尊。
2)经常感受与表达感谢时,愤怒、悲痛、贪婪等情绪会变得柔和,同时激活个人的积极情绪。
3)体会感谢,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经历中的积极方面。
练习3
写出五个自己比别人更出色的地方。
练习4
写出五个日常生活中感谢的事情。
在某次与感谢有关的研究课程中,一组成员记录了过去一周比他人做得更出色的事,另一组成员则每天记录了三件值得感谢的事。
一周之后,我们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记录值得感谢的事的小组获得了更高的生活舒适度,即满足感。这种结果意味着,从自我经历中发现感谢,比不断发现自己比他人优秀,更有助于提高生活满足感。也请大家更多地与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生活中想要表达感谢的瞬间。
我们能够通过他人的帮助得到很多有益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如果可以通过健康的方式向对方表示感谢,我们就会得到更多。感谢是一份贵重的礼物,使我们彼此联结,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感谢是一种赞扬彼此做出奉献的能力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多年来,住在大邱的母亲每次放假都会来首尔,帮助我们照看孩子。三个孩子都是小学生,家里简直就像战场。我和妻子是上班族,所以当孩子们放假时苦恼极了。孩子们假期虽然也上学习班,但是日程随时会改变,时不时就需要为他们临时准备食物和学习用品等。不仅如此,要是有一个孩子生病了,我们就要特别照顾,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所以,四年级的寒暑假时,母亲直接到首尔来照顾孩子,我却从来没有对母亲表达过感谢。
不久前,小儿子突然住院了。住院的那一个多月,也是母亲在家和医院两头跑着照顾孩子。我觉得妻子给足了生活费,也对母亲有所照顾,所以从来没有对母亲表达过感谢,最多只是说一句“您辛苦了”,毕竟说句话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话课堂上,我想起这件事,就按照步骤写了下来。尽管是一句应该说,也想要说的话,但当像对母亲说话一样朗读出声时,我真的很难为情。我很担心自己是否真的能把这句话说出口。但是,我的搭档告诉我:“一定要说,母亲会非常高兴的。”所以,我给母亲发了短信。
1.感谢有时令人恐惧而难为情
“感谢”的英语“Gratitude”,来自拉丁语“Gratus”。这个词带有令某人愉悦的“Pleasing”的含义,即当我们真心表达对某人的感谢时,会令对方感动且愉悦的意思。但是,这个过程其实并不简单。
中年男性尤其如此。我为很多中年男性做过对话训练。他们在课程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也流下了在日常生活中隐藏起来的眼泪。他们可能想起去世的父亲会哭,想起辛苦的母亲会哭,想起未能照顾好的妻儿会感到心痛。然而,请他们写下并讲出对家人的感谢时,他们会难为情地笑笑,表示难以开口。这时,我会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如果我们学得不对,就不要学。但如果感到难为情,就战胜它!”
2.难堪而真诚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保持沉默,自我提问,确认意图。
·我是真心实意的吗?
·我是观察者而非评价者吗?
第二步:这是我的记忆。我看到的、听到的是这样的。
例:妈妈,小儿子那次生病住院五十天,您从大邱过来,帮助我们夫妻每天去医院照顾孩子。尤其是您还说医院的饭不好吃,亲自做了小儿子喜欢吃的海鲜粥。
第三步:我当时是这种心情,感谢你,我的欲求得到了满足。
请参考“情绪表”(第84页)、“欲求表”(第107页)。
例:那段时间,我别提有多感谢、多抱歉了。多亏了妈妈,我们才能放心工作。有了妈妈全身心的照顾,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第四步:所以,感谢有你,我以后会这样做。
例:感谢妈妈,我今后会重新思考如何照顾子女、好好生活,同时好好回报您的关爱。
第五步:谢谢。(可以告诉我听过我的话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例:谢谢您,妈妈。(稍等,听一下母亲的反应。)
沟通式对话练习
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写一写并与搭档分享。
(1)认识并表达意图。
(2)我看到、听到的是这样。
(3)我当时_________(心情),感谢你,我的________(欲求)得到了满足。
(4)所以,感谢有你,以后我会_______。
(5)谢谢你。(可以告诉我听到这句话的感受吗?)
※ 对他人心存谢意的人,是真正优秀的人。具体描述并表达这种心意的人,是真正勇敢的人。懂得倾听对方心意的人,是擅长对话的人。认可对彼此的人生有所帮助的过程,就是感谢。这个认可的过程,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生绝对不是孤身一人”,它赋予我们克服孤单与艰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