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1 / 1)

本书的写作包括以下四门学问的学习与临床经验:非暴力对话、死亡学、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图式治疗。在此,我想感谢各位不吝赐教的老师,一起学习成长的同事、学员以及咨询者们。

感谢开发“非暴力对话”并传播于世界的马歇尔·卢森堡老师与指导我“非暴力对话”的凯瑟琳·韩老师。马歇尔老师终生在世界各地调解矛盾、训练对话。得益于他的教导,我在十多年学习非暴力对话的过程中,遇到了可爱的同事们,成为韩国非暴力对话中心的认证讲师,与学员们一起分享对话的深刻与真谛。通过教学,我也成长了很多。

十多年前,高丽大学死亡教育研究中心总负责人兼韩国死亡教育学会会长林炳植教授,第一次把死亡学引进了韩国。感谢林教授的悉心教导,我跟随林教授学习死亡学,领悟到了学问不仅靠文字与语言、思考,还要最终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才算完整。林教授不仅为八百多位患者提供过临终关怀,而且也曾有过濒死体验。他的丰富经验与人生智慧,是通过文字难以领会的巨大财富。我深刻地意识到,“死亡”这个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在有生之年心存怜悯,建立真正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生死概念的训练,才是最好的对话练习。

我还要感谢Meta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图式治疗学会认证图式治疗专家崔永熙教授。我在研究所工作的那段时间,观察并学习了患者如何通过教授的治疗变为家庭治疗,继而得以恢复的过程。崔教授还在百忙之中为本书的“自动思维、认知偏差、核心信念”部分做了校对,在此表达深切的谢意。

最后,我要对各位对话训练学员与咨询来访者表达特别的谢意。我也同样不完美,依然在不断学习和成长。数十年来,大家如此信任我,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给我。有的咨询者迈出这一步真的不容易,甚至有时连呼吸也会感到十分痛苦,却下定了决心来找我。我还想说,和大家面对面坐着,一起哭,一起笑,进行对话训练、调解矛盾、倾诉心灵的创伤,这段时间在我们心里积累的信任,至今仍然是我不言放弃的唯一强大动力。各位的眼泪变成微笑,伤口化为模糊的痕迹,能够亲眼看到这些改变,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如果本书有助于您改善人际关系,恢复人生,我想首先把这份喜悦与价值分享给热爱我的各位学员与咨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