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维持健康关系的分享练习(1 / 1)

拒绝 拒绝的同时,维持彼此的关系

拒绝的要点:以诚相待

夫妻二人每次因为琐事产生矛盾时,我就会对结婚感到后悔。结婚前,老公对我紧追不舍,我最后就和他结婚了。当然,他一直对我很好,所以我也觉得“不会遇到更好的人”了,而且我当时年纪不小了。我心里总有一个想法:“因为我和你结婚了,所以你必须对我好。”但是,生活中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我每次都会大发脾气。

“你当时没有拒绝,勉强结了婚,或许老公也因此丧失了可能遇到更爱自己的人的机会,你觉得呢?”我在课堂上听到这个提问的时候很不开心,但是越想越觉得说得对。如果我当时拒绝嫁给她,我们会拥有更多时间好好思考,这期间老公也可能会遇见更爱他的人。我也一样。“我不想伤害他”,我在他求婚时的这种想法反而是一种伤害,剥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机会。得知这一点后,我觉得很抱歉,觉得他理所当然对我好的想法也减少了。这是我的选择,所以我也应该负责起来。谁做得更好,谁更差,谁更配得上谁,不要计较这些,而是现在作为夫妻能够彼此理解,这种共同的努力更重要。

拒绝是送给对方的珍贵礼物。但是,这个拒绝礼物不是通过让人疼痛的投掷送过去的,而是小心地走过去递给对方的。拒绝,并不是拒绝对方这个人,或者是要断绝关系,而是以诚相待的过程。我们提出某种请求时,如果对方心里想要拒绝,却不表现出来,只是友好地表示会做到,那么即使他们答应下来,我们也不会开心。所以,我经常会在对话训练中向所有学员提问:“如果我们拜托他人,对方被迫接受了,那么我们是会感激、开心,还是想要收回这个请求呢?”

大多数学员会回答说,假如对方不具备义务性的“共同责任”,就想要收回请求。上述案例也是一样。陷入爱情的男女,表白时会被拒绝,也会拒绝对方。被拒绝的一方显然会很痛苦,不过对方明明不爱自己,却又不能拒绝,只是被迫在一起,没有人会愿意或者喜欢这种关系。平复暂时的伤痛,就有机会遇见更合适的人。拒绝,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对话要素。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把“不”字说出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善于拒绝的人,经常会被认为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不懂拒绝,只是说出“好”的“善良的人”,总是难以满足自己真实的内心欲求。自己有别的该做的事或想做的事,却对他人说“好”,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幸福。最后,他们通常也会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或者后知后觉地埋怨对方提出了过分的请求。

无法拒绝他人时,通常有以下原因:

1.担心自己受到伤害

2.担心对方受到伤害

3.想当一个好人

4.为了避免矛盾

5.可以不必负责

6.不懂如何拒绝

要做到妥善拒绝,必须先正确理解拒绝的含义。拒绝不是无视对方,而是表达此刻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价值或是事务。这个过程或许并不容易,但是,为了合理满足自己的欲求,我们必须鼓起勇气,理由如下:

1.如果不懂拒绝,就无法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2.为了照顾对方而被迫接受请求,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对方当作一个负担,或者心存埋怨。

3.很难期待长期与对方维持健康、真诚的关系。

综上所述,被迫说“好”并不是对请求提出者的礼仪,因为这种回答也剥夺了对方“以轻松的心情”接受帮助的机会。谁会真心希望他人被迫接受自己的请求呢?

拒绝不是单方面排斥对方

指责与惩罚只能制造强迫,合作与理解才能创造共赢

我曾经和大学好友凑了点钱一起去旅行。那一年,五个人利用工作闲暇凑钱准备经费、选择目的地、确定日期。但是,一位朋友有了新的交往对象,旅行日期与对方的生日重叠,她就不想遵守约定去旅行了。我给这位朋友发短信说:“准备了一年,大家做出这个决定很不容易,还是一起去吧。”朋友再次表示拒绝:“可那是男朋友的生日啊,我做不到。这次你们先去玩,下次我再一起去吧。”

那一瞬间,我强烈地感觉不能让这种事发生。“恋爱再怎么甜蜜,也不能把我们的友情看得那么微不足道啊!你是多么无视我们,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啊?”我产生了这种想法,以指责的语气给她发了信息,最后还加了一句话:“你觉得好朋友之间的约定不值一提,那就且看你恋爱谈得怎么样吧。”现在想来,这种说法太不成熟了,不过当时却无法忍受而说了出来。朋友虽然说了对不起,表示很想一起旅行,但是我已经感到不舒服了。或许那并不是一件大事,显然也有其他的办法,但最后我把一切都搞砸了。

只有朋友关系会如此吗?家人之间呢?我们以为自己很宽容,然而真正面临对方拒绝我们的请求时,却又变得十分刻薄,甚至急着寻找对方必须答应的理由,强迫对方接受。就算恐吓、羞辱对方,令其心存愧疚,也要达成所愿,这就是我们对待拒绝的习惯性态度。我也一样,家人不愿接受我的请求时,我的内心就又难受又埋怨,即使内心深处可以理解对方拒绝的原因,但那一刻却很难愉快地接受这个结果。

如果把拒绝比作人人避之不及的怪物,则更有必要了解它的真实面目。我们不是因为拒绝本身,而是对待拒绝的思维,让自己丧失了寻找最佳办法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有必要正确理解拒绝,学习寻找妥当方法的态度。

常务把我负责了三个月的工作转交给了隔壁组的组长。接手别人做了一半的工作,那位组长非常生气,又不能对常务发怒,所以把气发泄到了我头上。“这是我安排的吗?如果你觉得做不到,就去和常务说吧。”我的这种说法让他更生气了。昨天,他给我打电话:“朴组长,你挖的坑为什么要我来填?我的工作本来就已经够多了!”

后来,我根据在对话训练中所学的知识,推测了那位同事的欲求,认为他可能是需要“帮助”。我想帮助他,所以把自己以前准备的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他。同事看到大量的文件资料,简直更气了。第二天下午,他在电话里对我大喊大叫:“为什么给我发了一堆没用的资料?你要让我什么时候看完啊!”我也开始生气了。这又不是我的指示,他只是把对常务的怒火转移到我身上罢了。为了找到解决办法,我决定停止“指责”,采取“合作共赢”的态度,共同寻找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我当时依然忍无可忍,对他大吼:“你不需要吗?那你到底想要什么?”组员们全部像看一个疯子般盯着我。

听完他的讲述,我问他:“如果当时没有按照所学过的知识推测对方的欲求来对话,你觉得自己会怎么说呢?”他回答道:“如果不那样去思考,我显然会说出很过分的话。按照平时的习惯,我会说‘你这个疯子,别再说挖坑这种话了!如果自己能力不足,你和常务说去!别再给我打电话!’比起这些话,当时的回答好多了。所以,我不后悔。”

对方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指责、惩罚对方。但是,也有必要考虑一下后果。

至此,我们练习了聆听,但还没有具体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不是对话的目的,对话的目的是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即沟通。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则是随之而来的。同事挂了电话,或许会思考自己的欲求是什么。但是,如果挂电话前挨了骂,就会不断埋怨说出那种话的对方。

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呢?是指责与惩罚,还是以欲求为基础的合作共赢?

沟通式对话练习

摆脱习惯性指责与惩罚的方式,练习合作与共赢的对话。

例:孩子没打招呼就从我的钱包里拿了钱,还不承认。

指责与惩罚的方式:“你要当小偷吗?这是坏人的做法!你想挨揍,还是老实交代?”

合作共赢的方式:“诚实很重要。只有你说实话,爸爸妈妈才能帮助你。你说说看。”

(1)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几天没写作业,你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请关注您的孩子的作业。”

以指责与惩罚的方式解决:

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

(2)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拿出化妆品开始化妆,要么就在玩手机。

以指责与惩罚的方式解决:

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

(3)每次在过道里遇见新员工,他都会直接走过去,不和你打招呼。假如你们在某个没有他人在场的安静空间里相遇,你作为前辈,想对他说一句话。

以指责与惩罚的方式解决:

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

(4)由于公司人手不足,同事们分担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一个组员抱怨分担的工作:“为什么不多招人,总是给大家安排做不完的工作?”

以指责与惩罚的方式解决:

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

倾听对方的拒绝:“原来对方有重视的事情”

1.区别行为与存在

对方拒绝的是我的请求“行为”,而不是我这个“人”

那天我真的很难过。我平时喜欢说一些消极的话,不开心了,自己在家睡一觉可能也不错,但偶尔真的很想找人倾诉。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给男朋友发了信息。“我今天真的很难受,一会儿有时间的话,一起喝一杯吧。”

几个小时之后,他才回复我:“我今天有同学会。”

看到这个回复,我立刻产生了两种想法:

“对啊,他说过今天有同学会。”

“就算如此,不应该先担心一下我吗?”

我若无其事地回复:“知道了。”

“怎么了,你不开心吗?”

“没事。”

其实,我确实不开心了。虽然并不是不可理解,但是看到那条回复之后,我心情真的很差,希望他过来陪我。过了一会儿,他又发消息过来:“六点钟在你公司楼下见吧。我和朋友们说了,九点再过去。”

我那时已经非常伤心,所以给他回复说:“算了,别管我了,我要回家休息。”

现在想来,和男朋友一起喝酒,聊两个多小时再回家也不晚,对我来说算是最好的安排。可我当时很伤心,就算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也依然心烦意乱。结果已经如我所愿,我却还是任由糟糕的心情发酵。男朋友只是想遵守之前的约定而已,我却在那个瞬间觉得男朋友不重视我,是在拒绝我这个人。

倾听拒绝的难点在于,尽管对方拒绝的显然是我们的请求行为(下班后与女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我们却把拒绝行为与我们这个人(对我的重视程度)联系在一起。练习倾听拒绝的重点是,不要把对方的拒绝与我们本人相关联,而应与请求“行为”相关联。

在人际关系中,害怕被拒绝,带着这种不安的期待,对他人的拒绝过度敏感,在心理学里称为“拒绝敏感”。如果对拒绝过于敏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把拒绝看成一种威胁。“拒绝”可能引发消沉、漠不关心、嫉妒、怨恨等,甚至发展为抑郁、不安、愤怒。

练习1

分享在日常琐事中经历的“拒绝敏感”。

“拒绝”并不是一个令人心情愉悦的词语。然而,当双方可以自由地拒绝时,才具有真正彼此信赖的关系,实现开放的沟通。平时善于拒绝的人,某一天对我们愉快地说出“好”时,我们就知道那是真正的“好”;如果一个人不擅长拒绝,总是回答“好”,则很难分辨他所说的“好”是真心的还是被迫的。

如上所述,如果我们正确区分了“行为”与“人”,接受对方的拒绝,就可以维护双方的意愿,寻找其他可行方案。拒绝“我”和拒绝一个“方式”,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可以把对方的拒绝理解为拒绝当时那种“方式”,正确理解了对方对请求的拒绝,我们就会想出更具有创意性的解决方案。

练习2

分享被对方拒绝之后寻找到的更好方案。

2.关注对方的核心欲求

我以前总是对大儿子发脾气。平时让他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做不到。他每次都会和我顶嘴,反问我“为什么”,所以总是挨打,这点和小儿子完全不一样。孩子长大之后,我们的母子关系自然疏远了,大儿子也似乎对我心存芥蒂。

几天前,我让大儿子出去遛狗。他朝我说:“妈妈自己很烦遛狗吧?你自己厌烦的事情总是指使别人去做,别人也会很烦。”如果是平时,我可能会骂他:“你这小子,遛个狗怎么了?要不就赶紧把狗送给别人去!”但因为接受过对话训练,我在那一刻不知不觉转变了说话的方式。“哦,你也很烦是吧,原来你和我一样。你想休息吗?”

说完之后,我自己也很诧异。儿子可能第一次听到我说这种话,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妈妈您怎么了?”虽然很不好意思,我还是趁机说了下去:“没什么,你不是说你很烦吗?其实妈妈也很烦,因为想休息,但又要遛狗。所以,你应该也想休息,对吧?”

儿子听到我的话,回到房间,穿上衣服出来了。我问他去哪里,他回答说:“去遛狗。我不是那么想休息,只不过妈妈每天指使我,我心情很差,所以才那么说。遛完狗以后,我还要去见朋友。”儿子刚开始拒绝了我的请求,如果我继续威逼利诱,他可能不会这样对我敞开心扉。我并不想控制儿子,但只是做到了关注儿子的欲求,他就心甘情愿地去遛狗了。

我向儿子提出请求时,儿子拒绝的理由不是需要休息,而是每次都被指使,所以心情很糟糕。他希望得到的是尊重和理解。

那天我哭了。儿子这么乖,我以前却对他说出那些话……我深刻反省了自己,感觉很对不起儿子。

听到对方的拒绝,可能会产生未被接纳的不快与恐惧。但是,拒绝的过程中存在着理解彼此欲求的机会。心里不愿意,说出口的却是“我可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自欺欺人。

以前,我们为了避免矛盾,维持良好的关系和形象,总是面带微笑,口是心非,并没有向对方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孩子拒绝父母的要求,是心智健康的体现。组员拒绝组长的无理要求,也有可能是为了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在集体当中,敢于拒绝是心理安全感的证据。想要平静地提出这种拒绝,需要彼此间的信任。信任源于强者努力倾听弱者的意见。如果强者可以正确理解弱者的拒绝,弱者就会产生心理安全感,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提高创意性与自由度。这种自由的沟通会塑造出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是组织、家庭或者其他团体成长与发展的基础。

明智地接受对方的拒绝,同时不伤害自己,需要牢记以下三点:

1)受到拒绝,表示对方现在有更重要的欲求。如果可以把对方的拒绝理解为欲求的一种表达,那么就能在保护我们自身的同时,又能与对方维持高质量的关系。

2)对方并不是拒绝“我”这个人,而是拒绝我为了满足自身欲求而向对方求助的“方式”。只有拒绝者心里隐藏的核心欲求得到理解,才会反过来理解请求者想要得到满足的欲求。

3)尊重并理解对方的欲求,可以构建彼此沟通的机会。对方的欲求得到理解之后,接受我们的请求、选择对我们有帮助的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练习3

思考一下自己在所属公司、家庭、组织中产生过的心理安全感,并进行分享。

理解拒绝者的核心欲求

“原来你有更重要的事情。”

“不能接受我的请求是有原因的。”

1 请求中体现了我的核心欲求

·核心欲求:具体、积极、可实现、疑问型

例:“我希望全家人在一起亲密交谈。我们为此每周举行一到两个小时的家庭会议,大家觉得怎么样?”

2 理解对方的核心欲求

·在心里理解对方言行背后隐藏的核心欲求

例:“一到两个小时?家庭会议开这么长时间,我太忙了,参加不了。”

核心欲求:“原来他重视效率,想自由支配时间。”(自由,选择,效率)

3 承认并表达出对方的核心欲求

·表达出对方的核心欲求,并予以理解

例:“你想自由选择吗?有什么更高效的办法吗?”

沟通式对话练习

下面进行倾听拒绝的练习。认识对“行为”的拒绝,倾听对方的核心欲求。

※ 参照欲求表(第107页)

例:父亲退休三年后开始沉迷于炒股。听母亲提起这件事后,我对父亲说:“您现在有多少私房钱啊,还拿去炒股?别让家人担心了,收手吧!”父亲立刻大发雷霆:“你小子,我和你要钱了吗?你少管我做什么!管好你自己!”

1)父亲拒绝了什么行为?

不要继续炒股。

2)父亲的欲求是什么?

自己依然有能力赚钱。-有能力、自信

保护照顾家人。-保护、生产力、认可

3)写下对话,并与搭档分享

“父亲,您依然想照顾家人,为家里提供经济支持吗?”

参考以上案例,思考以下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写下来,并与搭档分享。

(1)由于公司人手不足,同事们分担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一个组员抱怨分担的工作:“为什么不多招人,总是给大家安排做不完的工作?我不做了。”

1)这位组员拒绝了什么行为?

2)这位组员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你的回答,并与搭档分享。

(2)老师打电话给你,告诉你初三的女儿最近不写作业。你督促女儿,女儿却回答说:“妈妈上学时就总是按时写作业吗?我先出去和朋友玩,回来再写。先写再玩和先玩再写,有什么区别吗?”

1)女儿拒绝了什么行为?

2)女儿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你的回答,并与搭档分享。

(3)你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希望父母多给点零花钱。父母却说:“你花钱大手大脚的,零花钱不能多给。”

1)父母拒绝了什么行为?

2)父母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你的回答,并与搭档分享。

(4)每次在过道里遇见新员工,他都不和你打招呼。你提醒他之后,他却回答说:“不打招呼也没什么吧,谁规定新人必须先打招呼呢?”

1)新员工拒绝了什么行为?

2)新员工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你的回答,并与搭档分享。

表达拒绝:“我有重要的事情。”

1.无条件理解请求者的核心欲求

我是职场妈妈,所以母亲和保姆在轮流帮我照顾孩子。我的丈夫早晨六点上班,我是轮班制,有时下午三点出门,有时凌晨五点。所以,母亲早晨六点会到我家,在我们出门上班之后,带孩子去上幼儿园,还会帮忙打扫卫生。

下午两点左右接孩子放学回家后,母亲会和保姆见一面,之后母亲离开,保姆来带孩子。到了那个时间,母亲就开始给我发信息,大多是挑保姆的毛病:妆化得太浓,不关心孩子等,让我另找人。其实,总是换人看孩子并不好,孩子也喜欢那个保姆,她和孩子其实玩得很好。

但是,母亲还是不断给我发信息。我在上班,收到信息会很心烦,每次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很想对母亲说:“别再给我发信息了,这事您少操点心吧。”可我又不能那样做……

我在对话课程中学习了拒绝,以及无条件理解对方的核心欲求的内容,于是开始关注起母亲的欲求。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突然间,我想到母亲现在的核心欲求会不会是“希望我认可她做得很好”呢?我好像这才明白了母亲的心思,接着我就给她发信息,表达了我的想法。

“妈妈,真的非常感谢您。我知道您每天凌晨来看孩子很辛苦。我只要起床准备上班就可以了,您却要凌晨就来帮忙干活儿。妈妈不像保姆那样有时间打扮自己,但对外孙的照顾却一天不落,我现在才明白这种牺牲。我非常感谢您,所以给您发了这条信息。妈妈,谢谢您。”

刚开始,信息只显示已读,过了三个小时之后,依然没有回复。是我自作多情了吗?总之,这是我真心想说的话,所以等等看吧。又过了三个小时,妈妈终于回复了。

“你们更辛苦。我尽力帮忙看孩子,因为这是我的外孙,所以是理所当然的事。你能够理解这一点,真的谢谢你。”

此后,母亲对保姆的不满消失得一干二净。天哪!理解了母亲的行为原来是源于这种欲求,我变得轻松多了。“拒绝的第一步是完全理解对方的核心欲求”,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以前,我要拒绝时总是开口就说“对不起,我做不到”。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拒绝为什么如此重要,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也学习了倾听拒绝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一起了解如何更加柔和而准确地拒绝。

拒绝,表达了既不接受对方的行为,又想与对方维持关系的意向。不接受对方想要的行为,同时又想维持舒适的关系,这种愿望可能有些矛盾。但在彼此能够深度沟通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个奇怪的说法。

前面的案例中,母亲想换一个保姆。这是母亲希望的方法,即“行为”。讲述者拒绝这个请求时,没有直接说“不”,而是首先寻找,并充分认可了母亲行为中想要被满足的核心欲求。

前文出现了“认可”这个词语。各位觉得“认可”重要吗?应该是很重要的吧。我也不例外。我写这本书的重要欲求之一,就是希望可以被更多读者阅读和认可。

练习1

与搭档分享自己希望得到谁的认可,为什么?交换角色,倾听搭档的想法。

现在,各位更加理解上述案例中母亲的认可欲求了吧?拒绝者如果只说一句“不”,请求者就会感到伤心,想在心里垒起一堵墙。

一旦形成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彼此的关系就很容易变得疏远。女儿没有说出“别再发信息了”这种话,只是充分理解了母亲的欲求,母亲便不再提换保姆的事情。虽然并非所有的情况都会如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充分理解请求者的欲求并与其共情,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对方的请求只是满足欲求的方法之一。请求者通常未能事先认知自身欲求(比如认可),只会提出某种特定的要求(换保姆)或者指责他人(没有做保姆的资格)。拒绝对方的请求时,如果帮助请求者充分理解自己的核心欲求,对方就会敞开心扉接受我们的拒绝,并愿意倾听其他意见。

沟通式对话练习

例:六年恋爱后,我们准备结婚。婚礼一辈子只有一次,所以我想在高级酒店举办,尽量邀请更多的亲朋好友,女朋友却说:“那有什么意义吗?结婚的是我们,展示给别人看有那么重要吗?我觉得比起向别人展示,更应该办一场有意义的婚礼。”于是,我问她应该怎么做。她说:“我想在自然风光中举行一场户外婚礼。”可能是考虑到客人们会十分不便,也可能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每次听她这样说都觉得很累。

·叙述者想拒绝什么行为?

举行户外婚礼。

·女朋友的欲求是什么?

举办一场真正的婚礼。意义、分享。

·写下想对女朋友说的话,并与搭档分享。

“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自然风景,想和大家分享婚礼的意义,是吗?”

参考上述案例,写下你对以下情景的反应,并与搭档分享。

(1)由于人员减少,现在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增多。本应该增加组员,却没人提出这个建议。组长说:“B组以前做的工作现在由我们负责,我们每个人负担一点吧,明白了吗?”你并不讨厌组长,但是不能忍受这种负担,心里非常想拒绝这份工作安排。

1)你想拒绝什么行为?

2)组长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想对组长说的话,并与搭档分享。

(2)你现在可以独自做事,父母却总是不相信你。只是有几次没做作业,父母却像出了什么大事一样一直对你念叨:“你今天写作业了吗?写完作业再玩!如果老师再打电话告状,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真的不想听到这句话,想告诉父母“别管”,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1)你想拒绝什么行为?

2)父母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并与搭档分享。

(3)我们小时候都会办一张公交月卡,但现在的孩子都用信用卡坐车。不久前,儿子说自己比朋友的零花钱少,让我多给一点。就算他来恳求我,我都要好好想想,可他居然那么没礼貌,我就根本不想给他。绝对不能随便给孩子增加零花钱,不然他会觉得赚钱很容易。但这句话该对他说吗?

1)家长想拒绝什么行为?

2)儿子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家长想对儿子说的话,并与搭档分享。

(4)有一位前辈,明明先看到别人也不会打招呼。难道他不是应该先打招呼的人吗?一定要年轻人先打招呼,这是法律规定的吗?不久前,一位前辈在洗手间里对我说:“在集体生活中,后辈应该先打招呼。你现在是新员工,看到前辈应该跑过来问好,明白了吗?”我听完以后更不想和那个前辈打招呼了。

1)叙述者想拒绝什么行为?

2)前辈的欲求是什么?

3)写下想对前辈说的话,并与搭档分享。

2.帮助对方认识自身欲求

再婚之后,我们夫妻二人一直和儿子共同生活。不久前,我们搬到了其他地方。儿子正在读高三,不能转学,所以他在我再婚前生活过的娘家和外婆一起住,而我们因为工作关系,在四十公里之外的地方生活。儿子早晨去学校,然后去补习班,晚上十点才能回家。我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为儿子做的事情。但是,哪怕只能在一起待半个小时,儿子也要让我每个星期都回到自己与外婆居住的地方。

有一天,老公对我说:“周末我总是和你一起回去,但是你平时去得太频繁了。最近就连本来应该陪我的日子,只要我晚上有约出门,你就要回去。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做。”

我觉得反正老公会晚回家,回去陪一下身为高考生的儿子是妈妈理所应当做的事情。听完老公的抱怨,我问他:“你是希望我遵守陪你的约定,对吗?”老公回答说:“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紧接着,为了让他理解我的欲求,我回答说:“我想在孩子高考前尽量照顾他,也想遵守和你的约定,该怎么办呢?我也想听听你的想法。”老公沉默了一会儿,回答说:“老婆,我想了一下,你的话没错。孩子高考前,如果我加班太晚或者晚饭有约,你就去儿子那里吧。我本来也该一起去的,却只能让你自己去,真是对不起。我理解你了。”

我感谢他以后,对他说:“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会尽量配合你的安排的。”

比起直接说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欲求,才是更重要的拒绝技巧。这是我们建立良好关系的主观努力,同时也是“寻找彼此欲求”的过程。因此,比起直接拒绝,告诉对方“我现在认为_______很重要”,会是一种更加柔和而明确的表达,因为我们没有直接拒绝对方,而是表明我们因自身欲求无法接受对方的请求。

拒绝只是不同意对方要求的事项而已,并不是无视对方或者拒绝对方这个人,反而是向对方传达真心、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

练习2

(1)回想自己想要拒绝的日常琐事,并写下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时一般会怎么做。

(2)尝试拒绝。不要直接说“不”,而是表达自己的欲求。先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与搭档分享。

例:在公共场合,有人要求关空调(我很热,想开空调)。

平常行为:关空调,脱掉外套或者扇扇子。

拒绝练习:“不。”→“您冷吗?我出汗了,所以想凉快一点。我们交换座位怎么样?”

拒绝对方的请求,意味着发现自己内心此刻更重要的欲求。健康的拒绝拥有一种力量,它既能守护自己的欲求,同时也关注并照顾了对方的欲求。我们拒绝了对方,却通过理解彼此的欲求,维持了关系。

表达拒绝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在心里确认以下事项:

1)对方的核心欲求是什么,我理解对方欲求的迫切了吗?

2)我的核心欲求是什么?我有勇气说出来吗?

3)我在拒绝的同时,想到满足对方欲求的方法了吗?

4)我想过和对方谈一谈自己的建议吗?

确认了这些事项,就不会无条件地拒绝,而是会提出更好的方案。

提出方案的对话方法

“有一个办法对我们都有好处。”

1 理解对方的意图

·安静地倾听对方的请求。

·寻找对方话语中隐藏的核心欲求,表达出来,并无条件接受。

2 帮助对方理解我的意图

·不要评价或者指责对方,而是探索自己的核心欲求。

·告诉对方,我也同样有核心欲求。?

3 改变方法:说“不”

·想想其他的办法:从时间与空间上拓展。

·拒绝请求,理解欲求。

4 提出对双方都有益的方案

·按照所学到的对话知识,提出自己的方案。

·具体、积极、可实现,“对双方有益”。

沟通式对话练习

练习提建议

思考想要拒绝的案例,和搭档分享。

(1)理解对方的意图

例:“你现在好像很重视__________(欲求),我理解得对吗?”

“我充分理解你的欲求。”→无条件理解。

“我理解你的欲求,但是……”→有条件,则不是真的理解。

(2)帮助对方理解我的意图

例:“我和你一样,我也有重视的事情(欲求)。”

“你和我都有自己重视的事情。”

“但是我也有自己重视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求,这是共同点。

不要说“但是,我……”,而是“我也……”。

(3)转换方法:说“不”

例:“我很难答应你的请求。不过,我们一起寻找可以满足彼此的其他方法吧。”

(4)提出对彼此有益的方案

例:“为了双方考虑,这个方法怎么样?你有考虑的方案吗?”

在维护自身欲求的同时,我们尽管想帮助对方,有时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想帮助你,不过需要一个可以同时满足我的欲求的方法。所以,请你也协助我。”我们想向对方明确表达这种想法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对话。

向对方传达自己没有更佳方案时的对话方法

“为了能让我帮助你,请你也帮助我。”

1 理解对方的意图

·沉默地倾听对方的请求。

·寻找并陈述对方话语中隐藏的欲求,然后接受。

2 帮助对方理解我的欲求

·不要评价或者指责对方,而是探索自身的欲求。

·告诉对方,我也一样有我的欲求。

3 向对方征求方案:找到“方法”

·请对方提出对彼此有益的方案。

·接受欲求,探索需求。

·帮助对方一起寻找可以同时解决我的需求的方法。

沟通式对话练习

练习表达想要提供帮助但不知如何去做

回想一段想要拒绝却没有更佳方案的经历。

(1)理解对方的意图

例:“你现在似乎重视_________(欲求),我理解得对吗?”

“我充分理解你的需求。”

(2)帮助对方理解我的意图

例:“我也和你一样,我也有自己重视的欲求。”

“原来我们都有自己重视的事情。”

(3)请对方提出解决方案:找到方法(How)

例:“我想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帮助你,但不知道怎么做。”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照顾到双方吗?我可以配合你。”

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教授在《给予和收获》(Give and Take)一书中提到过利用对方满足自身欲求的人。如果我们总是在对话中保持沉默,可能会遭遇那种只关注并满足自身欲求,丝毫不尊重对方的立场与欲求的对话方式。以这种方式说话的人主要以“你要这样做”“你怎么敢不做”“趁我还客气的时候赶紧做”“不做你就完了”这种语言恐吓、羞辱对方,令对方感到愧疚等。如果有人这样不断地对我们提出某种请求,不妨思考一下,这个人真的是我们人生之中必不可少的人吗?如果不是,那就要坚决拒绝。

拒绝心理操纵者的方法

“那件事我帮不上忙。希望你可以好好解决。”

1 坚决说“不”

·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答应对方的要求并不是迫于对方施压。

·如果对方说个不停,打断他的话。

·询问对方应该怎么做(不要让方案涉及自己)。

2 表达我的重要欲求

·不要评价或者指责对方,只表达我的核心欲求。

沟通式对话练习

练习拒绝心理操纵者

回想总是利用你的人,以及对方提过的要求。

(1)坚决说“不”

例:“那件事我帮不上忙,希望你可以好好解决。”

(2)正确表达自己的重要欲求

例:“现在对我来说,__________(欲求)很重要,所以我不能答应你。如果你解决了,可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