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过程 内心的沉默对话(1 / 1)

首先进行内心对话

我从来没有大声叫过妈妈。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我已经不记得妈妈的长相了。虽然从来没叫过一声“妈妈”,但是感到辛苦时,只要在心里叫一声“妈妈”,我就会感到安慰。

虽然已经这把年纪了,但“妈妈”这个称呼,还是会给我很大的力量。我很想念妈妈,这对任何人都没法说出口,每次想到流泪的时候,也只能默默忍受。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几乎不怎么流泪,但听到儿子第一次称呼妻子为“妈妈”的那一天,我突然泪流满面,一个人跑到洗手间大哭起来。我也很慌张,觉得很难解释这一切。总之,我那天哭得很厉害。虽然很傻,但是自从父母离婚开始,直到今天我也无法释怀。回想起来,我说过很多谎,尤其是假装一切都好……我总是会习惯性地保持微笑,说出一些口是心非的话。

这位学员倾诉了自己在离婚家庭中成长的童年的痛苦,也唤醒了有过离婚经历的父母的痛苦。四十岁出头的男性,因为想念妈妈,在洗手间大哭。这段倾诉十分令人心痛,不难由此想象到他过去几十年的生活。他从洗手间出来,未能向妻子和家人坦白自己为什么哭。根据他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坦诚对话对他来说多么艰难,而我们也可以借此思考一下自己的自我对话。

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容易假装没问题,行动是否过激,是否会谎称一切安好来让身边的人放心。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建议学习与自己内心沉默接触的方法,认识到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有各自的目的。罗斯指出,人们认为他在自己生命的末尾一定是个死亡专家,但这是错误的,他其实一生都在关注生命。

在思考死亡时,对话是最清晰的。诸位不妨偶尔停下脚步,在心里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今天死去,我会对深爱的子女说出这番话吗?”如果为了教给子女正确的事情,必须说出那番话,请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或许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再教你一次。因为这个很重要,你要好好听着。可以告诉妈妈你听明白了没有吗?好,非常好。”不再不断责备孩子或者进行语言攻击,还要避免以下对话:“你怎么是这副样子?给我好好听着!我知道你又在当耳边风!”

想要擅长对话,一定要在每个时刻都记住生活是不可预测的,自己随时可能死亡,离开这片土地。

因此,第一,如海德格尔所说,“面向死亡而存在”,我们需要这种认知训练。

第二,我们需要在每个时刻都能稍作停顿,在内心练习对话。因为这会帮助我们选择自己的言行。

我们已经练习过如何正确面对对方,一起简单学习了如何如实观察、感受自己的内心情绪与情绪信号、发现这种情绪背后的隐藏欲求,以及表达这种欲求的正确方式——请求(请求的方法练习会在第四章具体讲述)。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并在心中练习一下所学的内容。在心里练习学过的内容,我们称之为“沉默对话”(自我意识过程)。

人与人的对话有时更像是一种噪声,充斥着不想说的话,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应该如何聆听对方,于是各说各话,不欢而散。但是,深呼吸、望向远方的视线、一滴眼泪,与和善的微笑,就是对话。我在学习和讲授对话的过程中,认识到所谓的最佳对话,大多源于一次深呼吸。

练习沉默对话的原因如下:

1.内心的沉默比现实中表达出来的对话更加坦诚和安全。

2.可以留出时间做准备,以便在刺激与反应的空间中进行明确的对话。

如果不能确保选择说什么以及如何聆听的心灵空间,我们的言行就会被习惯方式所控。我们脱离阻断式对话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在心里练习沉默对话。在需要与某人进行沟通或者被阻断的情况下,这种练习非常有用。

沉默对话的方法如下:

1.“我看到、听到的是什么?”-观察刺激

重新观察看到、听到了什么,目的是以客观的眼光观察自己的思维、对方与事物,实现不歪曲的表达。这种观察方式可以恢复冷静的内心状态,在之后的对话中减少失误。

2.“此刻我心里感受到了什么?”-情绪的信号

我们通常在理解并表达情绪之前,会先根据情绪来采取行动并做出回应。情绪像是表现我们内心状态的信号,如果可以理解这个信号,就会接纳并表达细微的情绪,得知对方与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核心欲求探索

如果可以发现情绪的原因,即核心欲求,我们就可以表达出来,而不是说出不想说的话。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思考满足欲求的各种创意方法,进行有效沟通。

4.“我准备好说出自己的需要了吗?”-请求的表达

我们向对方提出请求之前,有必要先在心里确认自己的需求,以及想向对方要什么。请求需要克服负担与恐惧,是需要勇气的。此处所谓的“勇气”,是指虽然内心感到恐惧,但是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个人需要时仍能产生健康的力量,以及不强迫的意志。

内心对话顺利,则语言表达顺利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时所说的话与哪种思维有关、是否会通过语言与行动表现出来,并做了相关练习。

刻意注意言行的努力过程会很难,也可能因为目标茫然而让人难过。不过,这个过程中的成长与结果的快乐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积极、充实。

沟通方式的理解

为了与对方进行思维、语言与行动的沟通,有必要正确理解内心对话的过程,以便改变各个阶段的认识。刚刚我们由内心的沉默对话,经过了自我认识的阶段,达到与他人也能良好沟通的过程如下。

1.“我做出这种判断时,原来是看到、听到了这个啊。”产生判断的习惯性思维时,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练习。

2.“我做出了这种分析,原来现在我是这种情绪啊。”即便是观察,刚开始也会着急做出分析。此时,我们会理解这种分析与思维,并认识自己的情绪。

3.“我想要责备他人时,我看重的欲求是什么呢?”感觉到不适情绪时,尤其习惯于寻找不适情绪的原因在谁身上。这是不少人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方法。

4.“我现在想要责备对方,但是我真正想说的话、想做出的行动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相信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在于对方,解决问题的习惯方式便是责怪对方,或者说出一些过分的话。

对照下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四个阶段。

沟通式对话练习

前面已经学过“理解:自我意识阶段”,接下来进行相关练习。

思维(额头)→ 观察(眼睛,耳朵)→ 情绪(胸部)→ 欲求(腹部)→ 请求(嘴部),按照以上顺序用手进行练习即可。

沟通式对话练习

规则

与搭档互换角色,分组进行沉默对话练习。

(1)回想最近生活中的一件事。

(2)逃避、产生冲突或者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的事件,以及与子女、配偶、朋友、父母、家人等一定想要沟通的人的相关的事件。

1)说一说自己当时想到的所有自动思维。

→手放在额头部位

2)尽量详细地写下当时看到、听到的事件。

→手放在眼睛和耳朵部位

3)回想一下我的情绪。

→手放在胸前

-当时是什么心情?

-现在是什么心情?

4)认知告知情绪信号的核心欲求。

→手放在腹部

-我重视什么?

-那对我有什么意义?

5)可以体现我的欲求、我迫切渴望的东西,即我想要什么?

→手放在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