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当局于1945年12月下令停止教授日本历史课,直到1946年10月才允许重开。新开设的历史课中不再涉及皇国主义、军国主义的内容,也不再教授神话传说。然而,上述改革是在占领当局的压力下进行的,一旦被占领状态结束,日本政府便在历史教育问题上复趋保守,直至今日。
第一,重新强调“爱国心”。
日本战后曾发生过三次历史教科书事件(1955年、1982年、2001年),每次事件发生前,日本政府均特别强调要以历史教育加强“爱国心”。
1952年,时任首相吉田茂公开指出:“日本的重新武装……须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计议。在精神方面,我国的教育并未讲授日本历史与地理,因而无法培养爱国心。只有向青年彻底讲授日本历史冠于万国、日本国土世界最美,方能培养爱国心。”[129] 1980年,自民党议员三塚博在众议院批判中学教科书中没有记述“爱国心”,指出“爱国”是“国家存立的基础”。[130] 1998年,文部省新规定中小学历史教育的首要目标分别为“培养热爱祖国的心情”“加深对我国历史的热爱”,该项规定沿用至今。[131]日本政府强调“爱国心”本无可厚非,但若建立在下述抹杀侵略史实、纳入神话内容、加强天皇存在的基础之上,便是非客观、反科学、不民主的。
第二,淡化对外侵略史实。
首先是禁用“侵略”表述。1955年,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便禁止使用“侵略”。1982年,文部省再次明确表示禁止使用“侵略”一词,要求历史教科书将“侵略华北”改为“进出华北”,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在现行的7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唯有东京书籍版列有小标题“日本之中国侵略”(但正文内无“侵略”字样),帝国书院版记有“日军也从中国南部侵攻,占领了上海及当时的首都南京”,清水书院版记述为“巩固了满洲国之实质统治的日本,此后试图侵略华北”,其余4种版本在记述侵华战争史时均无“侵略”表述。
其次是模糊南京大屠杀问题。文部省1982年批准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述南京大屠杀的原因为“遭到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日军损失也很大,于是日军群情激昂,杀害了众多中国军人及平民”。现行的7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均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南京大屠杀(5种表述为“南京事件”,另外2种分别为“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其中,东京书籍版还以注释形式记述为“该事件被国际社会批判为南京大屠杀,但日本国民并不知情,战后的东京审判将其判明”[132];自由社版仅以侧注形式记述为:“占领南京时,由于日本军的缘故,中国军民中出现了多数死伤者(南京事件)”[133]。但日本政府2015年4月新批准的教科书中,东京书籍版删除了上述注释;自由社版删除了相关侧注,全书不再言及南京大屠杀。[134]
第三,重新教授神话。
日本政府明确要求小学历史教学讲述神话。《朝日新闻》(1970年5月21日)曾报道称:“明年春天,战前国史的主角——天照大神——将再次出现在小学新历史教科书中……社会科历史教科书中将简要地记述‘天孙降临’、‘神武天皇东征’等建国神话。”[135]继而,针对小学6年级的历史教学,日本政府1977年要求“使学生关心有关国家形成的神话、传承”,1989年以后至今均要求“关于神话与传承,从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选择适当的内容”。[136]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记述了神话传说。“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自由社2012年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神话的记述多达4页,记述了“神生日本列岛八岛(生国神话)”、天孙降临神话等,并刊有历代列神的谱系图。[137]虽然该书在2011年度的选用率仅为0.064%(830册)[138],但日本政府批准历史教科书中记述神话本身便存在问题。
第四,要求敬爱天皇。
早在1969年,文部省便要求小学的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加深对天皇的敬爱。《朝日新闻》(1970年5月21日)报道称“‘庶民’居一隅——天皇记述增加”。[139]从1989年开始,文部省新规定小学6年级历史教学的内容包括:“关于天皇,选择儿童容易理解的具体事项,如日本国宪法规定的天皇之国事行为等,与历史学习相联系,加深对天皇的理解与热爱”,该项规定一直沿用至今。[140]
可见,日本政府推行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爱国心”,为达到此目的,或掩盖其对外侵略事实,或以神话及天皇来渲染其特殊性,或干脆将责任推给别国,这一逻辑在战前、战后是通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总结出这一规律后,当我们面对日本朝野矢口否认侵略历史时,便会恍然大悟:如果日本政府承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与残酷性,还有哪个有良知的日本国民会支持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呢?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时强调:“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对日本而言,历史教育既是教育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历史认识既是国民意识问题,更是国际信义问题。日本如果真想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就应该在历史教科书上揭露真相、承认错误,使年轻人分清美丑善恶,从而努力向善,确保国家永远走和平之路。
【注释】
[1] 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苏志良著《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的真相》(人民出版社2001年)、王智新等著《解开日本教科书问题的黑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张海鹏、步平著《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剖析》(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吴广义著《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
[2]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16—137页。
[3] 文部省:《日本的成长与教育——教育发展与经济发达》,东京: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62年,第180页、174页。
[4]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20页。
[5] 大江志乃夫:《国民教育与军队——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政策的成立与展开》,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74年,第52—53页。
[6]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66页。
[7] 伊崎晓生、松岛荣一:《日本教育史年表》,东京:三省堂,1990年,第70页。
[8] 宫原诚一等:《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东京:三省堂,1974年,第148、149—150页。
[9] 教育史编纂会:《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3卷,东京:龙吟社,1938年,第129页。
[10]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21—122页。
[11] 教育史编纂会:《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4卷,东京:龙吟社,1938年,第685—686页。
[12] 宫原诚一等:《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东京:三省堂,1974年,第151页。
[13] 大江志乃夫:《国民教育与军队——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政策的成立与展开》,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74年,第56页。
[14] 宫原诚一等:《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东京:三省堂,1974年,第150页。
[15] 同上书,第150页。
[16] 教育史编纂会:《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4卷),东京:龙吟社,1938年,第699页。
[17]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53页。
[18] 宫原诚一等:《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东京:三省堂,1974年,第325—326页。
[19] 宫原诚一等:《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东京:三省堂,1974年,第332页。
[20]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27页。
[21] 教育史编纂会:《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4卷),东京:龙吟社,1938年,第726—727页。
[22] 同上书,第739—740页。
[23] 教育史编纂会:《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6卷),东京:龙吟社,1939年,第12页。
[24] 教育史编纂会:《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8卷),东京:龙吟社,1939年,第752—753页。
[25]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62页。
[26] 同上书,第159页。
[27] 海后宗臣:《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19卷历史二),东京:讲谈社,1963年,第756页。
[28] 第五期四年级修身教科书第6课标题为“日本是神国”;第六期国定历史教科书上卷第1课标题为“神国”。
[29] 海后宗臣:《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3卷修身三),东京:讲谈社,1962年,第453页。
[30] 寺崎昌男:《战后教育改革构想Ⅰ期2新教育指针》,东京:日本图书中心,2000年,第7页。
[31] 久保义三:《天皇制国家的教育政策》,东京:劲草书房1979年,第56—57页。
[32] 梶山雅史:《教科书国定化》,见本山幸彦:《帝国议会与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阁出版,1981年,第144页。
[33] 同上书,第154、156页。
[34] 同上书,第158页。
[35] 同上书,第160页。
[36] 久保义三:《天皇制国家的教育政策》,东京:劲草书房,1979年,第51页。
[37] 日本学界主要有海后宗臣著《历史教育的历史》(东京大学出版会1969年)、长野正著《日本近代国家与历史教育》(东洋印刷株式会社1986年)、角田将士著《战前日本历史教育内容编成的历史研究》(风间书房2010年);中国学界主要有步平《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历史考察》(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8期),吴广义著《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
[38] 教育史编纂会编:《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1卷,东京:龙吟社,1938年,第407—414页;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第18卷历史一),东京:讲谈社1963年,第9—16页。
[39] 教育史编纂会编:《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2卷,第254页。
[40] 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东京:三省堂,1974年,第400页。
[41] 教育史编纂会编:《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3卷,第712—717页。
[42] 教育史编纂会编:《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3卷,第98、603—604页;《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4卷,第180、211—218页;《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5卷,第167—179、614—623、700—701、713—714页。
[43] 江木千之翁经历谈刊行会:《江木千之翁经历谈》上,大空社1987年,第96页。
[44] 关于教科书“国定制”的确立,详见臧佩红:《日本战前教科书“国定制”的确立及影响》,《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2期。
[45]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第19卷历史二),第441、497页。
[46] 教育史编纂会编:《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6卷,第702页。
[47]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第19卷历史二),第441、467、497、527页。
[48] 教育史编纂会编修:《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7卷,第59、193、293—240、277—291、514、556—564、653、694—704页。
[49] 海后宗臣编著:《临时教育会议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60年,第34、155—156、302页。
[50]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第19卷历史二),第622—624、627页。
[51] 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编纂会编:《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第14卷,东京: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1957年,第450页。
[52] 文部省:《国体本义》,1937年5月。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第285页。
[53]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第20卷历史三),第126—127、158、235、282、286页。
[54] 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第26—27页。
[55] 教育史编纂会编:《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3卷,第129—130页。
[56] 海后宗臣编:《临时教育会议研究》,第34页。
[57] 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编纂会编:《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第11卷,第265、268页。
[58] 木村匡:《森先生传》,东京:大空社,1987年复刻版,第148—149页。
[59] 宫内省:《须多因讲义笔记》,1889年12月,载吉野作造编:《明治文化全集》(第四卷宪政篇),东京:日本评论社,1928年,第557—558页。
[60] 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197—200页。
[61] 详见臧佩红:《战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学刊》2005年第5期。
[62] “战后日本教育史料集成”编集委员会编:《战后日本教育史料集成》第4卷,三一书房,1983年,第23页。
[63] 《众议院委员会议录》(第93次国会、大藏·文教·社会劳动)1980年,第1类第6号,第5页。
[64] 唐泽富太郎:《教科书的历史》,创文社,1956年,第481—482页。《爱国心教育史的究明》,第285页。
[65] 神田修、山住正己编:《史料日本的教育》,学阳书房1986年,第150、151、152、157页。
[66] 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1》(1945—1950),三省堂,1974年,第366—367页。
[67] 《教科用图书检定要领》,1948年2月3日。载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1 1945—1950》,三省堂1974年,第368页。
[68] 《教科用图书检定规则改正》,1948年4月30日。载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1 1945—1950》,三省堂1974年,第369页。
[69] 《教科用图书检定的一般基准》,1948年4月。载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1 1945—1950》,三省堂1974年,第373页。
[70] 神田修、山住正己编:《史料日本的教育》,学阳书房1986年,第330页。
[71] 同上书,第333页。
[72] 神田修、山住正己编:《史料日本的教育》,学阳书房1986年,第87页。
[73] 第一次历史教科书事件及下文所述第二次、第三次历史教科书事件,均详见拙文《战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学刊》2005年第5期。
[74] 俵义文:《何为教科书调查官——教科书检定是否需要教科书调查官?》,见儿童与教科书全 国组织21世纪事务局长俵义文网页:http://www.linkclub.or.jp/~teppei-y/tawara%20HP/。
[75] 文部省编:《我国的文教施策》1989年度,第131—132页。
[76] 同上书,第269页。
[77] 文部科学省编:《文部科学白皮书》2003年度,第183页。
[78] 同上书,第183页。
[79] 《产经新闻》,2000年3月23日。
[80] 《产经新闻》,2001年2月14日。
[81] 文部省:《关于终战后教学用图书的处理办法》,1945年9月20日。战后日本教育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编:《战后日本教育史料集成》(第1卷),三一书房1982年,第259页。
[82] 战后日本教育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编:《战后日本教育史料集成》(第1卷),三一书房1982年,第43页。
[83] 寺崎昌男编:《战后教育改革构想Ⅰ期1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日本图书中心2000年,第16—17页。
[84] 文部省教科书局调查课:《关于以前的国民学校国史教科书——国民学校教育的经验及意见调查》,1946年5月。引自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1》(1945—1950),三省堂1974年版,第228页。
[85] 文部省:《关于新国史教科书》,1946年10月19日,引自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1》(1945—1950),三省堂1974年版,第337页。
[86] 文部省:《国史教学指导要点》,1946年11月9日。引自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1》(1945—1950),三省堂1974年版,第340页。
[87] 船山谦次:《战后日本道德教育论史》(上),青木书店,1981年,第137页。
[88] 神田修等编:《史料日本的教育》,学阳书房1978年,第73页。
[89] 部落问题研究所编:《“自由主义史观”的本质 虚构的日本历史》,部落问题研究所1997年11月,第156—157页。
[90] 日高六郎编:《日本与中国——年轻人的历史认识》,梨之木舍1995年,第2页。
[91] 《朝日新闻》,1980年7月22日夕刊。
[92] 腾野尚行:《教育基本法制与教科书问题》(增补版),法律文化社1985年,第120页。
[93] 该小委员会委员长为众议院议员三塚博,成员由参众两院议员共44名组成,其中包括坂田道太、海部俊树等原文部大臣,还有时任自民党文教部会会长的森喜朗。
[94] 社会科教科书执笔者恳谈会编:《何为教科书问题》,未来社1984年,第359页。
[95] 同上书,第362—363页。
[96] 腾野尚行:《教育基本法制与教科书问题》(增补版),法律文化社1985年,第115页。
[97] 日高六郎编:《日本与中国——年轻人的历史认识》,梨之木舍1995年,第12页。
[98] 社会科教科书执笔者恳谈会编:《何为教科书问题》,未来社1984年,第378页。
[99] 1996年6月4日成立,会长为前法务大臣奥野诚亮,其前身是“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
[100] 腾野尚行:《教育基本法制与教科书问题》(增补版),法律文化社1985年6月,第120页。
[101] 以上数据系笔者查阅了各家出版社的网页获悉。
[102] 部落问题研究所编:《“自由主义史观”的本质 虚构的日本历史》,部落问题研究所1997年,第160页。
[103] 藤冈信胜从1994年4月号的《社会科教育》开始连载攻击现行教科书的文章,称要重新认识近现代史。
[104] 藤冈信胜(时任东京大学教授、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代表)、西尾干二(评论家)、阿川佐和子(随笔作家)、小林良乘(漫画家)、坂本多加雄(学习院大学教授)、高桥史朗(明星大学教授)、林真理子(作家)、深田佑介(作家)、山本夏彦(评论家),共9人。
[105] 日本全国共有47个都道府县,其中东京都设立了2个支部,后来又将北海道分为札幌、道北、道东3个支部,另加关西佛教恳谈会1个支部,故共51个支部。
[106] 文部省:《教科用图书检定的一般基准》,1948年4月。《战后日本教育史料集成》(第1卷),三一书房1982年,第343页。
[107] http://www.mext.go.jp/b_menu/shuppan/sonota/990301/03122602/003.htm。
[108] 《产经新闻》,2001年7月13日。
[109] 《产经新闻》,2000年2月24日。
[110] 《每日新闻》,2001年3月17日。
[111] 《产经新闻》,2001年3月22日。
[112] 藤冈信胜:《教科书选择的真相》,PHP新书2005年6月16日。http://www.tsukurukai.com/03_pr_corner/pr_kyoukashofujioka.html。
[113] 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三省堂1974年,第28页。
[114] 教育史编纂会编修:《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2卷),龙吟社1938年,第254页。
[115] 宫原诚一等编:《资料日本现代教育史》(4战前),三省堂1974年,第400页。
[116] 教育史编纂会编修:《明治以后教育制度发展史》(第3卷),龙吟社1938年,第129—130页。
[117] 同上书,第9—10页。
[118] 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第199—200页。
[119]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18卷·历史一),讲谈社1963年,第9页。
[120]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20卷·历史三),讲谈社1963年,第235页。
[121]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20卷·历史三),讲谈社1963年,第286页。
[122] 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编纂会编:《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第2卷,讲谈社1956年,第231、517—518页。
[123]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19卷·历史二),讲谈社1963年,第441页。
[124]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19卷·历史二),讲谈社1963年,第555页。
[125] 海后宗臣编:《日本教科书大系近代编》(第20卷·历史三),讲谈社1963年,第230页。
[126] 同上书,第231页。
[127] 同上书,第230页。
[128] 同上书,第374页。
[129] 船山谦次:《战后日本道德教育论史》(上),青木书店1981年,第137页。
[130] 腾野尚行:《教育基本法制与教科书问题》(增补版),法律文化社1985年,第120页。
[131] 《小学学习指导要领》(1998年、2008年)、《中学学习指导要领》(1998年、2008年),见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youryou/main4_a2.htm。
[132] 五味文彦等:《新社会历史》,东京书籍株式会社2012年,第204页。
[133] 藤冈信胜等:《中学社会新历史教科书》,自由社2012年,第225页。
[134] 俵仪文:《关于2014年度中学教科书的检定》,2015年4月6日。
[135] 教育战后史编集委员会编:《教育战后史Ⅲ高度经济成长下的教育》,三一书房1986年,第193页。
[136] 文部省:《改定小学学习指导要领(1977年7月)》,大藏省印刷局1977年,第30页;《小学学习指导要领》(1989年、1998年、2008年)、《中学学习指导要领》(1989年、1998年、2008年)见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youryou/main4_a2.htm。
[137] 藤冈信胜等:《中学社会新历史教科书》,自由社2012年,第42—45页。
[138] http://blog.goo.ne.jp/project-justice/e/e7fbf5562ce5574dd7ea2f8e5fffd0c5。
[139] 教育战后史编集委员会编:《教育战后史Ⅲ高度经济成长下的教育》,三一书房1986年,第193页。
[140] 《小学学习指导要领》(1989年、1998年、2008年)、《中学学习指导要领》(1989年、1998年、2008年)见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youryou/main4_a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