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小学及大学等各级教育机构均广泛参与了对外教育援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大学设立对外教育援助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
文部科学省从2002年开始建立对外教育援助的“据点体制”。以广岛大学、筑波大学为中心,联络大学、非政府组织、企业等,有组织、系统地全面利用日本的资源,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初等、中等教育。[91]继而,从2003年开始设立“国际开发合作支援中心”,旨在促进大学间、大学与技术顾问、国外大学、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使各界有组织地参与对外教育开发。另外,国际协力机构(JICA)从2011年开始与上智大学签署了为期5年的“战略性援助同意书”,旨在使该大学为日本的对外援助活动提供合作。2016年8月,国际协力机构(JICA)再度与该大学签署了“综合合作援助协定”。根据该协定,上智大学将设立“国际援助人才培育中心”,为国际援助培育人才,并接收留学生等。[92]可以说,大学已经成为日本对外教育援助的“智库”及人才培养基地。
另外,大学在对外教育援助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接收日本政府资助的公费外国留学生。例如,日本累计有33所大学接收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年轻行政官员作为留学生进行培养,仅2015年一年便新接收了241人;此外,关于产学官合作培养非洲产业人才项目,日本全国有71所大学、148个研究所接收了来自国外的研修人员;从2017年度起的5年间,日本的大学等将培养1000名亚洲优秀高端人才。[93]
第二,动员在职教师参加对外教育援助。
日本政府为了鼓励本国青年积极参与各类对外援助活动,早在1965年便建立了“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2001年,则进一步新创设了“青年海外协力队在职教师特别参加制度”,允许在职教师参加青年海外协力队、直接参与对外教育援助活动。截止到2015年3月,参加青年海外协力队的在职教师人数共计936人。另外,日本全国有34个教育委员会在教师录用考试中,对曾经参加过对外援助活动的应聘者给予特别加分。[94]日本政府还对教师实施“开发教育指导者研修”活动,并以“教师海外研修”的名义,将各级学校的现任教师派往发展中国家参与教育援助第三,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开展“开发教育”。
为了普及对外援助的理念及知识,为对外开发援助培养后备人才,日本外务省专门派遣官员赴中学、高中、大学举办“ODA专场讲座”,讲解国际援助及ODA的相关内容;或者派遣青年海外协力队的回国人员赴各级学校举办“国际协力专场讲座”,介绍在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经验及外国社会文化等。国际协力机构(JICA)还专门设有“JICA来访”时间,接待各级学校师生的来访及参观。另外,还为中学生、高中生设立“国际协力实际体验项目”。[95]日本政府于2015年颁布的《开发协力大纲》中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国际开发援助的实施基础,要“推进开发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等各种场合,知晓世界面临的各种开发课题的状况及其与我国的关系,培养将其作为自身问题而进行主体性思考的能力,同时培养积极参与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推进开发教育。”[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