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唱国歌是日本政府培养学生“爱国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文部省在1989年修改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在入学仪式及毕业仪式上要升国旗、唱国歌。1990年的入学仪式上,升国旗的比例小学为95.7%、初中为95.5%、高中为90.1%,唱国歌的比例小学为75.1%、初中为76.8%、高中为64.8%,[223]升国旗、唱国歌的比例大幅度提高。1993年高中、初中、小学毕业仪式上升国旗的比率分别为98.3%、97.8%、94.2%,唱国歌率为86.7%、82.4%、73.0%。[224]可见,到1993年时,日本高中以下学校升国旗、唱国歌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1993年以后,文部省的教育白皮书中不再登载各级学校升国旗、唱国歌的比例)。
但是,日本政府仍不满足,而是要求全体中小学均在学校重要仪式上升国旗、唱国歌。1999年8月,日本政府公布实施了《国旗国歌法》,该法仅2条:“国旗为日章旗”“国歌为《君之代》”,“附录”中规定了国旗的规格、《君之代》的歌词。文部省遂根据该令通知各都道府县知事、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教育长,要求“以该法律的制定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对国旗及国歌的正确认识”。[225] 1999年度以后(至2007年度)的文部(科学)省白皮书中均在初等中等教育部分列有“指导国旗国歌”一目,要求学校指导国旗国歌,“要使学生理解我国国旗国歌的意义,并培养尊重的态度”。[226]战前的“日之丸”、《君之代》虽然未被法制化,但前者被视为天皇的象征、后者歌颂天皇永远昌盛,两者均是执政者将国民引入战争的手段。正因为有此历史教训,日本朝野的民主人士曾强烈反对国会批准该法律。但是,日本政府仍然不顾反对而颁布实施了《国旗国歌法》,该法一方面有利于日本政府继续加强“尊皇”教育,同时也为其打击不参加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的教师提供了法律依据。
日本政府通过上述诸政策措施,在“个性”的口号下,不断地在教育领域加强国民的“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