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8月设立直属内阁的“临时教育审议会”(略称“临教审”)到2000年3月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日本政府开始推行“自由化”教育改革政策。
80年代前半期,日本政府、民间经济界及教育界均提出了改革教育制度的政策建议:政府1984年8月设置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到1987年8月共提出了四次教育改革咨询报告;经济界的综合调查机构“日本经济调查协议会”1985年3月发表《面向21世纪思考教育》;日教组第二次教育制度研究委员会1983年7月提出《现代日本的教育改革》。这预示着日本将实施新一轮的教育制度改革。
日本国内从80年代初年便展开了有关“教育自由化”的论争:1984年2月,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施政方针演说中提出“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与弹性化”,“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自由”;[207] 1984年11月,临教审第一部会审议的内容之一是教育如何应对“自由化”[208]。围绕着教育“自由化”问题,日本朝野大致分为三派:自民党内的中曾根派、原通产省官僚、财界以及相关学者与评论家等积极主张实施教育自由化;自民党内的文教派、文部省方面对教育自由化持慎重态度;社会党与共产党议员、民间的日教组等则坚决反对教育自由化。上述三方的主要代表人物纷纷就“教育自由化”提出自己的主张,仅1985年1月至4月就有25篇文章发表在各类杂志上。[209]三方论争的结果是,临教审1985年2月提出以“个性主义”取代“自由化”[210],1987年临教审最终报告中将“个性原则”确立为教育改革的首要原则。90年代后期则代之以“规制缓和”:日本政府的行政改革委员会规制缓和小委员会从1996年度开始探讨有关教育的规制缓和问题,同年12月向首相提交的《关于推进规制缓和的意见(第二次)》中包括教育领域的4个方面7项内容;日本内阁1997年3月修改的《规制缓和推进计划》(1995年3月内阁会议通过)中在原有10个领域之外,首次独立设立教育领域,并新增教育规制缓和项目30项(加上原有的共65项)。[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