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来重视基础教育,因此培养科技人才也从初中等教育开始。“我国科学技术振兴的基础在于贯彻幼年、少年时期的理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因此,小学及初中应该积极促进此类教育。”[161]为此,文部省于1958年颁布新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1960年修改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对中小学及高中的课程进行改革,加强了初中等教育的理科教育与职业教育。1958年修改后的学习指导要领将原来的“职业·家政科”改为“技术·家政科”,并新设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及家政等职业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学年必须选修一门以上的职业课,课时数不得少于105学时;第三学年要根据地区、学校及学生自身需要,学习140学时以上的职业课。[162]
为尽早发现优秀人才,同时让一般人才尽早接受职业教育,文部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学力考试。学力考试开始于1956年,最初在4—5%的公立小学、初中及高中中,按课程类别选择10%的学校加以实施,1961年以后开始在全国所有的初中实施,1961年接受学力考试的初中生达447万。[163]在学力考试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判定其适于继续升学,还是适于尽早就业。学习成绩优秀,将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为继续升学做准备,而学习成绩较差者,则重点接受职业课程教育,为将来就业做准备。同时为此而加强对初中生、高中生的毕业出路指导。“为了贯彻能力主义,毕业出路指导无疑是重要的。……决定毕业出路的重要时期的初中及高中阶段的指导。这一阶段薄弱的话,问题的解决在大学里就会出现问题,多发生不适应现象。这在教育投资方面及本人的幸福方面都是很大的浪费”。[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