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产业格局的调整(1 / 1)

在传统汽车强国当中,日本汽车产业的集中度最低,形成了十一家车企“诸侯林立”的竞争格局。纵观美国、英国、法国等汽车工业强国,一般都形成了两三家汽车巨头并立的竞争格局,以1970年国内排名前两位汽车厂商所占市场份额来看,美国76%、英国75%、联邦德国66%、法国64%,而日本仅为61%。在日本汽车界素有所谓“1967体制”之说,当时,在资本自由化强大外部压力之下,日本政府推动了一场席卷整个汽车业的大规模产业重组。日产汽车兼并了王子汽车、还出资富士重工,丰田汽车则相继与日野和大发签署合作协议,形成了两大集团。此外,还形成了五十铃、铃木、本田、马自达(东洋工业)、三菱等五家独立企业,这11家厂商的竞争架构逐步演变为后来乘用车为主的“八大车企”格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就开始步入调整阶段。受泡沫经济崩溃冲击,当时日本车企普遍陷入资本困境,引发了一场产业重组浪潮,而且,重组范围还不仅仅限于国内企业,欧美资本也乘虚而入。丰田公司相继于1998、2001年对大发和日野实施增资,实现控股的51.2%和50.1%,形成了大丰田集团。此外,除本田继续保持所谓纯粹“日本血统”之外,其他企业均接受了外国资本。1996年福特公司对马自达公司实现参股33.4%;通用公司则相继于1998、1999和2000年分别对五十铃、富士重工和铃木公司参股49%、21%和20%;法国雷诺于1999年购入日产36.8%股份,2002年再次增资实现对日产控股44.48%;戴姆勒·克莱斯勒则于2001年对三菱汽车参股37.3%。这场资本购并大潮之后,原11家日本车企中,仅有丰田集团3家和本田公司还属纯粹日企,其他7家都成为外资参股公司,最典型的就是日产。

重组之后的日本汽车逐步摆脱衰退,重新崛起。这既与美欧车企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世纪之交日本车企普遍进行的大规模深化改革,最具代表性案例就是日产汽车连续推出的NRP(日产复兴计划)和180计划(即销量增加100万台、经营利润率达到8%、净债务为0);产业老大的丰田也紧随其后实施了四大特征的“危机变革”——回归现场主义经营理念、六极体制全球战略、矩阵式组织转型以及产品战略“回归与突破”。2007年丰田营业利润曾创下2.27万亿日元的历史记录。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丰田开始构建庞大的汽车联盟,它向富士重工出资16.48%,向五十铃出资5.89%,向雅马哈出资3.58%,之后,又向马自达提供了混动技术。

图13-2 日本汽车产业变化与全球“三强并立”格局的形成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报道整理制作。

2017年2月6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在环境技术等方面与铃木汽车缔结全面业务合作关系,尽管双方没有披露合作内容和方式等具体细节,但这对日本最大车企与最大的小型车厂商的牵手,将形成“1800万台”的车企大联盟。这标志着日本汽车产业世纪之变的产业大调整基本落幕。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八大车企”产业格局走向瓦解,初步形成了以丰田、日产和本田“三强并立”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