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为纲”对华战略的确立(1 / 1)

小泉下台之后,同样被视为鹰派人物的安倍晋三执政。然而。安倍不仅公开放弃了对华强硬立场,反而是大举修复中日关系。他将中国作为其上台后出访第一个国家,并在访华期间,提出构筑中日“基于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此次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7]

安倍内阁提出了“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外交新思维。在继续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国际协调活动,同时强化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近邻关系为外交支柱。[8]对华战略上,安倍提出要突破小泉时代的“政冷”局面,将政治因素视为与经济因素同等重要的两个“车轮”,展开全方位对华外交。经济为纲的对华战略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形成了以经济为纲的对华战略基轴。

安倍提出的“战略互惠”,比小泉时代所确立的“政治不要过多干预到经济世界”有了更大进步,即政治因素不仅不干预经济世界,反而还要支持经济发展。在经济层面,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愈加深刻,具体体现在如下三大领域:其一,经贸层面,2006年包括香港在内的日中贸易总额达到2493亿美元,连续三年超过日美贸易额;[9]其二,投资层面,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46亿美元,在华日本企业达到1.3万家;其三,资源领域,以稀土为代表的稀有金属严重依赖中国进口,2006年日本消费的3.8万吨稀土中,88%来自中国,此外铟、镓、锂等稀有金属也多依赖中国进口。[10]

显然,这种严重依赖使得日本政府不会改变“经济为纲”的对华战略的。安倍之后的历届自民党执政内阁也都秉承了这种“战略互惠”方针,大力推进中日关系。经过2007年4月温家宝访日、12月福田康夫首相访华之后,中日关系大幅改善。而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迎来了中日关系新的转折点。其一,彻底打破了双方政治领域交往的“坚冰”,中国最高政治元首实现了1998年以来时隔十年的再度访日;其二,双方明确了构建新型战略互惠外交关系,提出要推进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实现扩大互惠合作。

注释

[1]朱炎.中国の急成長が日本経済に貢献するメカニズム[J].『エコノミスト』82巻26号,2004.5.11:27.

[2]该小组包括外交评论家冈本行夫、庆应大学教授小此木政夫、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国际协力银行副总裁田波耕治、前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丰田汽车会长张富士夫、防卫大学校长西原正、东京大学教授山内昌之、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长渡边修等人。

[3]対外関係タスクフォース.21世紀日本外交の基本戦略ー新たな時代、新たなビジョン、新たな外交―[R/OL].首相官邸,平成14年11月28日 : http://www.kantei.go.jp/jp/kakugikettei/2002/1128tf.html#2-2.

[4]日本外務省.外交青書(平成15年版)[R/OL].2003: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03/gaikou/html/honpen/index.html.

[5]日本外務省.外交青書(平成15年版)[R/OL].2003: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03/gaikou/html/honpen/index.html.

[6]牧洋次郎.中国がクシャミをすると主導権を奪われた日本経済[J].『エコノミスト』2004.7.11臨時増刊.

[7]魏红欣.“破冰”到“融冰”:中日合作始于经济[N].人民日报,2007.4.11.

[8]日本外務省.外交青書(平成19 年版)[R/OL].2007: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07/html/framefiles/honbun.html.

[9]日本外務省.外交青書(平成19 年版)[R/OL].2007: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07/html/framefiles/honbun.html.

[10]関本真紀.レアアース、インジウム、ガリウム、リチウムの需給状況[R].平成20年度,JOGMEC非鉄金属関連成果発表会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