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主义”不仅是日本经营模式的重要特征,同时它也是日本竞争力不断强化并成功的秘诀。[9]日本企业的改善活动,是包括经营者和所有员工在内的全员参与式的创新活动。改善的不断积累,使得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曾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发展更像一系列爆炸过程,而非温和、渐进式的变革。但在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却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一是研究重点转向技术积累方面,提出渐进创新与革命创新具有同等重要性;二是强调企业技术积累的重要性,指出外部的科学发现与进步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三是突出企业经营策略与产业政策的作用,“单个企业的创新成功及其发展速度不仅依赖于企业本身的努力,还依赖于企业运作的国家环境”;[10]四是强调企业创新与发展是一个持续、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
日本的改善主义印证了创新理论的新变化。这种强调全员参与的“改善主义”,把创新融入企业经营中的每个环节,从“保证质量、削减成本、应对生产量变化、适应交货期、确保安全性、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实施采购管理”等多个渠道出发,以改善作为合理化运动的重要工具。
日本企业的改善过程大体如下。先是选定改善的目标,一般是召开全员参与战略会议,在反思以往改善活动的基础上,确立新的改善方针,再以QCD标准确定具体目标。进入到改善程序之后,先是把握现状,主要是通过充分调研来实现,制定改善的基准。然后,设定具体的改善目标值。接下来是改善实施阶段,“锁定问题要因→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实施解决方案→维持改善成果→反思并确立新的改善目标”。
以丰田改善活动为例。它包括两类改善活动:自上而下式改善活动和现场提案式改善活动。其主流是依靠现场员工提案、并自主实施的所谓现场改善活动。现场改善的中坚力量是班、组长为核心的质量提案小组(QC小组)。改善程序一般是“作业改善→设备改善→工序改善→产品改善”。公司技术人员也要加入现场改善活动,目的是使技术部门与现场之间建立紧密联系。
注释
[1]トヨタ自動車販売株式会社.世界への歩み―トヨタ自販30年史 [M].1970,17.
[2]松下茂典.トヨタ 円高乗り切り戦略[M].ティビー エス·ブリタニカ,1987,84.
[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73.
[4]大野耐一.トヨタ生産方式―脱規模の経営を目指して―[M].ダイヤモンド社,1978年,34.
[5]JCIP編.メイド·インジャパン―日本製造業変革への指針[M].ダイヤモンド社,1994,346.
[6]JCIP編.メイド·インジャパン―日本製造業変革への指針[M].ダイヤモンド社,1994,275.
[7]JCIP編.メイド·インジャパン―日本製造業変革への指針[M].ダイヤモンド社,1994,347.
[8]日本経済新聞.新体制始動「機敏な巨艦」へ現場改革[N].日本経済新聞,2009-05-8,5.
[9]今井正明.改善―日本企業が国際競争で成功した経営ノウハウ[M].講談社,1989,37.
[10]克里斯托夫·弗里曼.创新与增长[J].马克·道格森编.创新集聚——产业创新手册(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