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实业界,现场主义早已深入人心。丰田生产方式缔造者大野耐一,就自称是“彻底的现场主义者”。[4]日本模式中现场主义体现在现场的主导性特征,它强调:一切创新实践都必须来自现场。无论是顾客主义、还是成本主义,都要最终归结于现场主义。现场也是日本企业制定战略的核心依据,以“现场为核心”成为日本式经营的重要特征。
自明治维新以来,作为后发国家的日本为了迅速赶超欧美,形成了重视应用技术的传统。明治时期以来的日本大学里,一直教授着与欧美机器一起引进的技术体系,即所谓“制造学问”。而在欧美大学,却非常重视作为“学问”的科学即基础研究,而非应用技术。进入昭和时期之后,日本大学又先于欧美而普遍设立了制造学讲座,工学部成为大学里最受重视的部门。日本大量的优秀人才就读于工学部,毕业后走向了制造业。长期以来,日本大学工学部学生占20%的比例,在国际看来,这一比例是非常之高的。[5]
在日本,企业的工厂车间被称为“实验室工厂”,[6]它被认为是日本制造业的创新源地。虽然日本的标准作业和工程管理几乎全部源于福特方式,但与福特的作业及工程标准均由专业IE工程师完成的做法不同,日本的作业标准以及工程标准大多源于现场作业者,他们被赋予了相当权限。例如,丰田公司现场的任何一名作业者都有权停掉整个生产线。为了维护和培育这种来自现场的创新力,日本企业内部普遍建有完善的员工培训体制。据统计,日本企业内教育培训成本相当于整个日本GNP的3.3%,其费用总额相当于日本学校教育经费总额的60%。[7]培训费用超过100亿日元规模的日本企业并不罕见。
图8-7 日本企业的现场能力开发体系
资料来源:日本生産管理学会編.トヨタ生産方式。日刊工場新聞社、1996年、148頁。
而且,日本的企业管理层也多为现场出身。在丰田,不仅多数高管出身基层现场,而且,为了确保经营层不脱离现场,公司规定高管都要兼任工厂长等具有现场性质的职务。2009年6月,丰田家族重新执掌丰田帅印之际,新社长丰田章男再次擎起“现场主义”大旗,提出要做“距离现场最近的社长”。[8]重视现场成为丰田公司不断产生新的创意和实施企业创新的摇篮,这种传统已经成为丰田重要的经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