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绩效工资制的作用(1 / 1)

迄今为止,日本企业的雇佣体制改革已经历时十余年,总体而言,以引进绩效主义为特征的制度创新也初见成效。

首先,引进绩效主义,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劳动成本。一是它彻底改变了原有工资结构,减少了企业的固定支出。在年功序列制下,固定工资占很大比重且工资总额逐年上升。而绩效工资大大缩减了工资结构中基本工资。二是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工资总支出。绩效工资制使工资与业绩建立了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企业已经将工资总支出与经营效益联系起来。在效益不佳时,企业可以不再面对工资上涨的压力。三是企业对于劳动成本支出更具话语权。绩效主义分配原则增加了经营者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主动权。

其次,相对于年功序列制,绩效工资制更具激励作用,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年功序列制之下,企业缺乏对有突出贡献员工的有效激励措施。以对公司业绩有所贡献员工所实施奖励来看,奖励额度超过一般工资水平1.5倍的企业欧洲达到46%,而日本仅为33%。[9]在绩效工资体制下,由于工资与业绩直接挂钩,工资的激励职能也就能够发挥作用。

再者,绩效工资制促进了劳动市场的流动性。绩效主义更强调员工的自由劳动者身份,企业员工不再希望被局限于某个企业或某个部门,而是将眼光转向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劳动市场的“活性”大大增强。另外,由于重视实际业绩,所以绩效主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劳动上的性别歧视。日本是发达国家中男女工资差别最大的国家。

长远来看,引进绩效主义不仅对日本企业、整个日本经济,甚至日本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绩效主义是一种信奉个人权利、提倡义务与报酬之间对等互动的文化价值观,市场自由和机会平等是绩效主义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这一观念被引进到日本社会之后,势必会对经济及其他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日前,日本正在实施体制改革,以政府干预为主要特征的日本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市场自由和机会平等的理念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引进绩效主义而加大了日本社会的两极分化,这种现实趋势也是不容否定的。如何在改革中更好地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对日本雇佣体制改革,甚至整个体制改革都提出了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