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变,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和劳动力结构变化等三个方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传统意义的国界以及国界壁垒功能大大降低,资本、信息、技术在国际的流动速度明显加快,极大地促进了资源在国际的有效分配。受此冲击,日本的劳动问题浮出水面。一方面,廉价劳动成本吸引日本资本大规模流向新兴工业国家,其国内因而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另一方面,伴随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加强,附带着廉价劳动成本信息的产品大举进入日本市场,加剧了劳动市场的压力。这首先体现在那些与之竞争性关系的产业领域,如低端电子产品,随后,又通过传导效应而扩大到其他产业。
其次,信息革命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寿命缩短、设备老化加速,因此,技术需要不断更新。而且,原来仅属于某企业的“特殊技能”逐渐为“一般化技能”所取代。[5]其二,单纯依靠企业内部技术积累来实现技术创新已不再可行,企业间的技术屏蔽作用越加无效。随着外部技术市场的发达,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路径不再像原来那么重要。于是,终身雇佣制的“内部性”和缺乏流动性特征,不仅使企业丧失了保护内部技术优势的功能,而且常常阻断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或先进技术。其三,企业组织形态也受到信息革命冲击,如终身雇佣制所特有的“纵向型”人际关系受到“横向型”为特征的网络型组织关系的严峻挑战。
再次,日本国内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开始瓦解终身雇佣体制的存在基础。近年来,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女性就业以及就业观多元化等问题开始凸现出来。1998年,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118万,占人口总数的16%。2003年,该数字更是跃增至2431万,占人口总数的19%。与此相反,14岁以下人口开始减少,1998年为1266万,占人口总数的14.8%(见表8-1)。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老龄员工失业率增加,如1998年失业者当中,60—64岁的男性已占10%的比例;[6]二是老龄化给企业造成成本压力,因为年功序列工资制意味着雇佣高龄职工将使企业支付高额工资;三是上述问题进一步促使日本企业投资海外,加剧了国内产业空洞化趋势。
表8-1 1999与2003年日本人口情况对比(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総務省統計局。人口推計の概要: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index2.html#gaiyou(1993、2003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