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雇佣制的历史合理性(1 / 1)

终身雇佣制是指刚刚毕业的学生一旦被某企业雇佣,他将在该企业就职并不断接受其特有培训,只要该企业不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或者本人没有严重违纪的话,将一直在该企业工作至退休。严格意义上讲,终身雇佣就是劳资之间所达成的长期雇佣关系。与终身雇佣制相辅相成的工资管理体制被称作年功序列制,是指企业根据职工的年龄、学历及其连续工作年限为依据,来确定其是否提薪或晋升的管理体制。

终身雇佣制既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二战后不久,日本就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于是产生了极大的雇佣需求。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为了确保雇佣稳定而倾向于建立一种长期的雇佣体制。而作为劳动者一方,饱受战争失业的痛苦经历也使其渴望稳定的就业,这种愿望得到了经济增长的支持。除经济增长原因之外,促使终身雇佣制度化的还有如下因素。

首先,“劳动三法”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战后,在“民主化”“非军事化”旗帜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占领军对日本进行了彻底改革。在劳动层面,参照美国制定了《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和《劳动关系基准法》等所谓“劳动三法”。日本国会也于1947年通过《劳动省设置法》,专门设立劳动省来主管劳动事务。

其次,特殊的历史环境催生了终身雇佣制。二战失败给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大批工人遭解雇;加之军队及驻外人员和家属被遣返回国,1945年底,日本失业人口一时间达到了600万之多。[2]1950年朝鲜战争所带来的“战争特需”使极度萧条的日本经济起死回生,设备投资开始大幅增加。投资拉动就业,多数企业恢复招工。一时间,企业的临时工与正式工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工资差别造成了双重结构问题。此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很快化解了这一矛盾,劳动市场转向“需求主导”模式。人力资本由充裕转向短缺,稳定劳动队伍就成为企业的紧迫课题。于是,企业就倾向于与劳动者之间建立长期的劳动关系。

另外,追求市场占有率也是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突出特征,这也是终身雇佣制形成的重要条件。为了占领市场就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为了稳定经营,企业就必须首先保证劳动队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