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而有机的内部体系(1 / 1)

“三大神器”仅是日本模式的外在特征,仅局限于劳动体制。实际其内部形成了复杂而有机的内部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日本模式的发展趋势。

概括而言,日本经营模式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重视长期利益的经营战略,日本企业普遍以长期经营为目标,形成了重视市场占有率而非短期利润的特征;二是集团主义和自下而上式的经营决策方式,日本企业一般采取集体决策方式,强调集团责任,形成了禀议制度、小集团活动以及提案制度等颇具特色的体制特征;三是重视长期交易的企业间关系,日本企业重视建立长期交易体制,形成了系列化和集团化组织特征;四是经营者支配和重视员工利益的公司治理特征,主银行体制、相互持股制等成为日本企业的显著特征;五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以丰田生产方式(TPS)为代表,日本模式在生产中更强调质量和成本控制、反对浪费,相继创造出TQC质量管理体制、JIT准时生产体制以及POS信息体制等。限于篇幅原因,本书仅列举其中两大特征:禀议制度和系列体制。

禀议制度源于日本古代社会的政府官厅,按字面解释是禀报议决制度。在日本企业中,一般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没有经营权力的现场负责者,即企业中的低层管理者。从现场主义出发,这些人最了解和熟悉现场情况。所提方案将逐级上报给各相关部门,并在各部门之间“回议”“合议”,并签字盖章,最后形成统一文件上交到最高层,由社长作出最终决策。据198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仍有88.3%的日本企业采纳这种禀议制度。[8]这种禀议制度具有自下而上的决策特点,因此,相对于欧美企业而言,日本企业决策的速度似乎明显滞后。但是,由于信息在组织内部得到充分交流,所以一旦决策获批的话,其实施速度却又明显快于欧美企业。例如,丰田汽车于1998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到2004年它就建立起成都、天津、长春、广州等四大生产基地,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大众历经20年的战略布局。

系列体制(系列承包体制)主要体现在汽车产业,它是指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形成的高效垂直分工体系,这也被认为是日本汽车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成因之一。围绕某家汽车厂商,与其签约的一级供应商,以及为一级供应商供货的二级供应商,及其下游的三、四级供应商,这些组织形成了系列化的层层承包体制。除长期交易关系外,出资和派遣经营者也都是上级企业控制下级企业的重要手段。技术层面,承认图纸方式是其重要特征。这种被称作“黑匣子方式”的技术联系,给厂商和供应商均带来利益:对于前者而言,它可以摆脱资源限制、降低经营成本、分担风险、缩短开发周期等利好;对于后者而言,则可以借此提高研发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技术进步以及降低经营风险等利处。[9]

图8-1 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禀议制度”示意图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日本企业管理特征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