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政权的三大突破(1 / 1)

财政压力成为日本军工产业战略加速转型的巨大动力。“3·11”大地震之后,日本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民主党政权的野田内阁一边提出要推动消费税增税改革,以化解长期性财政危机;同时,他着手加速了军工产业的战略转型。在此次战略转型中,日本政府选择了三个领域作为突破口:一是解禁放宽军工产品出口,打破需求瓶颈;二是推动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打破技术瓶颈;三是积极扶植寻找新“增长点”,打破产业发展瓶颈。

首先,放宽武器出口,突破需求瓶颈。《武器出口三原则》虽然名义上禁止了武器出口,但事实上,日本政府曾多次以“例外”来突破这种约束。1983年初,日本政府应允美国政府提出的美日军工领域技术合作机制,日本将相关技术出口美国。当时,中曾根内阁以所谓两国“共同生产”为借口,签订了日本为美提供武器技术的协议,只是在合同文本中要求美国在未经日本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转让给第三国。2004年底,日本政府与美国签署了BMD共同开发共同生产协定,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同样以“例外论”作出解释。据不完全统计,1991—2010年,日本曾以各种借口为由,出口武器装备达12次之多。[5]

可以说,放宽武器出口在日本政界大有市场。到民主党最后一届内阁野田佳彦任首相时期,放松“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呼声越加高涨。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发表了以内阁官房长官名字命名的政府谈话,明确提出日本将大幅放宽武器出口禁令,认为“参与国际共同开发与生产、为国际和平活动及国际合作而提供相关装备均属例外”,大幅放宽了武器出口的条件。[6]这是战后日本历史上首次大张旗鼓地宣布突破“三原则”,为2014年安倍内阁彻底解禁武器出口迈出了一大步。

其次,推行跨国研发合作,突破技术瓶颈。战后以来,日本在军工领域的跨国研发合作还仅限于美国。如1983年日本与美国签署武器共同开发合作协定,这是应美国提出的要求,既反映了美国对日本相关技术需求,同时也可以让日本获得美国军用技术。1983年7月,日美就共同开发F1战机后续机型FS-X达成协议,结成了日美企业军工联盟——三菱重工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之间的研发合作合同,川崎重工和富士重工也成为参与协作企业。该项目就成为三菱重工F2战机的技术源头。1992年开始日美之间又在诸多领域签署合作意向:如火箭技术、高端炼铁及树脂等材料技术、混合动力、弹道导弹等领域,总共签署了十项合作协议。

事实上,美国也担心日本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当它看到日本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于是,美国一方面希望继续获得日本方面先进的民用技术,同时它也会找出理由拒绝与日本进行共同研究开发。例如,在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上,日本就被拒之门外,而美国领导其他八国共同开发出F-35系列。野田佳彦上台之后,立即着手修补鸠山内阁以来日美关系形成的裂痕,在军工产业领域希望继续得到美国的合作,与此同时,他也积极拓展美国之外的共同开发项目。很显然,日本既可以由此摆脱对美依赖的从属地位,增加自身的话语权;同时,也可以借机扩大与第三国合作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2012年4月,野田首相与来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发表声明,日英将共同开发军事装备产品,甚至包括火炮自动装填设备、舰艇发动机等领域。

再次,培育和扶植新“增长点”,突破产业瓶颈。如何突破军工产业的制度性疲劳、避免出现技术滑坡,这成为日本政府发展军工产业的战略重点。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不仅对军工产业自身,甚至可以带动整个民生关联产业的大发展。以此为背景,野田内阁首先选择了宇宙产业(太空产业),其原因包括:第一,相对于其他产业,该产业具有广阔市场潜力,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数据,2004—2009年全球宇宙产业年均增幅为11.4%,2009年市场规模已达1609亿美元;[7]第二,该产业关联产业众多,产业波及效果可期,仅以火箭为例,日本H2A火箭制造涉及企业就达上千家,相关部件也超过百万;[8]第三,日本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迄今为止,日本卫星发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拥有独立、先进的火箭相关技术,在全国拥有12个火箭发射基地;第四,该行业的技术领头羊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完全由日本政府控股,成立于2003年,这对于贯彻国家战略、政策方针具有极大便利性。

日本宇宙开发起步很早。早在1955年,以东京大学系川英夫教授为首的项目组就开发出自主火箭发射技术。1959年日本以和平目的向南斯拉夫出口该产品,引起美国担心被军用;1965年日本又向印尼出口相关设备,引发马来西亚对日本强烈抗议。[9]这也成为推动日本政府出台《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重要背景。1970年日本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成为世界第四个掌握该技术国家。20世纪90年代,日本连续五次发射H2系列火箭成功,技术水平领先世界。2003年日本政府重组了宇宙相关三大机构——宇宙科学研究所、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以及宇宙开发事业团,三家合并组建起JAXA。2004年日本又出台《宇宙开发利用基本战略》,把宇宙开发利用升级为国家战略技术地位,提出产业化发展方向。

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明确将宇宙战略应用于军事领域。2008年的《宇宙基本法》(JAXA法)曾确立了和平利用原则,日本宇宙产业一直被限定在非军事领域。野田内阁在2011年9月第178次临时国会施政演说中,提出要给宇宙产业重新定位。2012年1月24日,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JAXA法修正案,废除和平利用条款,提出今后将用于提高导弹防御精度、研发侦察卫星及预警卫星等。在修正案获得国会通过后,内阁府很快就设立宇宙战略室,作为日本“宇宙政策司令部”,负责推进火箭及卫星的商业利用领域,迅速提升宇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