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日本对外投资起步于1951年,但由于日本政府在国际收支方面实施严格限制,到60年代为止,与美国等相比较而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微乎其微的状态。6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着日本的资本自由化,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步放宽,而且,1973年外汇也转向浮动汇率体制,这一年开始日本对外投资出现实质性增长。当时,对外直接投资特征是在生产成本较低的亚洲进行直接投资,且主要以纺织产业和电子设备为主。非制造业投资主要是在欧美投资的销售网络建设,或者为了获得稳定的石油、铁矿石资源供给而向资源型国家的投资。
到了80年代,由于日本商品大举进入欧美市场,导致日本与美国和欧洲国家出现严重贸易摩擦,以此为背景,日本企业开始采取“绕开贸易壁垒”进入对方市场的方式,即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该国市场。伴随着1977年日本对美国出口彩色电视机采取自主限制措施、1981年又对向美国出口汽车采取自主限制措施,于是,以电子设备和运送机械为主,大批日本企业开始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美国家市场。
1985年广场协议带来了日元大幅升值,这更让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马加鞭。加之1988年美国导入了超级301条款,而欧洲则加速走向区域一体化进程,这更催促日本企业加大直接投资来避开贸易摩擦,日元升值显然又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1989年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高达9万亿日元。与此同时,非制造业领域,也出现金融、保险以及不动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加速,一批大型并购案相继出现。
进入90年代,伴随泡沫经济崩溃导致日本经济减速,企业经营恶化也导致其资产价值下降而影响了企业筹资,对外直接投资一度降温。但1993年以后日元再度转向升值通道,对外直接投资再度向上。1997年度制造业对外投资再度升至2.4万亿日元,而且,投资地也转向亚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