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大举进入东亚地区的动机非常简单——可以大幅削减生产成本。东亚地区与日本国内的生产成本相比较,极具有魅力。有60%的日本企业认为,若以日本国内制造成本为指数100的话,那么投资东亚地区的制造成本只有70—90。而且,东亚地区劳动力供给丰富,而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国内的劳动力供给出现了严重不足的现象。另外,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东盟四国、四小龙以及中国在内)名义GDP已经从1986年的6568亿美元,迅速增长至1995年的21653亿美元,10年增长了3.3倍。[5]其市场潜力具有极大前景。
区域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日本企业投资该地区。起初,投资于东南亚地区的日本企业,考虑到各国所实施的高关税政策而采取了“一国一工厂”的战略,而面对东盟签署AICO计划以及AFTA自贸区计划,日本企业开始重构东亚地区生产据点,采取集约化战略,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家电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地区内各国设立更加集约化生产基地,本着区域内分工网络建设的目标,大举推进跨地区的产业链分工。
产业集群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区域内分工发展,本地采购或区域内采购不断扩大,形成了各个地区的产业集群。这又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推动日本企业实施技术转移、甚至开始把设计与开发功能转移到该地区。另外,当地日企所组织的向日本总部派遣研修工人,以及从日本总部派来技术人员培训当地员工,这些人才培养的措施也提升了区域内的产业投资环境。
伴随着日本企业不断扩大在东亚的生产,日本对东亚地区出口,特别是生产设备以及机械类零部件出口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在东亚地区投资的当地日本企业也扩大了向日本出口产成品,形成了对日本的所谓“逆进口”(由海外日企向日本进口)的扩大。当时,日本制造业企业制订了新的国际分工战略,一种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在国内生产;面向海外销售的产品则转移到海外”,采取如此战略的企业占比最高;再有一种是“国内生产主要集中在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通用型产品转移海外”,制定这样战略的企业也不少。事实上,伴随着生产的大量向海外转移,就形成了从日本向这些生产基地供应零部件的贸易流,而生产成本又促使日本企业不断扩大海外生产规模,从而向欧美市场、甚至日本市场提供产成品。于是,以日企直接投资为契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分工型经济圈。
注释
[1]文部科学省.『平成10年版科学技術白書』平成10年5月,文部科学省 :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a199801/hpaa199801_3_093.html[2019-1-10]。
[2]文部科学省.『平成22年版科学技術白書』2010年6月,p75.
[3]文部科学省.『平成11年版科学技術白書』平成11年6月,文部科学省 :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a199901/hpaa199901_2_024.html[2019-1-10]。
[4]文部科学省.『平成10年版科学技術白書』平成10年5月,文部科学省 :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a199801/hpaa199801_2_038.html[2019-1-10]。
[5]経済産業省.『平成19年版通商白書』生産性工業と成長に向けた通商戦略--東アジア経済のダイナミズムとサービス産業のグローバル展開--概要,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