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本政府所谓内容产业立国、内容产业国际化等战略意图构成根本性冲突的是,日本社会涌动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日本政治右倾化。当代日本右翼团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结,战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日本政治家们的历史认识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日本社会的整体右倾化走向,不仅直接刺激了东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脆弱神经,无疑将使日本内容产业的海外开拓战略大打折扣。日本内容产业未来海外扩展的市场基点在于东亚,东亚文化的共通性成为日本动漫产业乃至整个内容产业存在的重要支撑点。然而,日本各界推进内容产业国际化和文化外交的种种努力,有时可能会因为日本政治家们的所谓“侵略没有标准定义”的荒唐只语而灰飞烟灭。
决定日本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大量的高素质创意人才及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则很难设想内容产业海外开拓的成功。客观地看,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内容大国,特别是在动漫和游戏领域,日本拥有相对高水准的人才队伍、受众群体和基础设施支撑。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一定具有创意人才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更无从证明日本内容产业国际化战略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从创意者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看,只有少数几家知名动漫公司实行固定工资制,其他公司则大多实行合同制。年轻动漫制作者既无健康保险,也无养老金等社会福利,还要负担东京等地的高额房租。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劳动环境恶劣,且收入微薄,90%的新人只能坚持一年左右。20岁左右的年轻动漫制作者平均月工资约9万日元,明显低于日本普通企业职工收入,约为美国动漫制作者工资的1/2—1/3。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12年《内容产业现状》显示,20—40岁的日本普通劳动者年均工资为251万—465万,而动漫制作者年均工资为110.4万—213.9万日元,即动漫制作者年均工资比普通劳动者工资大约低140—250万日元。[11]在这种一个行业整体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分配模式下,日本动漫产业能够强劲发展到今天,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奇迹。
在信息多媒体时代,日本动漫、游戏等内容产业是否存在明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很难想象,依靠那些每月仅能领到10万日元工资的动漫画手如何能够支撑起“内容产业立国”的宏伟蓝图。虽然“纸质时代”依靠漫画、动画、影视的相互补给曾经为日本内容产业支撑起一片蓝天,虽然日本社会不乏为了追求艺术境界、人生价值而甘愿忍受清苦的“御宅族”,但是,对于一个试图借此来提高国际竞争力,重振日本经济复兴和辉煌的未来战略型产业来说,则不失为一种政策的捉弄和社会的嘲讽。
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内容产业的引擎重振日本经济。日本内容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构想可谓宏大壮观,然而,不能不看到的是,这种构想本身既没有务实的政治社会环境,又缺乏扎实的经济基础铺垫和人才成长环境,更不具备全球化文化基因的价值支撑。或许明天的日本内容产业会像当年的日本手机一样,在全球手机市场爆炸性成长的欢呼声中,日本手机却全面退出国际市场,一步步滑入了“孤岛化”发展的怪圈。
经过十几年内容产业振兴神话的鼓噪,日本社会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漫泡沫”,内容产品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内容产业的整体规模却停滞不前,内容产品的国际化效益更是差强人意。日本不仅没有出现“韩流”那样的炫目光彩,而且一些内容产品如日剧等甚至被打入冷宫。日本内容产业国际化之路可谓任重道远,应该说,日本内容产业承担了其自身“不能承受之重”。
注释
[1]平力群:《从振兴内容产业看日本国家软实力资源建设》,《日本学刊》2012年第2期。
[2]唐向红、李冰:《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前景》,《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4期。
[3]株式会社ヒューマンメディア『日本と世界のコンテンツ市場データベー ス2012』。http://humanmedia.co.jp/database/PDF/release2.pdf 2012-12.
[4]経済産業省、総務省『コンテンツ海外展開の促進に向けた施策 について』http://www.bunka.go.jp/bunkashingikai/seisaku/10_06/pdf/shiryo_4.pdf,2013-2.
[5]经济产业省『コンテンツ産業の現状と今後の発展の方向性 』。http://www.meti.go.jp/policy/mono_info_service/contents/downloadfiles/121226-1.pdf,2012-12-26。
[6]李海春:《日本内容产业现状及发展要因》,《现代传媒》2007年第1期。
[7]遠藤裕『グローバル化するマンガ·アニメ·ゲーム——構成される日本文化 』http://enyu.jp/sotsuron/pre.pdf,2001:5.
[8]胡文涛、林坚:《简论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与发展特征——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日本学刊》2011年第1期。
[9]迈克尔·沃尔夫:《娱乐经济》,黄光传、邓盛华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第14页。
[10]近藤誠一『パブリック·ディプロマシー』『文化外交最前線』2004年(6)。http://www.mofa.go.jp/mofaj/press/staff/bunkagaiko/040801.html,2004-08-01.
[11]经济产业省『コンテンツ産業の現状』2012年。http://www.meti.go.jp/policy/mono_info_service/contents/downloadfiles/121226—2.pdf,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