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农政学”(1 / 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农学虽涵盖多学科内容,但其研究体系主要包含自然农学与社会农学两部分。自然农学主要继承了古代农学中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相关内容,社会农学则传承了近代农学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农业经济等相关内容。图1-1所示农学体系,将与本书关系密切的农业政策学(以下简称“农政学”)定位于应用农业经济学的一个分科,但事实上关于该定位方法,在学界存在一定的分歧。持不同见解的是以德国学者戈尔兹[20]为首的农业经济学家。首先,戈尔兹以支撑农学两部分内容的基础科学为切入点,分别对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再分化,指出自然农学亦可称之为农业生产学,其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目的在于增加农业生产总量;而社会农学亦可称之为农业经济学,其以经济学为基础,目的在于增加农业生产的纯收益。其次,戈尔兹以农学两大部分的研究目的为切入点指出,既然两者的目的均为增加收益,则农业经济学应该细分为农业经营学、农业评估、农业簿记学。显然戈尔兹并未将农政学定位在农学的范畴内。对此观点,河上肇提出了异议,指出“如将农学之目的定义为农业增收,而将农政学置之度外,也并无大碍;但如将农业经济学列入农学范畴,却将经济学一分科的农政学置之度外,则实属无理。故予不从通说,将农政学与农业经济学一同列入农学之中,并将农学定义为以农业为研究对象的学问”[21]。

河上将农政学作为应用农业经济学的一个分科列入农学范畴之中,至此农政学终于在社会农学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作为“对将来的农业的状态、理想及政策的社会性进行评估研究的学科”[22]出现在近代农学体系之中(见图1-1)[23]。农政学的研究范畴,可以根据其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推论如下:(1)农政学是农学范畴内的研究课题,因此与农业相关的所有社会政策问题都会被纳入其研究范畴之中。(2)农政学是农业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分科,因此其研究范畴为社会农学问题。(3)农政学同时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科,因此其研究焦点并非解释过去、现在的农业状态,而主要在于观测将来农业的走向,评估其利害得失,探讨、制定实现理想农业的政策。(4)农政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科,因此其研究内容应该坚持以国民经济为主体的原则。

柳田国男与河上肇几乎是同时代的学者,虽然两者研究方向不同(柳田是民俗学家,河上是经济学家),但均对农政学情有独钟。柳田的农政学体系可见图1-2,他沿用了社会政策学派将经济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个分科的方法,并且认为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策之际,应该经过三个阶段:(1)研究历史;(2)发现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历史过程;(3)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法。由此可见,柳田的农业政策学与河上不同,贯穿了“历史主义”的要素。在注重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柳田的农政学具有以下特点:(1)正因为其重视国民经济的历史,所以柳田农政论过于提倡“国家特色”,具有浓重的民族主义特色;(2)由于历史主义通常会抑制历史理论之外他学科理论的使用,因此柳田农政学在分析日本经济史的过程中过于简单地将其分类为自然经济与货币经济两种类别;(3)柳田将农政学分类于以国家及公共团体为主题的经济政策学体系之中,认为农政学是应用经济学中社会政策学的一个分科。

图1-2 柳田农政学体系

河上肇与柳田国男的农政学体系,代表了日本近代以来农政学发展过程中的两种观点,虽然两者均认为农政学隶属应用经济学范畴,但最大的不同则在于是否将对历史的考证植入农政学研究范畴之中。笔者倾向于柳田观点,其原因在于没有对历史的认真考察分析,则很难真正认识现在及预测未来,更无法酝酿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

【注释】

[1] 新渡戸稲造著『農業本論』,農山漁村文化協会,1976年,第55页。

[2] 前出新渡戸稲造著『農業本論』,第71页。

[3] 河上肇著『日本尊農論 日本農政学』,農山漁村文化協会,1977年,第164页。

[4] 关于“农”所包括的范围,换言之关于“农行为”的生产物分析,除文中所示两种观点之外,还存在其他多种观点。例如(1)生产除木材及渔、禽类之外的所有动、植物的行为;(2)生产除木材及鱼类之外的所有动、植物的行为;(3)除原始产物中的矿物类之外的,获取所有有机生产物的行为等。

[5] 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是利用自然规律,以生物的自然生长代谢为基础,根据需要通过劳动对自然行为(动植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培育与指导的过程。

[6] 前出河上肇著『日本尊農論 日本農政学』,第167页。

[7] 引自日本农林水产省官方网站,http://www.nrs-h.pref.fukuoka.lg.jp/kids/what/index.html。

[8] 前出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三卷,第888页。

[9] 前出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二卷,第398—399页。

[10] 引自日本农林水产省官方数据,http://www.maff.go.jp/j/tokei/sihyo/data/01.html。

[11] 引自2011年12月15日「日経ビジネスデジタル版」,「統計学者吉田耕作教授の統計学的思考術 もう一つの「1%対99%」問題 データが示すTPP以前に壊滅している日本の農業」,http://business.nikkeibp.co.jp/article/manage/20111209/224987/。

[12] 认为农产品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口,即从生产方式转化为通商方式获取农产品,满足国民的生存需求。

[13] 数字为食品总热量供给率,引自日本農林水産省『平成29年度食料·農業·農村白書の概要』,農林水産省ホームページ,2018年5月,第15页。

[14] 前出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三卷,第918—919页。

[15] 引自日本農林水産省ホームページ,http://www.maff.go.jp/j/kanbo/kihyo02/newblaw/newkihon.html。

[16] 前出新渡戸稲造著『農業本論』,第83页。

[17] 我国的农业相关书籍早在西汉时期便已出现,例如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宋有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有王楨的《王楨农书》,明代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在日本1697年有宫崎安贞的《农业全书》,1871年有佐藤信渊的《农政本论》等,在西欧16世纪以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农书,例如1523年英国的费兹哈柏纂著的《农地管理论》,1600年法国赛尔的《农业的舞台与经营》等。

[18] 柏林洪堡大学教授Albrecht Daniel Thae(1752—1828年),被称为近代农学的始祖。代表性著作《合理农业的原理》,在欧洲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19] 前出新渡戸稲造著『農業本論』,第113页。

[20]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Theodor Freiherr von der Goltz(1836—1905),波昂波克斯多尔夫农科大学校长。其观点与近代化学的始祖李比希的自然农学相对立,强调农业的社会经济作用,在追求纯收益的农业经营目标的同时,重视中小农经营的社会意义,主张通过加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社会改良之目的。

[21] 前出河上肇著『日本尊農論 日本農政学』,第204—205页。

[22] 前出河上肇著『日本尊農論 日本農政学』,第211页。

[23] 近代以前中国及日本均出现过优秀的农政相关书籍,例如中国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日本江户后期佐藤信渊的《农政本论》。但是当时关于“农政学”的定义并未得到严格界定,《农政全书》的内容不仅包括农业政策、制度,同时包括了农业技术知识,书名也是徐光启死后刻板复印时命名的。《农政本论》虽然更多为记载江户后期以挽救幕府财政为目的的农业政策、制度的内容,但也包括了少部分农业惯行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