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琉球交涉之记录(1 / 1)

对于宫岛的这种身份,何如璋、黄遵宪等人似乎也有所察觉,据《养浩堂私记》卷二曰:“余与清国公使交际以来,自二月至十一月,虽往返十数余次,无人曾向余言及琉球之事。”今阅《宫岛诚一郎文书》中的有关笔谈资料,在此之间的交流多为诗词唱和的风雅之谈。

宫岛在《养浩堂私记》中最早记述公使馆员对琉球问题的态度始于1878年12月1日:“十二月一日,访清公使何如璋笔谈,颇有关系于东洋,不啻琉球一事,以记之。”[12]此次笔谈中,何如璋主要谈到俄国南下所带来的威胁,主张中、日、朝应携手防俄。最后,何如璋才附加指出:“顷照外务,告琉球之事,外务未有答。”此处所谓照会,乃指10月7日(光绪四年九月十二日),为抗议明治政府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何如璋向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提出的照会,其中使用了较为强烈的措辞:“今忽闻贵国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我政府闻之,以为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13]日本政府却故意回避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企图吞并琉球的事实,而指责何如璋上述措辞为“假想之暴言”,要求向日方作出道歉,一时中日交涉陷入僵局。[14]

1879年2月26日,何如璋再次照会日本外务省,要求重新开始交涉琉球问题,但外务省不予理睬,反而进一步加快吞并琉球的步伐。对于明治政府的强行措施,何如璋一方面向李鸿章及总理衙门报告,另一方面也利用宫岛的特殊身份,作为与明治政府交涉的一个窗口。为此,特派黄遵宪与沈文荧特去拜访久病初愈的宫岛诚一郎,据《养浩堂私记》卷二记载:“三月一日,清使馆黄参赞遵宪、沈知州文荧来访,笔话颇剧谈球事,余答辩太苦。”[15]由此可见当时的紧张气氛。

笔谈中,首先沈文荧提出因日本将要实行“废琉置县”,因此公使馆员皆准备撤出日本,返回本国。进而黄遵宪指出:

贵政府若有事于球,非蔑球也,是轻我也。我两国修好条规第一条即言:“两国所属邦土,务各以礼相待,不可互有侵越。”条规可废,何必修好?故必绝聘问,罢互市。吾辈不得不归也。”[16]

黄遵宪引用《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条,驳斥日本吞并琉球是对中国邦土的侵犯。沈文荧还威胁道:“今贵邦政府贪其地而不顾理之是非,将来用兵而致祸患,仆甚不解其惑也。”[17]暗示中方对此可能付诸武力。

3月10日,宫岛将此笔谈呈递给右大臣岩仓具视,岩仓态度未有改变,告之如下:

庙堂之议,今日已定。今若踟蹰此事,则先年大久保之施行,亦不成前后顺序,如此则除断然废藩、如内地一般施政外,别无他策。此笔谈非谈寻常文事,于国事颇有巨大干系,作为内部机密,惟可示以主管参议一人,烦请誊写一部。

对此,宫岛要求岩仓为其保守秘密:“若此事外露,则有失清人交际之道,万请予以保守机密。”(《养浩堂私记》卷二)

3月11日,日本政府派遣松田道之率领警察和军队奔赴琉球,27日松田抵达琉球,宣布废除琉球藩而设置冲绳县,要求31日前接管琉球王宫“首里城”。4月4日,明治政府通告全国实行“废琉置县”,5日任命锅岛直彬为冲绳县首任县令。5月27日,将琉球国王尚泰移居东京,琉球王国终于灭亡。黄遵宪曾作《琉求歌》以记之(见《人境庐诗草》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