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杂事诗》的成书经过,黄遵宪在“定本”自序中写道:
余于丁丑之冬,奉使随槎。既居东二年,稍与其士大夫游,读其书,习其事,拟草《日本国志》一书,网罗旧闻,参考新政,辄取其杂事,衍为小注,丳之以诗,即今所行《杂事诗》也。[28]
1877年(清光绪三年、日本明治十年)11月,首届驻日公使何如璋、副使张斯桂一行三十余人,奉命出使日本,前一年刚刚中举、年近而立的黄遵宪也作为参赞官一同赴任。来日后的两年间,黄遵宪与日本友人广泛交往,对日本社会进行仔细观察,目睹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巨大变化,于是萌生出撰写《日本国志》的念头,由于此项工作规模宏大,需要耗费大量时日,于是作为前期准备工作,黄遵宪首先撰写了这部《日本杂事诗》。
《日本杂事诗》以诗夹注,以注释诗,诗和注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当然,撰写这种形式的作品,在首届驻日公使馆中不只黄遵宪一人,如公使何如璋就曾作《使东杂咏》67首,记述了受命以来直至东京上任之间的情形,字里行间充满着作为首届驻日公使的强烈使命感,而副使张斯桂所作的《使东诗录》40首,则记述了作者对日本的一些散漫印象。前者采用的是七言绝句,而后者既有绝句,又有律诗,前者皆附诗注,后者诗注绝少。[29]较之这两部作品,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吟诵的范围更加广泛,对日本的研究更加系统深入,具有更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因而倍受时人喜爱。
那么,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书名究竟源于何处呢?对此,我们可从原本第72首(定本第77首)诗注中找到一丝线索,虽然黄遵宪在定本中将这个原注删除掉,但作为《日本杂事诗》书名由来的主要证据,还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现引用如下:
余素不能为绝句。此卷意在隶事,乃仿《南宋杂事诗》、《滦阳杂咏》之例,排比为之,东人见之,不转笑为东施效颦者幾希。[30]
据此,我们可以得知,在撰写“意在隶事”的《日本杂事诗》时,黄遵宪主要效仿的是《南宋杂事诗》和《滦阳杂咏》,且就书名本身而言,很明显它沿用的是前者《南宋杂事诗》的命名方式。在位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的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纪念馆里,至今收藏着黄遵宪遗留下来的书籍共计八千余册,《南宋杂事诗》便是其中之一,[31]由此可见,黄遵宪对《南宋杂事诗》应该是非常熟知的。
《南宋杂事诗》共七卷,为清朝沈嘉辙、吴焯、陈芝光、符曾、赵昱、厉鹗、赵信等同撰,对于该书的撰写动机及其特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道:
是书以其乡为南宋故都,故捃摭轶闻,每人各为诗百首,而以所引典故注于每首之下,意主纪事,不在修词,故警句颇多,而牵缀填砌之处亦复不少。然采据浩博,所引书几及千种,一字一句,悉有根柢,萃说部之菁华,采词家之腴润,一代故实,巨细兼该,颇为有资于考证,盖不徒以文章论矣。[32](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由于沈嘉辙、吴焯等人同属南宋故都杭州一带的出身,因此他们搜集各种轶闻,每人撰诗一卷各一百首,并将所引的典故附注于下,撰成《南宋杂事诗》七卷。如开卷第一首:“茏葱佳气俪山川,南渡开基大宝传,为有文章京样好,中兴留得几遗篇。”便从南渡开始吟咏,作者沈嘉辙在诗注中引用了《宋会要》《方舆胜览》《玉海》等大量古籍,旁征博引,对南渡当时的情形作了详细说明。[33]虽然《南宋杂事诗》中的诗大都如此,“意主纪事,不在修词”,若无诗注,很难理解原诗的全部内涵,作为文学作品似乎难说是上乘之作,但由于引书繁多,“采据浩博”,为后人对南宋的认识提供了有力的史料基础,这就形成了《南宋杂事诗》的体制特征。而正是这种以诗夹注的形式,直接影响到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的创作,如王韬便在《日本杂事诗》序中说道:
又以政事之暇,问俗采风,著《日本杂事诗》二卷,都一百五十四首。叙述风土,纪载方言,错综事迹,感慨古今;或一诗但纪一事,或数诗合为一诗,皆足以资考证。大抵意主纪事,不在修词,其间寓劝惩,明美刺,存微旨,而采据浩博,搜辑详明,方诸古人,实未多让。[34]
其中,“意主纪事,不在修词”,“采据浩博”,与前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说法如出一辙。可以推断,王韬的上述评语是完全套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南宋杂事诗》的评价的。
至于前引诗注中黄遵宪所述的另一部书籍《滦阳杂咏》,今据《四库全书》集部158别集类以及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第10辑所收本,书名均作《滦京杂咏》,《滦阳杂咏》之名或许出于黄遵宪误记。《滦京杂咏》为元人杨允孚所撰,允孚字和吉,吉水人,生平不详,据罗大已为《滦京杂咏》所作的跋文称:“杨君以布衣袱被,岁走万里,穷西北之胜,凡山川物产典章风俗,无不以咏歌纪之。”可见杨允孚虽未曾做过高官,但喜爱周游祖国名山胜水,并将所见所闻,吟咏于诗。关于《滦京杂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道:
其诗凡一百八首,题曰百咏,盖举成数,其曰滦京者,以滦河经上都城南,故元时亦有此称。诗中所记元一代避暑行幸之典,多史所未详,其诗下自注,亦皆赅悉。[35]
由此可知,《滦京杂咏》收录了七言绝句一百零八首,并附有注释,主要描绘了元代上都滦京的避暑、行幸等情形。虽然提要评价其诗注“亦皆赅悉”,但翻阅《滦京杂咏》后便可发现,较之前述的《南宋杂事诗》,它的诗注要简略得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的体例主要来自于《南宋杂事诗》和《滦京杂咏》,而《日本杂事诗》一书的命名,更是直接来源于前者《南宋杂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