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所流传的杨贵妃传说,有的类似中国,认为杨贵妃在马嵬驿事变中未死,最终流落到了日本。如山口县大津郡友谷町久津二尊院就流传着如下传说:
马嵬驿军边,玄宗不得不忍痛割爱,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然近卫军司令陈玄礼恋慕贵妃,不忍加害,便与高力士同谋,将杨贵妃的侍女缢死,以假乱真,迷惑众人。杨贵妃本人则乔装打扮。在陈玄礼的心腹保护下,抄小道南下,由现在的上海附近东渡日本,来到油谷町久津。安禄山之乱平定后,玄宗派方士来到久津,送给贵妃两尊佛像,贵妃则献上定情的头簪。此后,杨贵妃再也没回到中国,在此地平静地安度晚年。[43]
另外,京都市东山区的泉涌寺还传有杨贵妃观音像。据说安禄山之乱平定后,唐玄宗思念贵妃,特请用香木制作了与贵妃等身坐像大小相同的圣观音坐像。此像宋时传入日本,现安置在该寺的观音堂内。圣观音安然端坐,宛如贵妃生时。该像1955年对外开放,现作为愿结良缘、诸愿成就的观音,深受人们欢迎。
然而,在所有杨贵妃传说中,最为有名、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名古屋市的热田神宫所流传的杨贵妃传说。该传说的主要内容,即杨贵妃本乃热田明神的化身,因为唐玄宗企图征服日本,热田明神便化作杨贵妃,去迷惑唐玄宗,挫败了玄宗的侵日之志。从前社殿的后面还有一座五轮塔,便是杨贵妃的坟墓。
下面对该传说作一具体的介绍与分析。
关于该传说的起源,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记载,应是镰仓时代末期比叡山僧人光宗(1276—1350)所著的《溪岚拾叶集》。《溪岚拾叶集》堪称日本天台宗的百科全书式书籍,内容涵盖显、密、戒、记录等诸多方面,除了纯粹教理外,还包含不少神社寺院的由来缘起谭和灵验谭,以下是有关蓬莱宫的问答:
问:以我国习蓬莱宫者,方如何?
答:唐玄宗皇帝与杨贵妃,共至蓬莱宫。其蓬莱宫者,我国今热田明神是也。此社坛后有五轮塔,(中略)此塔婆,杨贵妃墓也。[44]
在此明确记载,热田神宫就是蓬莱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一起来此,神社内的五轮塔就是杨贵妃墓。而此处所说“五轮塔”,据说江户初期的林罗山(1583—1657)《本朝神社考》卷三记载:
热田之庙背有一基石塔,其长二尺许,其形太丑,巫祝等指之曰贵妃之塔也。又庙外有玄太辅之祠,佥云玄宗三郎之祠也。
另据《尾张国地名考》所载,该塔乃五轮石塔,在正殿西北方向,自镰仓时代便存在,直到江户时代的元禄时期(1688—1704)尚在,何时倒塌,不得而知。
上述杨贵妃为热田明神的传说,到南北朝时期更加广泛,如《曾我物语》中有一篇《玄宗皇帝之事》,前半段基本上承袭《长恨歌》的故事,但在结尾道士寻访贵妃处,却又这样言道:
(方士)乘飞车,来到我朝尾张国,化为八剑明神。杨贵妃乃热田明神者也,传说蓬莱宫,即指此地也。[45]
另外,足利义晴时编成的《云州樋河上天渊记》(《群书类丛》正28集)中也如此写道:
四十五代圣武、四十六代孝谦帝间,李唐玄宗慕权威,欲取日本。于时日本大小神祇聚集评议,请以热田生杨家而为杨贵妃,乱玄宗皇帝之心,醒日本夺取之志。诚如斯,贵妃失马嵬,乘船着尾州智多郡宇津美浦,归热田宫。
不但民间传说如此,就连当时的博学大儒清原宣贤(1475—1550)在讲解《长恨歌》中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时,也将热田的蓬莱传说,与杨贵妃的故事结合起来。
日本有三处蓬莱,熊野金峰山、尾张之热田、骏河富士也。秦始皇遣徐福求长生不死之药时,先至熊野金峰山,其后至骏河富士云。又,方士寻至热田,贵妃闻玄宗之使至,召见入内对面,界内即仙境也。方士牢记于心,归唐后语以此界内之形状,造之于庭也。[46]
杨贵妃听说方士受玄宗派遣来到热田,召其入内见面,此处强调指出“界内即仙境也”,表明它具有不同于世俗现实的神圣性。继而又在讲解“金阙西厢叩玉扃”时,如此阐述道:
一说此蓬莱乃言日本尾张热田明神,玄宗欲攻取日本,热田明神变成美女,以迷玄宗之心,其证据为,此社有门曰春叩门,春时道士叩其门,故门额如此,是一说也。[47]
由此可以看出,杨贵妃渡日传说已在中世日本朝野广泛流传。
到了江户时代,这个传说更是广为流传,当时无论是对《长恨歌》的讲解,还是民间故事,皆沿用此说,并加以扩充。如刊行于宽文年间传为浅井了意(1612—1691)所作的《杨贵妃物语》,便是用假名对《长恨歌》的章句进行逐句讲解,对“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两句,是如此阐述的(笔者译):
昭阳殿,华清宫南之御殿也,昔君常游此地也。恩爱绝,昔为君所宠爱,而今已绝也。今蓬莱宫中唯一人,从前春日秋夜,甚觉短暂,今此中日月颇长,不胜悲惨也。此蓬莱、方丈、瀛洲,乃仙人居处,山中有不老不死之药。此山在大海中,是谓日本也。日本有骏河之富士、尾张之热田、纪伊之熊野也。秦始皇时,有名徐福之道士为寻不死之药,来纪州之熊野也。又玄宗之时,有方士杨通幽寻贵妃来尾州之热田也。唐玄宗时,天下太平,安宁无事。而帝欲讨伐此日本,于是热田明神化为贵妃,乱唐世而救日本也。[48]
在这里,除了对原文的讲解外,还对日本几处流传的蓬莱传说作了说明,最后叙述热田明神化为杨贵妃的传说。
另外,江户时代与近松门左卫门并驾齐驱的净琉璃作家纪海音(1663—1742年),在《玄宗皇帝蓬莱鹤》中的“玄宗杨贵妃道行”一段中,也如此描写道:
御声又言道。陛下贪欲太深,为缓陛下夺取日本之志,特变作杨贵妃,此亦乃垂迹和合也。
所谓“垂迹和合”是日本的特有信仰,乃指神祇为助民众,从本来所居之处特地下凡。此处描写的,当然是热田明神现身杨贵妃,拯救日本的事情。
由此看来,到了江户时代,无论汉学家、儒者,还是一般民众,对于杨贵妃是热田明神化身的传说都是深信不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