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试对额田王《思近江天皇作歌》中担任最重要意象角色的“帘”与“秋风”,从与中国的宫怨诗之间的关联角度进行了若干考察。根据本文的解读,可以认为此歌描写了持续等待天智天皇到来的处于“宫怨”之中的额田王形象,歌中吟咏的“秋风”是对天智天皇迟迟不来所发出的感慨,应理解为其表达了作为宫中女子所具有的怨情。借用井手至的说法,是可以认为这首和歌“在时代上也是最早受到了中国闺怨诗的影响”的。
众所周知,近江朝从制度、文物等方面开始,都在摄取中国文化上十分积极。《怀风藻》序里记载了当时努力整顿制度、鼓励文艺的情景,即便多少有一些夸张的部分,也确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历史事实。遗憾的是,由于壬申之乱,很多作品散佚,使得在今天的研究中资料方面十分不足。尽管如此,可以断言的是,活跃于近江王朝的额田王,在从代替他人创作到以自己个人名义创作的过程中,的确吸收了中国文学中丰富的要素。和歌的创作在万叶初期这一开端时刻,便已经对中国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摄取,这一点在思考以后的日本文学以及日本文化上,可谓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原文为日文,题为「額田王の『思近江天皇作歌』と宮怨詩」,收入梶川信行编:《初期万叶论》,日本上代文学会研究丛书,笠间书院,2007年版,第275—293页,钟薇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