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伊拉克以边界问题为由发动了对伊朗进攻,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爆发了。日本对两伊战争的解决,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其原因如下。
首先,日本与两伊国家都有良好的经贸关系,据统计,1979年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中,11.4%是来自伊朗,5.3%是来自伊拉克,按日本从中东各国进口石油所占比例来看,伊朗与伊拉克分别占第二、第五位。1979年日本对中东出口贸易额中14.4%是对伊拉克,8.4%是对伊朗。按日本对中东出口贸易额各国所占比例来看,伊拉克与伊朗分别占第二、第四位。[14]日本担心战火蔓延会影响其经济利益。
其次,日本与两伊国家都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战争的继续,成为日本与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15]。所以日本不能坐视不管。
再次,两伊战争也为日本提供一次发挥“国际作用”的机会。对于伊朗,人质事件使其与西方国家矛盾很深,苏联正深陷阿富汗泥潭,伊朗又标榜“不偏向东方,也不偏向西方”的对外政策。因此,只有经济大国日本可能在两伊国家间斡旋,成为双方都能信赖的调解人。
两伊战争爆发后,日本一直呼吁双方停火并派使团前往两国,两伊国家也派使团前来日本,特是1983年两伊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斡旋外交更加活跃。现将日本外务省公布的《外交青书》有关“两伊纠纷与我国外交努力”(要人交流)一节编制成表5-1,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日本外交斡旋的活跃程度。
表5-1 两伊战争时期日本外交斡旋情况一览[16]
在1985年9月联合国大会之际,日本外相安倍抓住时机,提出两伊代表出席安理会会议,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中介下实现双方对话。[17]日本在两伊之间开展斡旋外交,对于调节两伊矛盾起了重要作用。这促进日本更加突显自己在中东地区的独特作用。日本在历史上,军国主义侵略魔爪从来没能伸向中东,所以与中东国家没有历史上的恩怨问题。二战后日本宪法明文规定放弃战争,又使中东国家免除疑惑。日本为世界经济技术强国,而中东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双方本着友好、互惠原则容易发展关系。在两伊间展开外交斡旋,为日本加强中东外交增强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