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特演”计划,从7月2日御前会议决定,到8月9日参谋本部宣布放弃执行,前后仅一个多月,但是它反映出日本侵略者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和对外侵略扩张野心的贪得无厌。
“关特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在日本统治集团确信德国法西斯会在苏德战争中很快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这是其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日本侵略者并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苏联在共产党领导下,举国一致,并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援,形成巨大的反侵略力量。日本是个小国,人力、物力有限,发动和扩大侵华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南北同时备战方案本身就是错误的。“关特演”计划,日军北进的条件是苏联将远东军兵力半数以上西调,而日军北进的主要力量是陆军,其陆军的绝大部分兵力深深陷入中国战场。据日军参谋本部战备课预计,如果日军发动对苏进攻,“25个师、6个月后推进到贝加尔湖附近就到了极限,分配的汽油用完,作战就得中止,战争无法进行到底”[12]。因此,实施“关特演”计划,日本缺少雄厚的战略物资基础。另外,日军在当时条件下,能在短期内运送大量物资装备及兵力,从军事角度看是成功的。然而军队的备战在忙乱中进行,物资装备十分不足,部队远途调来无法妥善安置,又面临严冬的威胁,日本发动战争困难重重显而易见。即使不发动对苏战争,如此多的兵力集中于中国东北,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很难度过严冬,这也是日军很快放弃执行“关特演”计划的原因之一。“关特演”计划的放弃,促使日本最终坚持对苏采取中立政策,同时也促使日本加快南进准备,很快挑起太平洋战争。
注释
[1]本节发表于《军事历史》1992年2期。
[2]日本国際政治会、太平洋戰争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戰争ヘの道》5,東京,朝日新聞社,1963年,第305頁。
[3]日本国際政治会、太平洋戰争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戰争ヘの道》5,東京,朝日新聞社,1963年,第308頁。
[4]日本国際政治会、太平洋戰争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戰争ヘの道》5,東京,朝日新聞社,1963年,第309頁。
[5]服部卓四郎著、张玉祥等译:《大东亚战争全史》1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45页。
[6]日本中央公论社主编:《历史人物》1983年增刊,第50頁。
[7]日本国際政治会、太平洋戰争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戰争ヘの道》5,東京,朝日新聞社,1963年,第211頁。
[8]服部卓四郎著、张玉祥等译:《大东亚战争全史》1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6页。
[9]日本国際政治会、太平洋戰争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戰争ヘの道》5,東京,朝日新聞社,1963年,第321—322頁。
[10]日本中央公论社主编:《历史人物》1983年增刊,第63頁。
[11]服部卓四郎著、张玉祥等译:《大东亚战争全史》1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2页。
[12]日本中央公论社主编:《历史人物》1983年增刊,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