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锁国”、开国与洋学(1 / 1)

长期以来,“锁国”被认为是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时代标签。然而,“锁国”一词并非源自历史史料,而是后世人们站在后世立场上想象的历史场景,而对想象的历史必须正本清源。历史事实告诉人们,正是在所谓“锁国时代”,出现了研究西洋学问的兰学。到日本开国为止西洋文化如同涓涓细流已经在日本浸润了300余年,甚至出现了主张以西洋方式改变日本的“华山兰学”。及至鸦片战争给日本社会带来了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激起了日本人关心英国的热情。之后不断扩展到关心其他西方国家的状况,兰学也发展成为通过各西方国家语言研究西洋各发达国家的幕末洋学。甚至有日本学者提出:“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日本会怎样呢?”[1]正是鸦片战争唤醒了日本人的民族危机意识,而1853年伯理来航终于使日本国门洞开,并刺激了日本人身临其境的对外意识。

1853年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年头,是日本历史发生天翻地覆大变局的端绪,其后这个民族经历了现代化进程中高峰和低谷的震**,也感受了“大和魂”的亢奋与衰萎的交替。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1853年以后的日本那样,有着亦成亦败的酸甜苦辣,而日本人的精神面貌就像一条变色龙,时而温文尔雅地模仿西洋绅士,忽而变为史无前例的江洋大恶,这也是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正负两极。那么这些表现的背后是否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核在冥冥中发挥着魔力,抑或是现代化变革的步伐生成了变色龙文化?而这一切似乎可以从幕末开国的历史中得到某种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