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国”一词在日本江户时代史中,是至关重要、且最为人所熟知的用语,“江户锁国论”也是日本史学界流传已久的“常识”。《角川日本史辞典》“锁国”条目的释文为:“为确立、维持江户幕府的权力所采取的对外封锁政策。指1639年至伯理来航的215年间的对外孤立状态……通过1639年禁止葡萄牙船来航的锁国令,最终完成锁国。由此,除荷兰、中国、朝鲜之外,与外国的通交被禁止。”[2]可见,锁国一词已成为闭关自守外交体制的代名词,进而形成了“近世(即江户时代)就是‘锁国’,‘锁国’等于近世”这样的逻辑关系。江户时代正值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时期锁住国门,拒绝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就等于是拒绝历史的进步。由此,“锁国体制”便成为日本史学界批判的对象。
然而“江户锁国论”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江户幕府“锁国”的目标仅仅在于铲除危害其统治的天主教信仰。学界常识认为德川幕府的禁书政策是“锁国体制”下全面抵制西洋文化的重要一环的定说也是一种误解(参阅第三章第一节),兹不赘述。通观江户时代,除抵制天主教之外,不但没有割断与世界的联系,而且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文化。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进行江户时代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兰学史研究,因而不得不对“江户锁国论”提出质疑。笔者以为,“江户锁国论”为总体把握江户时代框定了先入为主的基调,阻碍了对江户时代整体的正确理解,以至于很难对江户时代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观评价。有鉴于此,有必要对“锁国”这个“常识性”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辨析,以求取符合历史事实的新的认识。围绕“锁国”,至少需理清以下几个问题:即“锁国”一词的由来及其“江户锁国论”的演变过程;“锁国”的目的和历史实态;“锁国”这个概念是否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