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普及于当今日本企业中的社训、社是,并不是战后以来出现的新事物,它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考察社是、社训,可追根溯源至封建时代的家训。家训,顾名思义,是齐家之训、家内之训。它是家族之内家长为家族成员、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规定的有关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训诫,是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法则。日本早期的家训是贵族的家训,以奈良时代吉备真备所撰的《私教类聚》为代表。《私教类聚》虽未流传下来,但据说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中国典籍,尤其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私教类聚》以后,在皇族与贵族中又出现了一些家训,但随着皇室与贵族势力逐渐衰落,贵族家训没能充分发展起来。
镰仓幕府建立以后,掌握了政权的武士出于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仿效贵族社会的做法,开始制定家训。现存最早,也是镰仓幕府时期仅见的武家家训是《北条重时家训》。室町幕府时期,社会动**,武士家族内部纷争不断。出于维护武士家族集团内部秩序的需要,武家家训明显增加。《竹马抄》《今川了俊制词》《伊势贞亲教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家训代表作。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取代原有的守护大名确立了在各国的统治,并与其他大名竞争。各大名从亲身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留下了富有特色的治家之训。此时期的家训,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实用,作为武士家族统合工具的作用日益明显。此时期的家训以《朝仓敏景十七条》《早云寺殿二十一条》《武田信玄家法》《毛利元就书状》等为代表。德川时代以后,随着社会秩序趋于安定,加上朱子学的影响,家训中原有的突出武勇、征战的色彩逐渐淡化,治国安民思想成为家训的核心,对家臣品行的要求超过了对“弓马之道”的强调。
近世以后,和平的社会环境,兵农分离政策的实施以及武士的城居,带来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在严格的身份制度束缚下,商人们对来之不易的家业与家产格外珍重,也把制定家训作为治家的手段。商家家训既受武家家训的影响,也反映了庶民阶层的价值观念。早期商家家训以博多贸易商人岛井宗室的《岛井宗室遗书》(1610年)为代表。该遗书模仿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的形式,对继承人提出贯穿了实利主义思想的十七条训诫,涉及经商、做人、治家等各个方面,达于吃饭穿衣等细微之处,成为后来商家家训的楷模。至德川时代中期,商品流通机构臻于稳定、健全,豪商巨贾辈出,一些富商集过去武士及商家家训之大成,纷纷制定家训,其作者或主持制定家训的人一般都是奠定了家业基础的初代(家业创始人),或者是扩大了经营规模、实现了家业振兴的人(中兴之祖),由他们将自己的经营理念、生活信条总结成文,作为家训传于后人。三井家的《宗竺遗训》(1722年)、《鸿池家家训》(1732年)是此时期商家家训的代表作。随着商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家政和经营渐渐分离,作为家训副产物的店规、店则也随之产生。如《住友长崎店家法书》《水口屋店方掟书》《白木屋享保定法》等等。
家训,本来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明治维新之后,武士阶级退出历史舞台,武家家训也由此结束历史使命。然而,由于近代日本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江户时代商家的延续,即使是明治维新后建立的新企业,也多是在家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于是,过去用于治家的家训,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那些有着较长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在继承了过去以家训治家传统的同时,针对过去商家家训基本上是以习惯与礼教为准则,内容有欠完备,缺乏可操纵性等问题,纷纷修改或制定新的家训,使其系统化、具体化,乃至注入近代的思想内容。在形式上,近代以后的家训多以“家宪”相称,以突出家训作为家之法律的效力。如《三井家宪》的制定就是如此。三井家自从1722年由第二代家长三井高平制定家训《宗竺遗训》以来,历经几代人,但约束力不减当初。1900年,为了适应时代潮流,三井家聘请了著名的法学家、明治民法的起草人之一穗积陈重等人制定了新的家训——《三井家宪》。《三井家宪》共分10章,109条。举凡同族范围、家族资格、同族义务、同族会组织乃至婚姻、养子、分家、继承、制裁等内容,无所不包,堪称近代日本最系统、最完整的家宪。
进入20世纪,尤其是进入昭和时代以后,随着大批新兴企业纷纷建立,原有的内容较长的成文式家宪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生活节奏,人们便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指导方针、行为规范浓缩成若干格言,创造了社是、社训这一新形式。经过战后民主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企业的家族性和封建性,尤其是随着经济高速成长,新兴企业越来越多,高度概括企业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的社训、社是日益普及。
从家训到家宪,再到现代企业的社是、社训,其使用范围离“家”越来越远,而作用却越来越广泛。社训、社是与以前的家训、家宪虽代表的主体不同,约束的对象不同,但其功能是相同的。家训、家宪是为了一族的延续而定,社训、社是乃为企业的繁荣而定。比较起来,社是、社训具有简明扼要、感召力强、易于记忆的特点,带有明显的现代色彩,所以在企业中极为流行。据日本国际行销传播经理人协会(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简称MCEI)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做的“企业经营理念”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57家企业中,拥有社是、社训企业的比例高达93%,[2]几乎可以说有社就有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