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前近代日本人的“豚尾”(1 / 1)

发型发式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体现之一,不仅表现出时代特点,也反映出人的文化修养、精神风貌与生活环境。古代早期日本男性大都把头发用绳子扎成环状伏在耳边,称“美豆良”式。大化改新后,日本人在学习唐朝文化的过程中,也学习唐人的衣冠制度。天武天皇(在位673—686)于公元682年发布诏书:“自今以后,男女悉结发”[5],此后,日本人,尤其是男性就模仿唐制结发髷于头顶。进入武家社会后,由于武士在打仗时要戴头盔,为了解决头部闷热的问题(也有人说是为了防止头发散开遮挡视线),便将头顶部的头发剃光,将其余的头发结成发髷向前面弯曲伏在头顶。这种发型从正面看像“丁”字,故称“丁髷”。江户时代的日本已经没有战争,除了少数公卿、神官、学者、医生等人留“总发”头(不剃发,将所有头发在头顶结成发髷)以外,丁髷式发型从武士扩大到全社会,成为成年男子的基本发型,不结发意味着是有罪之人。[6]有了这种特殊的剃发、结发习俗,男人们要像刮胡子一样频繁剃掉头顶的头发。到江户末期,仅京都、大阪、江户三地就有大约25000家专门打理丁髷头的结发业者,幕末有识之士、火炮专家山本觉马曾对因结发造成的浪费提出批评[7]:

(结发)要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徒费时间而已。日本五千万人口,一家五口则一千万家,一家一年花费刮胡子钱、结发钱以金二分计算则五百万金。应省下如此白白浪费之钱,以往昔自己整发之品格为佳。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还意识不到蓄丁髷式发型的落后。自从与西方国家有了交往,工作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发型的问题。19世纪中期,日本在美国军舰炮口下被迫开国,欧美人随之涌入日本。初到日本的西洋人对日本男人的奇特发型既奇怪又紧张。奇怪的是人们为何都留猪尾巴一样的发型,紧张的是为何日本人都把手枪顶在头顶(最初西洋人认为这种发型像手枪)。更多的人认为这种发型奇怪而丑陋,如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作为海军提督普提雅廷的秘书于1853年随战舰“帕拉达”号到日本,在他航海记《帕拉达战舰》中,记载了初见日本人发型的惊讶:“把头部和脸一样剃光,仅将脑后的头发扎起,就像切下来一束,扎得又细又短,结结实实地伏在光头上。对这个既麻烦又难看的发型得用多少心思啊!”[8]

最早走出国门的人也在海外因为丁髷头而遭遇难堪。前述野村文夫把西洋人称日本男子的发型为“豚尾”写进《西洋闻见录》,当是根据其亲身经历的记载。把头发说成是尾巴,尤其是说成又笨又脏的猪的尾巴,是严重的人格侮辱。1862年,榎本武扬、西周、津田真道等一行十五人受幕府派遣到荷兰留学。每当外出,他们的着装打扮就会受到当地人围观,为此,这些人不顾幕府对留学生在外期间“不得改变衣服发容”的规定,脱下和服换上西服。而头上的发髷却比较麻烦,由于不知何时会突然被幕府招回国内,不敢轻易剪发,只好戴上帽子把丁髷遮盖起来。一次,留学生们进入剧场看剧,按习惯观众在剧场内必须脱帽,观众见到他们头顶的丁髷满场大哗,留学生羞愧难当,当即灰溜溜退场。受到这些刺激的留学生终于不顾幕府禁令,在荷兰全部剪掉了发髷。当时,剪掉丁髷是件十分冒险的事情,不仅幕府有禁令,也有受到尊王攘夷派狙击的危险。1863年,长州藩士伊藤博文与井上馨等人无视幕府禁令,打算乘英国船偷渡到欧洲留学。由于伊藤博文等人已剪掉发髷,英国船的船长担心其成为攘夷派狙击的目标,拒绝其登船。直到伊藤博文等人承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切腹自杀,英国船长才同意其登船。还有资料记载说,1868年6月,从英国归来的留学人员一行十四人由于全部剪掉了发髷,在横滨登陆后不得不全部戴上假发髷以防不测。[9]这些轶事说明,幕末日本已经有了一些断发先行者。

与日本人在国外受到羞辱的同时,在国内已经接受西式军事训练的幕府军队和一些藩兵当中,也感受到丁髷的麻烦。穿着新式军服,却头顶丁髷,随号令操练时,发髷跟着晃动,很不协调。看来,改变农业社会人们习以为常的丁髷头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已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