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起,日本就有天皇赞美歌,“我君王时代,千代八千代……”,有令中国大宋皇帝羡慕的“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的“古之道也”[41],但实际上天皇只是作为虚君居于日本社会的顶端。正是因为皇室没有处在权力中心,也就避免了被革命的悲剧。“王政复古”后,为了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需要彻底改变天皇无权与贫弱的现状。从1867年10月岩仓具视在“王政复古议”中首次提出“皇家连绵,万世一系”[42]起,到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短短二十几年时间,明治政权从政治、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把千年孱弱的皇室与原本文弱的明治天皇打造成实实在在的日本最高统治者,使其成为日本近代史的核心。

注释

[1]歴史研究会:《歴史家は天皇制をどう見るか》,三一書房,1948年,第15頁。

[2]遠山茂樹:《明治维新と天皇》,岩波書店,1991年,第66頁。

[3]大久保利謙等:《史料による日本的歩み·近代編》,吉川弘文館,1951年,第30頁。

[4]遠山茂樹:《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天皇と華族》,岩波書店,1988年,第25-30頁。

[5]田中惣五郎:《天皇の研究》,河出書房,1951年,第149頁。御局,对女官的敬称。

[6]他们是旧幕臣山冈铁舟,萨摩藩士高岛鞆之助、村田新八,长州藩士有地品之充、太田左门,越前藩士堤正谊,熊本藩士米田虎雄,土佐藩士高谷佐兵卫,佐贺藩士岛义勇等。

[7]田中惣五郎:《天皇の研究》,第119頁。

[8]《侍従へ服制更正ノ勅諭》(明治4年9月4日),中村定吉編集、出版:《明治詔勅輯》,1893年,第12-13頁。

[9]児玉幸多:《日本史小百科·天皇》,近藤出版社,1978年,第68頁。

[10]多田好問:《岩倉公実紀》下卷,原書房,1979年,第528頁。

[11]明治维新后,政府内部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政体问题出现了对立。以大隈重信为代表的一派,主张采取英国式的议会内阁制;以岩仓具视、伊藤博文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采取保留君主的德国模式。1881年(明治十四年)10月,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决定确定立宪政体方针,罢免大隈重信及其一派成员的官职。并以诏书的形式宣布将以1890年为期召开国会,公布宪法。大隈派被逐出政府一事,史称“明治十四年政变”。

[12]以帝王元号纪年是古代日本学习中国而实施的制度之一,645年定元号“大化”,是日本使用元号之始,文武天皇于701年建元“大宝”,成为固定的制度。历代天皇改元一般以天皇交替时进行“代始改元”为原则,也有遇吉祥事发生时的“祥瑞改元”、遇有天灾发生时为消除灾异影响而发生的“灾异改元”,还有避讳辛酉年、甲子年、戊辰年的“革年改元”。平均而言,明治时代以前,每代天皇要改元2—3次,一个元号使用5—6年时间。江户时代年号尤其混乱,如在位21年的孝明天皇共使用了7个年号,幕末时期从万延到明治(1860—1868)的7年时间共改元4次。见皇室事典編辑委员会:《皇室事典》,第272頁。

[13]大久保利通:《大阪遷都建白書》,遠山茂樹:《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天皇と華族》,第7頁。

[14]佐佐木克:《江戸が東京になった日》,講談社,2001年,第117頁。

[15]田中彰:《近代天皇制への道程》,吉川弘文館,1979年,第233頁。

[16]佐佐木克:《江戸が東京になった日》,第141頁。

[17]六大巡幸:1872年5月23日—7月12日,近畿、中国、九州岛岛岛巡幸(伊势、大阪、京都、下关、长崎、熊本、鹿儿岛);1876年6月2日—7月21日,东北巡幸(宇都宫、福島、仙台、盛岗、青森、函館);1878年8月30日—11月9日,北陆道巡幸(福井、石川富山、新潟、长野)、东海道(神奈川、静冈、爱知、岐阜);1880年6月16日—7月23日,中央道巡幸(山梨、三重、京都);1881年7月30日—10月11日,东北(山形、秋田)、北海道(函館、室兰、札幌、小樽)巡幸;1885年(明治十八年)7月26日—8月12日,山阳道(大阪、兵库、冈山、広岛、山口)巡幸。

[18]三条実美:《北海道巡行的上奏稿》,载遠山茂樹:《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天皇与华族》,第47頁。

[19]三条実美:《北海道巡行の上奏稿》,遠山茂樹:《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天皇と華族》,第48頁。

[20]1857年由萨摩藩士市来四郎拍的“岛津齐彬像”证实日本人在19世纪中期已经掌握了摄影技术。1862年,摄影师下冈莲杖在横浜开设了照相馆“全乐堂”,上野彦马在长崎开设了“上野摄影局”,这是日本最早的对外营业的照相馆。

[21]明治天皇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871年,当时明治天皇视察工部省辖横须贺造船所,奥地利人斯蒂尔·弗里德未经皇室的同意而偷拍了天皇与众随臣及造船所所长在一起的照片。这张照片逃脱了宫内省的追查被带至国外,得以保存下来,在东京大学总合研究博物馆于2009年3月28日揭幕的“维新与法国”展览中首次在日本展出。

[22]天长节:战前祝贺天皇生日的节日。1868(明治元)年至1872(明治5)年为9月22日。1873改行太阳历时,换算为明治天皇的生日为1852年11月3日,遂将天长节改为11月3日。大正时代的天长节为大正天皇生日的8月31日,昭和时代的天长节为昭和天皇诞生日的4月29日。战后改称天皇诞生日,定明治天皇的生日11月3日为“文化日”。

[23]遠山茂樹:《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天皇と華族》,第37頁。

[24]1873年12月5日《日新真事志》,转引自多木浩二:《天皇の肖像》,岩波書店,2002年,第109頁。

[25]高見沢茂《東京開化繁昌誌》第三編,天籟書屋,1874年,第11-12頁。

[26]此时使用的是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的照片。当时,首位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以现有的天皇标准像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旧照,不便与外国皇族交换为理由,劝说天皇再拍新照片,但明治天皇以“不喜欢照相”为由加以拒绝。无奈,宫内厅请来大藏省纸币寮雇用的精通素描、石版画、铜版画的意大利人爱德华多·乔森(Eedoardo Chiossone1832—1898),利用明治天皇外出巡幸之机,躲在天皇居室旁边的房间,用偷窥的方式,先为天皇画素描,再画成完整肖像,最后请摄影师丸木利阳把肖像画拍摄下来。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最流行的明治天皇肖像。

[27]“最敬礼”,日本最高规格的鞠躬方式。1941年5月,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文部省颁布了《昭和国民礼法》,其中对“最敬礼”的解释是“对以天皇陛下为首的皇族、王公族行的礼”。具体做法是“姿势端正,注目前方,上身徐徐前倾同时双手自然下垂,指尖达于膝头(约45度),稍停片刻后,慢慢恢复原有姿势。尤要注意脖子直,腿不弯”。国民禮法研究会編:《昭和の国民禮法》,帝国書籍学会,1941年,第15頁。

[28]如1891年1月,东京第一高中教师内村鉴三因为在《教育敕语》奉读式上没有对“御真影”“最敬礼”的“不敬事件”被解职;1911年,北海道某乡村小学校长鸣海要吉用马拉雪橇运送“御真影”,被指“奉戴”姿势有问题而获“不敬”之罪,被免去校长职务。

[29]如1896年,三陆地区发生大海啸时,岩守县上闭伊郡箱崎小学校长栃内泰吉为保护“御真影”而溺死,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时,多名教师为保护“御真影”及《教育敕语》而殉职。

[30]歴史研究会:《歴史家は天皇制をどう見るか》,第12頁。

[31]田中惣五郎:《天皇の研究》,第121頁。

[32]皇室事典編辑委员会:《皇室事典》,第118頁。

[33]信夫清三郎著、吕万和等译:《日本近代政治史》,台北: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第5-6页。

[34]遠山茂樹:《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天皇と華族》,第257-259頁。

[35]皇室事典編辑委员会:《皇室事典》,第146頁。

[36]“明治人の俸給”,http://homepage3.nifty.com/~sirakawa/Coin/J022.htm。

[37]遠山茂樹:《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天皇と華族》,第261頁。

[38]黒田久太:《天皇家の財産》,第19頁。

[39]黒田久太:《天皇家の財産》,第32、37頁。

[40]佐佐木隆尔等:《新視点·日本の歴史·6·近代篇》,紀行社,1993年,第103頁。

[41]《宋史》日本传。

[42]大塚武松等:《岩倉具視関係文書》,日本史籍協会,1927年,第3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