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贵族的教养(1 / 1)

说到贵族的教养,人们一般会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到欧洲贵族身上。而若从传承之久远、文化之厚重方面来考察,东方国家日本的贵族丝毫不逊于欧洲的贵族。当欧洲的贵族还蜗居在中世纪乡野的城堡,粗鲁不堪,只关心养狗、骑马、打猎的时候,日本的贵族已经在教养方面领民众之先,创造了灿烂的贵族文化。

人们往往会认为,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贵族,都不事劳动,过着优裕的生活,所以有余暇和精力去舞文弄墨,写诗作赋,弹琴唱歌,游山玩水,追求高雅,其教养肯定高于终日为衣食温饱而劳碌的普通大众。其实,这些理解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失片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养与其生活状况有直接关系,如良好的教养首先得益于良好的教育,这就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日本古代贵族的教养之形成首先来自身份制度下自我意识的完善,即作为上流阶层而存在,时时事事要显示出与这一阶层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及生活情趣。即使多数贵族并不像藤原氏那样权倾朝野,财富充盈,且到幕府时代生活潦倒,但他们依然警诫自己不能失去贵族的品格和修养。因此,经过律令时代数百年的陶冶,以知性、高雅为特征的贵族教养得以形成,并影响了社会大众,与整个历史相伴始终。

贵族的教养首先来自教育。大和时代,日本几乎是文化沙漠,大陆移民中的文化人承担了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任务,也因其文化素养而在朝廷中垄断了文书记录等工作。这对于当地贵族来说或许是一种刺激或动力,促使他们从掌握文字开始,学习中国的文学、经典、政治思想,到最后创造自己的文字和文学及文化。奈良时代是文化繁荣时代,大陆移民的地位逐渐降低,贵族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通过派遣遣唐使及留学生、学问僧等到唐朝,直接与文人雅士交流,使贵族们加深了对文化知识的憧憬,很快表现出对教育的关注,他们尤其重视让自己的子弟具备符合贵族身份的文化、知识、礼仪、趣味与教养。由于荫位制度的存在,对于贵族来说,不进大学寮学习,不参加科举考试照样可以叙位任官,因此大学寮中枯燥的学习难以引起贵族子弟足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当时的贵族更热衷于对子弟从幼小的时候开始进行家庭教育,后来贵族们开办的私人教育机构——如弘文院、劝学馆、文章院的人气甚至远远超过了大学寮。

在古代日本,由于没有科举制束缚,贵族的教育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在文学修养方面,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似乎并没有引起贵族们的多大兴趣,人们却以会写汉诗为荣,应诏侍宴、迎接外国使节、贵族聚会等朝廷际会场合都要赋诗,因此从天皇、皇族成员到贵族、僧人,涌现出许多造诣颇深的汉诗人。在汉诗文的影响下,和歌也有了迅速发展。在当时,赋汉诗,咏和歌在贵族中蔚然成风,一个贵族男子如不具备汉诗和歌的基本素养则难登大雅之堂。在个人兴趣方面,贵族们竞相追求高雅,涉猎各种学问与艺术,还要培养书道、绘画、抚琴、吹笛等雅趣,以在朝廷生活中独树一帜。在礼仪方面,由于受唐代制度、文化影响,在朝廷与宫中乃至各种社交场合,形成了严格而烦琐的礼仪规范,如何保持作为贵族的体面,不失身份,在当时是颇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就有了专门研究和介绍各种朝廷官员行事与礼仪、装束、典故等方面规范的学问(亦称“有职故实”)的发达,源高明的《西宫记》、藤原公任的《北山抄》、大江匡房的《江家次第》三书,成了礼仪方面的必读书,还出现了以此为家业的贵族家庭。[21]作为贵族的一员,在朝廷内外的出言进退、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方面都必须符合贵族的礼仪和规范。例如,书信往来在当时是重要的社交手段,要措辞得体、不能随便应付,由此,便有了专门教人写信的教科书《明衡往来》。《明衡往来》的作者是历任文章博士、大学头、东宫学士等职的贵族学者藤原明衡(989—1066),他以收集到的贵族之间的信件为范本,教授贵族子弟在正确的遣词造句中,表现贵族的礼仪与优雅。正因为《明衡往来》具有强烈的贵族性与实用性,才使得它成为启蒙教材的典范,并广为流传。

贵族社会在注重男子教养的同时,也未忽视女子的教养。在文化繁荣的奈良、平安时代,贵族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惜以女儿作为攀附权势的工具,让女子具备一定的才学以增加其身价。在这种动机之下,贵族社会内形成让女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传统。只不过贵族女子不能像男子一样进入大学、国学及私人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贵族家庭多由其母或祖母担任教师的角色,或聘请教师到家里来授课,在教其修身、礼法的同时,学习各种技艺,以培养温顺贤淑的女性为目标。贵族偏重女才的教育促进了这一时期上流社会女子在政治、文艺、宗教等各方面都很活跃的景象。除了出现多名女天皇之外,也涌现出不少像紫式部、清少纳言、赤染卫门等极富才华的名门闺秀。除此之外,公家女子所处的日常生活环境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很多贵族家学发达,贵族家的女子从小在装束、仪态到举手投足方面受到严格的规范,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使她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贵族文化的熏陶。由于贵族女子独特的气质且具有教养,在贵族势力衰落的幕府时代,她们的婚姻对象不只局限在公家内部,就连幕府将军及地方大名都纷纷迎娶贵族女子为妻或侧室,她们在子女教养的培养,传播贵族文化方面是有贡献的。

由于贵族在平安时代已经形成重教育、重教养的传统,进入幕府时代,公家贵族不再像奈良、平安时代那样荣耀,生活也大多陷入拮据。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公卿家庭只好依靠世传家业补贴家用,如冷泉家的和歌、五条家的相扑,飞鸟井、难波两家的蹴鞠,大炊御门家的书道,四条家的料理,高仓家与山科家的衣纹(专司公家装束的流派),园家、植松家的插花,甘露寺家的吹笛,西园寺家的琵琶,锦小路家的医道等等,各家分别成为各领域的“宗家”。大概正是由于这些“宗家”的存在,为了维护他们存在的必要性,日本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即任何知识不经传授都是不正确的。这一习惯一方面让贵族们在传道授业中获取一些收入以维持生活,同时给贫困潦倒的皇室与公家保留了仅有的文化权威,在中世武家统治的文化黑暗年代传承了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令武家羡慕的文化优势,在不经意中使各种文化以家业的形式世代传承,对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日本的贵族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要大于其执掌政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