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皇族与贵族之间亲疏关系的演变,贵族之间势力的消长,贵族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到平安时代,原有贵族被以源平藤橘为顶点的新贵族取代。在这四大姓中,藤原氏是渊源最长、资格最老的一族,也是唯一出身于人臣氏族的贵族。藤原氏的始祖是大化改新的功臣中臣镰足。在中臣镰足去世前,天智天皇按其居住地的名称(大和国高市郡藤原乡)赐其藤原姓。其次子藤原不比等继承其父遗志,致力于国家的中央集权化,参与制定律令。698年(文武二年),文武天皇诏令藤原姓只由藤原不比等及其子孙继承,从此藤原氏脱离中臣氏,逐渐发展成为左右朝政的重臣。藤原不比等死后,其四个儿子分别建立南家(藤原武智麻吕)、北家(藤原房前)、式家(藤原宇合)、京家(藤原麻吕)。在此后的政争中,南家、式家、京家相继衰落,只有北家势力日益强大,成为权倾朝野的巨姓大族。
日本历史上从来不乏豪族巨姓,唯有藤原氏缔造了号称“藤原时代”的辉煌。从社会史的视野来考察,藤原氏对皇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用两种超乎寻常的手段,筑就了藤原氏一族在日本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
第一个手段是将旧有的外戚政治传统藤原氏化,通过长期垄断皇后角色而控制皇室。不要以为藤原氏利用外戚身份专权完全是阴谋手段,实际上,外戚专权也是日本历史上的一种传统,大和时代的豪族就习惯利用与天皇的婚姻关系达到与皇室接近或控制皇室的目的。平安时代后期平氏在掌握朝廷大权后,也多次把女儿嫁给天皇,但只有藤原氏把这种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宝律令》制定时,将大和时代皇后需由皇女(内亲王)所出这一传统写进法律,据此,人臣之女至多只能成为天皇的夫人(三位以上出身)及嫔(五位以上出身)。参与编撰《大宝律令》的藤原不比等置法律于不顾,于729年将获得夫人称号不久的女儿光明子立为圣武天皇(701—756)的皇后,突破了上述传统与法律,首开皇族以外女子立后之先河,同时创造了空前绝后的立光明子之女阿倍内亲王为皇太子(后来的孝谦天皇)的恶例。此后,天皇的皇后中,藤原氏出身者占压倒多数,从圣武天皇到后白河天皇(1127—1192)共32代男天皇的皇后、女御[14]中,有24位出自藤原氏。[15]这样,位极人臣的藤原氏无须胡作非为,只要将自己家的女子送进皇宫当皇后,并按照皇室固有的后妃自怀孕起就回娘家待产、生养的传统,自幼养育天皇成长,血缘亲情加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之间,就把天皇牢牢控制在股掌之中。与天皇的外戚关系因此成为藤原氏权力的根源,如创造了藤原氏势力极盛的藤原道长(966—1028)最骄傲的就是“一家立三后”——先后将自己的五个女儿送入宫中,其中三个女儿立为皇后。“斯世我所有,一如我所思,皎皎十五夜,满圆无缺时”,这首和歌就是藤原道长为庆祝三女威子成为后一条天皇的皇后,在邸内宴请诸公卿时即席吟诵的,表现了他权倾朝野、志得意满的心情。藤原道长去世后,其养子藤原赖通任摄政关白长达五十多年(1017—1068)。可惜盛极必衰,赖通将女儿(包括养女)送入宫中之后却没有生下男孩,从而未当上天皇的外祖父,藤原氏作为外戚的势力受到重创,直接导致了摄关家的衰退。
第二个手段是把摄关职变成了家职。在独家垄断了皇后所出之后,藤原氏利用从中国学来的知识,建立了独特的“摄关”体制。
中国古代在国君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事时,由其亲族暂代执政,叫作摄政。日本皇室的第一位摄政官是圣德太子。由于摄政不是常设官职,在律令中并没有做出规定。如前所述,在藤原氏四家中,藤原北家升进最快,到家祖藤原房前的第四代藤原良房(804—872年)时,通过迎娶嵯峨天皇皇女源洁姬,奠定了藤原北家在朝廷的地位。藤原良房作为文德天皇的舅舅、女儿明子与文德天皇所生的惟任亲王的外祖父,官运亨通,至857年(齐衡四年)被任命为律令制定后首位正式的太政大臣。[16]次年其外孙、9岁的清河天皇(850—880)即位之时,身为天皇外祖父的良房总揽政务,成为事实上的摄政,进而于866年(贞观八年),在处理“应天门之变”中,藤原良房将长期以来不满藤原氏专擅朝廷的大伴氏、纪氏等贵族排除出中央政权的核心,清和天皇下诏由藤原良房“摄行天下之政”,人臣太政大臣和人臣摄政自此产生。
关白,语出《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藤原良房死后,养子藤原基经(836—891)就任摄政,他先后侍奉清河、阳成、光孝、宇多四位天皇,藤原氏势力继续强势发展。不仅在天皇年幼时代天皇执政,而且在光孝天皇时成为事实上的“关白”,到宇多天皇时一纸诏书“万机巨细,百官总已,皆关白于太政大臣,然后奏下”,赋予藤原氏在天皇成人后辅佐已成年天皇处理政事的权力。930年,8岁的朱雀天皇即位,其舅舅藤原忠平(藤原基经之子)担任摄政,941年,朱雀天皇成人,又继续被任命为关白,成为同一官员在同一天皇年幼时摄政、天皇成人后任关白的第一人。从此,藤原氏北家牢牢占据了摄政和关白两个官职,成为天皇的代理人或辅助者,独揽大权。
中国历史上的外戚干政只是不同时期的个别现象,皇亲在变,外戚也在变,从未有过一个外戚家族长期垄断朝政的情形。而日本平安时代摄政与关白之职始终由藤原北家垄断,外戚专权也是由藤原氏一族来实施的。这种结局显示出藤原氏的强势,藤原氏因此发展成仅次于皇室的巨姓大族,活跃日本历史舞台一千数百年。随着世代繁衍,从“藤原”这一姓中分化而来的姓氏达400个左右,1300万人,几占日本人口的十分之一。外戚专权与摄关政治大大弱化了皇权,导致天皇与外戚的矛盾冲突,在此过程中,武士乘机崛起。平安时代后期,天皇与外戚为了巩固自身,都力图借助武士的力量在权力博弈中取胜。双方博弈的结果却是天皇和外戚在长期的冲突中两败俱伤,而被双方利用的武士却在冲突中发展了势力。不仅公家贵族退出权力核心,天皇随后也被彻底虚位,长期被软禁于京都皇居之内,日本的政权从此被军事贵族集团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