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铁的主业经营及其经营绩效(1 / 1)

铁路作为现代社会人员移动和货物流通的承载工具,历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动脉。在日本,继1872年由政府全额投资兴建的近代第一条铁路(东京前桥至横滨)通车后,1881年成立了第一家民营铁路公司日本铁道公司。1886年后,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和私设铁路条例的颁布,民营铁路事业在法律的保护下进入大发展时期。到1905年,民间投资经营的铁路公司近20家,铁道线路总长5231公里,为国营铁路的两倍。1906年,日本政府在保证国防和军事运输需要的名义下,强制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以国家公债形式收购了17家民铁经营的4534公里线路,确定了国家垄断经营干线铁路的政策基调。其后颁布的《地方铁道法》(1919年)和《日本国有铁道法》(1948年)规定,政府全额出资的日本国有铁道公社(简称“国铁”)垄断全国干线铁路的运营,地方公共团体和民营铁路运输事业只能在本地区进行。因此,直到实行国铁民营化改革为止,战后日本的各种铁路运输事业体所分别具有的国有国营、公有公营或私有私营的性质泾渭分明。

1986年12月,日本颁布《铁道事业法》并同时废除上述两部旧法。翌年,国铁被分割为六家客运公司和一家货运公司,完成民营化改制,从而将铁路事业者一律置于公平竞争的同等市场环境之下。

目前,日本从事铁路客运事业的各种公司共149家,其中包括1987年4月国铁民营化后分割成立的JR客运公司6家[1]、大型民营铁路公司16家、准大型民营铁路公司5家、地铁公司11家、地方交通111家。这里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除了东京地铁之外的15家大型民营铁路公司[2],这主要是出于这些公司成立之初即由民间投资经营并发展至今,因而更具典型性的考虑。

度过战后的经济复兴时期,日本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人口、产业急剧地向大城市集中,日本进入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时代。各大民营铁路公司乘着城市化浪潮,适应大量人口通勤、上学及出行的需要,不断增加投资,开设新的城市与郊区、中心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之间的地上铁路及地铁线路,扩大了经营规模。据有关统计,到2006年,日本铁路部门的年客运总量为223.3亿人,收入为60625.99亿日元。其中15家大型民营铁路公司的客运量为70.78亿人,占全国客运总量的31.7%;收入为14748.68亿日元,占日本铁路客运总收入的24.3%。[3]由此可见,大型民营铁路公司在日本铁路交通运输业中占有特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型民营铁路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下。从资本规模看,2006年东急和近铁以1088亿日元和927亿日元位居前两位,阪急、名铁、东武、小田急等四大企业集团紧随其后,排行末位的西武为216亿日元。从日均客运数量看,2006年首都圈大型民营铁路公司依次为东急279万人次,东武234万人次,小田急189万人次,西武和京王各170万人次左右。[4]从盈利水平看,2007年首都圏大型民营铁路公司中东急力压群雄,铁道部门盈利326.07亿日元,以下依次为东武236.49亿日元,小田急228.09亿日元,西武177.51亿日元,京王168.93亿日元。[5]这些数据表明,除了少数的例外,大型民营铁道公司运营稳定,效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