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机电工业合理化计划(1 / 1)

机电工业一般被分为机械和电子两大类,其中加工机械、电机制造业等属于传统业种,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则属于新兴产业。

就机械工业而言,战前日本留下的基础并不薄,战败时各类机床的数量达5.4万台,比1937年净增145%。[17]问题是这些机械大多数使用期限过长,从技术性能上看也与欧美先进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实施产业合理化政策以后,机械工业的主要任务是更新改造设备,实现换代升级。5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采取了鼓励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自主研制开发的政策。具体办法是:利用国家资金,向进口先进机械者提供相当其货款50%的财政补助,对旨在实现同类先进机械国产化的试验研究,也提供相当于其半额费用的补贴。1953年,为进一步促进机械的合理化、现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机械工业设备更新三年计划,后又将此更改为五年计划,甚至还提出了全部由政府出资成立振兴机械工业事业团的设想。

1956年是机械工业合理化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年份。同年,为加速机械工业设备的现代化,彻底解决生产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日本国会批准通产省的提案,颁布《振兴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18]此后,在日本政府的监管下,机械工业的合理化进入了一个“计划”发展的时代。

据东京大学桥本寿朗教授的考证,实施“机振法”的步骤和程序是,由通产大臣选聘委员组成专门咨询机构机械工业审议会,通产大臣根据该审议会的答询,确定重点实施合理化的业种,然后通过协调,确认各业种的合理化基本计划(一般为五年),及其各年度的合理化计划与目标。[19]关于机械工业各业种的合理化计划,请参见表6-2。顺便指出,同其他产业一样,机械工业合理化计划也是参照国家的长期经济计划制定的,当时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明确指定机械工业为重点产业,其五年内的发展目标是产值增加72.3%。

表6-2 机械工业各业种的合理化计划

资料来源:通产省编:《通商产业政策史》第6卷,第571页。

机械工业合理化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如实地反映了日本政府介入国民经济的事实,这从战后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中也可见一斑。

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早在战前已经开始,根据1936年颁布的《汽车制造业法》,日本政府曾采取过对年产3000台汽车的企业免征五年所得税、营业收益税、原料进口关税等特惠措施。但是,战前日本主要是生产卡车及公共汽车,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941年的42813台,轿车产量一直很小,战前总计生产8945台。[20]1950年前后,随着经济统制的废除,日本朝野曾围绕是否发展小轿车问题展开争论,一种观点认为造车不如买车,日本银行总裁一万田尚登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国产轿车无用论”当时颇有影响。与此相反,通产省看到了附加价值很高的轿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坚持把发展轿车工业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并认为其途径就是引进技术,改造设备。1952年4月,通产省制定《轿车生产部门引进外资基本方针》,并促成日产、铃木、日野等三家汽车公司与英法名牌汽车公司合资,实行技术嫁接。1955年,通产省还拟定了一份旨在扩大轿车产量的《扶植国产车纲要》。1956年颁布“特振法”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针对扶植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在实施汽车工业合理化计划过程中,日本政府从税收、财政投融资等诸方面提供了强大支持,从而使小轿车工业由弱变强;即使在60年代实施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轿车工业也是志在确保的少数产业之一,整车进口的自由化和汽车零部件进口的自由化分别是在1965年和1971年才开禁的。可以说,战后日本小轿车工业的发展,编织了一部日本政府扶植保护特定重点产业的历史。

电子工业的合理化、现代化也是在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最初的代表性产品是半导体收音机和黑白电视。

50年代初,日本颁布《外贸法》和《外资法》,由此掀起了战后第一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热潮。当时电子工业被日本政府指定为优先引进技术的产业,截至1955年的五年间,在大额项目的技术引进中,电子工业部门的技术引进约占总件数的1/6,其中绝大部分技术来自美国。依靠技术引进,日本初步建立了半导体、黑白电视机的生产体系。

随着电子工业生产技术的飞速进步,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这一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1956年12月,通产省的咨询机构机械工业审议会振兴电子工业部会在《关于振兴电子工业的中间报告》中指出,电子工业和原子工业一样领导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日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振兴这一工业。翌年,“机振法”颁布后,振兴电子工业部会和通产省重工业局便开始策划为电子工业也制定一个类似的法律。1957年5月,日本国会批准通产省的提案,通过《振兴电子工业临时措施法》(简称“电振法”)。“电振法”由25条正文及附则构成,对振兴电子工业的方针、目的、方法及基本计划等做了明确规定,其把扶植对象细分为试验研究、工业化、合理化三类的做法上,较“机振法”更具特色。

1958年3月,经日本国会审议,通产省开始实施振兴电子工业五年计划,这一计划实际上包括三组内容,即电子器械等生产五年计划,电子器械等出口五年计划,电子器械等试验研究五年计划。1960年,由于实际进展超过原计划的指标,通产省对计划做了调整,重新制定了以1964年为下限年度的五年计划。同对待其他重点产业的政策一样,为保证电子工业发展计划的实现,通产省采取了支付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低率融资等优惠措施。结果,计划期间,半导体收音机、黑白电视及其电子零部件产品均有成倍增长,电子计算机也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起来,电子工业已成长为日本的重要创汇产业之一。[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