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行业发展计划(1 / 1)

战后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的15年间,日本政府所制定推行的经济计划,即复兴期的“影子”计划和高速增长前期的三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原则上是作为“指导性”或“诱导性”计划付诸实施的,并不具有强制性。据此,一些学者便干脆否定经济计划的意义,认为经济计划不过是一种装饰,实际上未起任何作用,进而强调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完全是市场经济自律运动和民间企业活力带来的结果。这种评价的偏颇,在于忽视了日本政府制定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产行业计划。

论述战后日本的经济计划时,人们往往忽视了一种区别,“计划”作为国家干预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其范畴并不应仅限于长期经济计划上。日本在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的过程中,除了国家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外,还有更多具体且更具强制性实施意义的部门经济发展计划和产行业发展计划,时称“合理化计划”。为了表述方便,不妨把前者称为“大计划”、后者称为“小计划”。这两种计划所构成的内在关系是,“大计划”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粗略地勾勒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走向,并测出届时可能达到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时在计划中公开声明政府为促进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政策和手段;“小计划”则是以“大计划”所提示的方向和目标为依据,对特定产行业在特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有关政府部门为实现该目标将在财政、金融、租税、汇兑等政策上所采取的措施作出具体规定,这类计划虽然不能说是强制的,但比起“大计划”来,其对部门经济的规范、限制、诱导作用要强得多。从以往的研究看,不能否定重视“大计划”而忽视“小计划”的倾向。对此,日本专修大学经济学部的鹤田俊正教授指出,总体上讲,战后日本经济基本“贯彻了市场的原理”,但同时旨在限制竞争的政府介入也屡见不鲜,这种介入“主要是在产业结构的中间部门;即以素材产业为中心展开的”[1]。著名学者村上泰亮教授也指出,日本式市场竞争是一种“被切割”的竞争,其意是说战后日本的市场经济并非是一种完全的自由竞争经济,市场的某些部分(条或块)被人为地割裂出来,置于政府的控制、保护或强烈干预之下。应该说,这些见解是切中问题要害的。